根据头豹研究院的《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投融资报告》统计,截至2019年2月,中国AI相关企业数量为745家,约占全球21.7%,其中不少企业都是在2015年那场“人机大战”之后成立的。
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行业逐渐分化,诞生出了以商汤、旷视、云从、依图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企业。这4家企业也被冠以“AI四小龙”的称号,如今它们都开启了各自的上市步伐。
今年8月27日,商汤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由于商汤市场份额、融资规模在“AI四小龙”中都位居首位,因此其赴港上市备受市场关注。
红星资本局将通过商汤科技招股书,聊聊这家即将上市的AI独角兽,是不是一家好的企业,其经营的是不是一门好的生意。
3年半亏损超240亿元
商汤的钱都花哪儿去了?
凭借着学术派硬实力,商汤科技一直被资本视为“香饽饽”。公开资料显示,从2015年到2021年,商汤科技已融资12轮,共计52亿美元。
根据招股书,截至6月30日,商汤科技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89.26亿元人民币。作为资本的“宠儿”,商汤科技目前似乎并不差钱。
虽然不怎么差钱,但通过招股书,我们不难看出,作为AI巨头的商汤科技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吞金兽”。
据招股书,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净亏损分别为34.38亿元(人民币,下同)、49.68亿元、121.58亿元、37.13亿元,累计亏损242.77亿元。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从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2.21亿元、10.37亿元、8.78亿元以及7.26亿元,累计扣非净亏损为28.6亿元。
一边是超强的融资“补给”,一边是年年亏损的“账单”,商汤科技的钱都花哪儿了?
答案并不难找,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人”往往是决定兴衰的关键。
招股书显示,2018年到2020年,商汤科技的研发投入分别为8.49亿元、19.16亿元、24.54亿元;2021年上半年更是达到17.72亿元,占上半年营收的107.3%。目前,商汤科技的研发投入累计已达69.91亿元。
商汤科技烧钱首先归因于巨额研发支出,而其中研发人员的薪酬开支占了研发支出的大头。从2018年至2021上半年这3年半时间里,商汤科技用于研发人员薪资福利(含股权激励)的开支占比逐年提升。2018年研发人员薪资福利为5.13亿元,占研发开支的60.4%;2020年研发人员薪资福利为15.69亿元,占研发开支的63.9%;2021年上半年发放薪酬12.85亿元,占研发开支比例高达72.5%。
虽然其中大部分以股份形式发放,同时近期公司股份公允价值快速增长,在账面上拉高了员工的薪资水平,但这也难掩商汤科技对于研发人员大手笔的事实。
除了研发开支,商汤科技的行政开支也显得非常“巨额”。2020年,商汤科技行政雇员薪资共计9.31亿元,占全年行政费总额的58.5%;到了2021年上半年,行政雇员薪资共计11.48亿元,占行政支出总额的79.7%。
其中大部分仍以股份形式发放,另外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再次以股份为基础,向董事支付高达11.88亿元的薪酬,而其中绝大部分被计入行政支出,这也推高了报表中行政雇员薪资开支。
从招股书来看,巨额的研发与行政开支,是导致商汤科技“烧钱”的主要原因,而这两项开支又都与“人”直接相关。
拆分营收结构商汤基本盘是否稳固?
据招股书,商汤科技的业务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
其中智慧商业与智慧城市两项业务是目前商汤科技主要的营收来源,占比在80%左右,但目前这两大主要营收板块增速都有所放缓。据招股书,商汤科技智慧商业业务在2018年到2020年营收分别为85.3亿元、120.3亿元、148.5亿元,2019年和2020年增速分别为41%、23%;智慧城市在2018年到2020年营收分别为53亿元、127亿元、136.9亿元,2019年和2020年增速分别为139%、7%。
细分来看,商汤科技的这两大主要营收业务,各自也面临一定的局限。
首先是智慧商业业务,该业务客户数量出现明显未及预期的现象。2018年客户数量为539个,到2019年增至834个,增速为54%;而2020年客户数量仅为848个,增速仅为1%。
其次是智慧城市业务,客户总数虽有所上涨,但智慧城市主要向政府部门提供公共设施状况的检测及追踪自然灾害的影响等,这也意味着该业务周期长,付款周期也一般比较长,因此可能会导致企业现金流受到一定影响。
或许是考虑到两大主营业务未来都将面临较大挑战,商汤科技也开始在智慧生活与智能汽车上不断发力,寻找突破。
据招股书,在智慧生活业务中,商汤科技已构建用于赋能IoT设备及驱动元宇宙(Metaverse)的多层基础设施,以提升终端使用者体验。截至2021年6月30日,SenseME及SenseMARS累计赋能超过4.5亿部手机及200多款手机应用程序。
在智能汽车业务上,商汤科技表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已与30余家汽车公司合作,并已获选为50多个车型的供应商,在未来数年内,将向2000多万辆汽车供应绝影产品。
但是对于这两项业务的探索,理性的投资人或许并不会给予商汤科技肯定的反馈。毕竟元宇宙概念距离照进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智能汽车的商业化同样不是一蹴而就的。
即将上市商汤有多大想象空间?
商汤科技在最佳的时间发挥了自己最佳的表现,一直备受关注,也获得了资本“宠爱”。但是,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以及持续“深不见底”的研发投入,或许也让市场对这家即将上市的AI独角兽产生了些许质疑。
其实不单是商汤科技,“AI四小龙”目前均处于亏损状态,且都急于上市。
商汤科技如今面临的问题,与其余“三兄弟”一样,难逃外患与内忧。
从外患来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AI行业失去了曾经的神秘,市场竞争开始加剧,对手实力不容小觑。以华为为代表的大型ICT综合厂商,还有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海康威视(52.260,-0.54,-1.02%)、大华股份(22.130,0.14,0.64%)等硬件龙头企业,纷纷入局了AI赛道,商汤科技或许并不占据绝对的优势。
从内忧来看,科技大旗高举,但最终该如何落地,或许是如今商汤科技面临的核心内部矛盾。商汤科技以计算机视觉领域起家,在应用场景上目前仍较为有限,主要以安防和金融为主。对于商汤科技来说,未来“调”起得过高,容易脱离实际,但“调”起得太低,又会使自己不具竞争优势。
商汤科技成功搭上了人工智能的风口,但人工智能真正的春天,目前仍未到来。如今的商汤,显得紧张又急促,因为真正的大考,正步步临近。
商汤科技
AI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