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复合肥巨头新洋丰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2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36%。在去年下半年主要原材料价格下滑的情况下,新洋丰下半年的毛利率较上半年的同比降幅有所扩大。对于新洋丰2022年全年磷酸铁的产能利用率仅40.40%,新洋丰方面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作了解释。
每经记者王琳 每经编辑文多
4月17日晚间,国内复合肥巨头新洋丰(SZ000902,股价11.14元,市值145.3亿元)发布2022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9.58亿元,同比增长35.22%;归属净利润13.09亿元,同比增长8.36%。
在去年下半年主要原材料价格下滑的情况下,新洋丰下半年的毛利率较上半年的同比降幅有所扩大。截至2022年末,新洋丰的存货较2022年初增长了21.67%,其中原材料仅增长了4.11%。
此外,在磷复肥、新材料双主业和磷石膏建材一辅业的“两主一辅”产业格局推进中,新洋丰去年已建成投产首期5万吨/年磷酸铁项目,面对今年一季度以来的磷酸铁锂的降价,公司也表示仍将视市场情况推进剩余磷酸铁项目。
下半年毛利率降幅有所扩大
根据年报,2022年新洋丰实现磷复肥销量476.73万吨,同比增长3.33%,但得益于产品销售价格的上涨,新洋丰在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归属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5.22%和8.36%,而之所以净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原因之一在于毛利率同比下降了2.96个百分点。
分产品来看,2022年,新洋丰营收占比最高的常规复合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31.96%;新型复合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18%,占公司整体营收的比例较2021年下降了1.29个百分点;包括新能源材料等在内的精细化工则实现了2.84亿元营业收入,营收占比为1.78%。
值得一提的是,新洋丰在2022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同比下降2.08个百分点,之所以在2022年全年毛利率同比降幅进一步加大,主要在于新洋丰原材料价格在2022年下半年的下滑。
新洋丰在2022年10月17日的机构投资者调研中表示:“2022年三季报,公司承受了硫磺等原材料价格急跌的影响,导致三季度复合肥和磷酸一铵都在消化高价原材料库存,销售毛利率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目前,公司前期的高价原材料都已经使用完毕,也就是说,高价原材料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在三季度就已经反映结束了。”
2022年年报显示,新洋丰的主要原材料中,只有采购金额占比最高(达18.77%)的原材料A在2022年下半年的平均价格高于上半年平均价格,其余4种原材料的平均价格在2022年下半年都要低于上半年,其中降幅最大的原材料D下降了19.14%。
记者注意到,截至2022年末,新洋丰的磷复肥库存量为36.62万吨,较2021年末下降了1.74%。从存货情况来看,截至2022年末,新洋丰的存货为32.17亿元,较2022年初增长了21.67%。具体来看,主要是库存商品较2022年初增长了35.01%,达到13.65亿元,而其原材料较2022年初仅增长了4.11%,为14.96亿元。
磷酸铁产能利用率如何
近年来,新洋丰加强了公司的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新洋丰的30万吨合成氨项目于2022年9月建成投产;而根据此前控股股东洋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注入上游磷矿资源的承诺,自2021年以来,已有雷波新洋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保康竹园沟矿业有限公司被注入了新洋丰。
在2022年10月17日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时,新洋丰也表示,与同行相比,公司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尚未得到体现,那就是目前的磷矿大部分还在控股股东旗下。未来全部注入上市公司后,公司一体化带来的成本优势将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发展动能。公司坚定注入磷矿战略,力争未来数年控股股东能将磷矿注入到上市公司体内。
与此同时,通过拓宽磷化工产业链,新洋丰还在积极打造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新洋丰在2021年底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洋丰楚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重点布局磷酸铁、工业级磷酸一铵、精制磷酸、无水氟化氢、白炭黑等项目。新洋丰表示,公司将从单一的磷复肥产业,升级为磷复肥、新材料双主业和磷石膏建材一辅业的“两主一辅”产业格局。
2022年年报显示,新洋丰的首期5万吨/年磷酸铁已于去年建成投产,并成为了国内同行业该量级达标生产的首条产线,二期15万吨/年磷酸铁则将由新洋丰方面和格林美方面的合资公司“湖北洋丰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具体实施。
不过,今年2月以来,国内磷酸铁锂价格遭遇了一波明显下降。对此,新洋丰此前在回复投资者问询时曾表示,公司目前完成投产的磷酸铁产能仅5万吨,磷酸铁价格下跌对公司的影响不大,公司将视市场情况推进剩余磷酸铁项目。
记者注意到,年报显示,新洋丰在2022年磷酸铁的产能利用率仅有40.40%。对此,4月18日,新洋丰方面人士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数据主要是因为公司磷酸铁去年7月才开始投产,实际情况一直是满产的。
新洋丰
净利增速
原材料价格波动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