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我们国家的核潜艇能永远藏于深海!”舞台上,聚光灯下,一头白发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鞠月斌饰)感慨道。从他自外交官那里拿到儿童玩具核潜艇模型,且以算盘计算出水滴形核潜艇的所有数据,乃至30年与父母兄弟断绝音讯被误解为“不孝”……对于他一辈子投身的事业,最终却发出对于世界和平的呼唤。上周末在东艺上演的广东省话剧院的话剧《深海》,聚焦90余岁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
深潜三百米的前夜
广东省话剧院院长、剧中黄旭华妻子李世英的扮演者杨春荣透露:“我们创作这个人物特别难,因为一采访这对夫妻,就发现几乎所有的工作事物都不能谈,涉密。”所以,最终,与工作直接有关的点,就是“深潜”到300米。
黄旭华是随着核潜艇一起下潜的首位总工程师。在接近极限之际,核潜艇从280米起,以五米甚至一米的速度缓缓“探底”。黄总工程师因为巨大压力而眼底、耳朵等处渗血。潜心研究13年,全部国产的核潜艇,是对毛主席“一万年也要搞出核潜艇”的答卷!
全剧最动人的戏,就在深潜前夜,黄旭华与妻子两人的对手戏。妻子出于本能的爱,不希望他也登上核潜艇。1963年,美国王牌核潜艇“长尾鲨号”在潜入大海不到200米时就失败了——100多位官兵无一生还。而黄旭华则为了鼓舞士气,表达与战友同进退以及对自己带队设计的核潜艇的信心,坚持登艇。其间,两人回顾了12年来错过父亲过世等家中大事而遭到的误解。最终,妻子被说服,满怀深情地表示:“那我在家放着你喜欢的交响乐,等你回来……”
“潜伏”三十年的回归
全剧最令人悲欣交集的,则是黄旭华“潜伏”30年后的回归。他是广东揭阳人,毕业于上海交大,自1958年被秘密召集进京开始研究核潜艇后,直至1988年才能回到老家。期间,与家人的联系,仅靠一个编号为145的信箱。父亲至死都不知道儿子在做什么,而儿子寄给父亲的钱被退回,其间花了半年……
这一幕开场时,先是潮汕英歌舞——潮汕民间流传的惩恶扬善、吉祥平安的舞蹈。接着,一头白发的黄旭华偕妻登场。台口,另一位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老太太向他凝望。这就是黄旭华的老母亲,她言语不多,不时以拐杖重击地板,表达澎湃的心情。黄旭华拿出当年母亲留给他的银梳子,想跪下来给母亲梳头。谁料,母亲激动地说:“我就知道儿子没有忘记我!”她反而说,要替儿子梳头。因为她明白:“对祖国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嵌入十字型的圆环
舞美设计,不仅凸显主题,也具有形式美——圆环外框勾勒出潜水艇横切面的弧度,内里的十字钢铁结构,可以成为甲板栏杆、书房顶梁等等。在展现深潜之际,舞台周围的一圈冰屏,则好似仪表盘,时而稳定时而模糊……
最感人的,其实是谢幕之际,海军部队十余人喊着口令、踢着正步走上钢铁“十字”中的横梁。军人气质、英雄气概,一览无余,看得观众内心澎湃。谢幕一点儿也不花哨,凡是广东话剧院的演员一概鞠躬,凡是部队编制的演员,一概敬礼。
联想起黄旭华的独白。有人问他祖国是什么?他这样回答:“列宁说过,要他一次把血流光,他就一次把血流光;要他把血一滴一滴慢慢流,他愿意一滴一滴慢慢流。国家需要我一天一天慢慢流,那么好,我就一天一天慢慢流!”
话剧
潜艇
《深海》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