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曹禺先生同名经典名作的北京曲剧《北京人》,将于5月2日至4日在天桥剧场进行展演。由活跃在京城舞台上的王玉、周凌云、胡优、单斌、陈虹菁、李相岿、颜瑾、彭岩亮等北京曲剧中青年演员全新演绎这部曹禺先生的巅峰之作,并以此向庆祝建党100周年献礼。
话剧《北京人》创作于1940年,1941年出版,被公认为是曹禺作品中写得最成功的一部戏。故事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北京一个破落封建大家族行将瓦解时,三代人之间发生的种种故事,表现了一个日渐衰落的封建家庭中,人与人勾心斗角的紧张气氛和尖锐冲突。生活在这个家庭里的,不是“活死人,死活人”就是“活人死”。既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黑暗,更反衬了勇敢地从这个封建泥潭中挣脱出来新青春生命的火焰。《北京人》是曹禺先生最得意之笔,其中暗含剧中人愫方和瑞贞奔向光明、投奔延安的剧情。这是时代的必然抉择,是《北京人》创作的精神高度,也是北京曲剧团在今年推出北京曲剧《北京人》,以此致敬建党百年的初衷。
2002年,北京曲剧《北京人》曾作为中国戏曲学院首届北京曲剧本科班的毕业大戏进行创作排演,并于2008年5月正式对外公演。该剧由著名剧作家王新纪担任剧本改编,已故导演艺术家鲍黔明担任总导演,著名作曲家戴颐生担任作曲,曾先后在北京各大高校及剧场演出百余场,不仅观众喜爱,业内专家也给予了很高评价。本次复排演员集合了该戏的大部分原班人马和99级、08级曲剧表演班毕业的优秀中青年演员。
两组演员各具优势、各有特色。脱去了青春稚气的原班演员,在北京曲剧艺术家张绍荣导演的悉心指导下,有了人生阅历的他们对十几年前饰演的人物加深了理解,加之日益成熟的舞台表演,让人物塑造更趋丰富与细腻。青年演员在前辈学长带动下,从开始时外部表演的模仿也渐入人物内心,由内而外地雕琢刻画出有血有肉的剧中人物。
北京曲剧《北京人》经过近二十年的锤炼,演员的表演更为成熟、准确。愫方的扮演者王玉作为新一代曲剧艺术的中坚代表之一,曾在《珍妃泪》《少年天子》《正红旗下》《啼笑因缘》等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她扮相大气俊雅,身段优美,唱功韵味醇厚,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使她在演出中擅于表现人物内心戏,细腻婉约的表演,真切生动,深入人心。曾文清的扮演者胡优曾主演过《龙须沟》《徐悲鸿》《王致和》等多部曲剧剧目。他表演基本功扎实,演唱嗓音清亮悦耳、韵味十足,是张绍荣亲传弟子。此番二人在戏中有大量的“情感对手戏”,相信会给观众带来不俗的视听享受。
该剧副导演池骋表示,通过这次复排,感受到了作者诗人般的情怀和作品中蕴含的艺术哲思。排练中大家发扬“一棵菜”精神,用心揣摩人物,全情投入,团队拧成一股绳,力求传承好这部经典。主演愫芳的扮演者王玉谈到这次复排十分感慨地说:“北京曲剧团这些年的发展让演员看到了北京曲剧艺术未来发展的前途,作为一名曲剧人,应该塑造出更多更优秀的角色,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剧目,回馈新老观众。十余年来,随着自己的成长,有了更多的积淀和经历,对角色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在表演方面,也有了更好的表达。虽然一直在演愫方,但要求自己常演常新,把自己置身于角色之中,始终保持积极状态和舞台激情。”
另一位愫方的扮演者周凌云认为“塑造好这个人物既要具有民国时期的美感,又要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标准,要从文学感受把握角色的情感诠释。北京曲剧的表现形式可以更好的和观众沟通交流,更容易让观众接受和解读经典名著。”胡优将《北京人》里的曾文清与《龙须沟》里的程疯子做了对比分析,“两个角色可以说都不是太正常,但是最不同的是塑造曾文清感觉像在‘打太极',刚开始接触总使不上劲,一不留神又会用力过猛或清淡无味,塑造曾文清最大的挑战就是拿捏住表演的‘火候'。”青年演员单斌十分珍视这次演出机会,觉得这次“让自己的戏路又拓宽了一些,曾文清的人物性格与自己刚好相反,以前没有接触过这样的角色,导演排练时经常亲自示范,给予了充分信任和鼓励”。
北京曲剧《北京人》是有较高口碑的优秀剧目,好剧目培养好演员。这部剧中的人物戏份相对均衡,人物刻画创作空间大,更是磨炼和培养人才的良好契机。庆祝建党百年之际,北京市曲剧团再度复排该剧,中青年优秀演员共同努力、倾力打造、传承经典,致敬伟大历史时刻,具有重要的意义,也突出体现市属文艺院团的使命和责任。
(图片由北京市曲剧团提供)
北京曲剧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