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京5月22日电题:“梅”韵留香:南京借传统文化滋养现代城市生活
作者邢红申冉
在乌衣巷演出越剧《乌衣巷》、在胭脂河演出京剧《胭脂河》,在李香君故居旁上演越剧《桃花扇》……伴随着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南京落下帷幕,传统文化的“梅香梅韵”在这座“梅花之城”仍经久不散,令当地民众回味无穷。
整个5月,“梅花奖”参与竞演的17位优秀戏剧演员,陆续在南京各处开展线下活动,走进梅花戏剧角、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和戏剧爱好者互动,极大激发了民众对传统艺术的热情。
当看到新版京剧《乌龙院》的主创团队时,65岁的南京市民魏萍感到非常激动,她是《乌龙院》主演熊明霞的铁杆粉丝。“我以前为了看上海京剧院的一出戏,坐着火车赶到上海去。现在好了,角儿们都来到家门口了,还与我们戏迷在台下进行面对面对话,简直太过瘾了。”魏萍说。
楚剧《万里茶道》竞演演员余维刚在与观众一起品茶中,分享了《万里茶道》中的两段品茶故事。
参加线下活动的演员们都对南京浓厚的戏曲文化氛围印象深刻,盛赞“梅花的香,就是这样弘扬出去的”。
据介绍,考虑到不懂戏剧的市民游客,南京还特别组织了各类戏曲展览供大家“入门”。
正在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举办的“梅绽金陵礼赞百年——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戏曲文化特展”,展出了70余件(套)均与戏曲相关的展品,包括南京地区出土的反映戏曲文化生活的文物藏品、展现戏曲之美的行头道具、戏曲文化纸本资料等。
江宁织造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晨介绍,南京戏曲文化底蕴丰厚,关于文学与戏曲的典故、美谈数不胜数,遗址遗迹更是星罗棋布。
在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举行的“盛世元音——中国昆曲艺术文化展”,通过昆曲的历史、昆曲的文化、昆曲的剧目以及昆曲与南京等部分,生动诠释昆曲的艺术与文化,引领观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
将文艺融入旅游景点,并向城市文化场所和商业空间纵深发展,“遇见夜金陵”成为南京借助“梅花奖”试水的城市夜生活新创意。
在城市的商业中心,来自南京市越剧团的演员李晓旭一人分饰两角,用不同流派塑造了《乌衣巷》中王徽之、王献之这对兄弟。在如梦似幻的沉浸式演出中,广大民众收获到了人文景观与戏剧相结合的别样体验。
土生土长的南京市民赵超感叹,“熟悉的街区,却是完全不同的体验,花两个小时再认识一次,很值得。”
据南京市演艺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遇见夜金陵”将在每个周末选择一个城市地标,把精品戏曲演出片段融入景区、书店、商圈等城市场景中,“打破剧场与生活之间的界限,让各式演出在人间烟火气的地方流动,融入城市的生活、运转。”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给这样的创新点赞:“南京是一座有文化的城市,演艺是这座城市的美丽风景线,像毛细血管一样深入到各处,滋养着这座城市,使这座城市有性格、有温度。”(完)
传统文化
戏剧
城市文化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