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天津市和平区文化馆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举办了首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全国的票友、京剧迷都可免费报名参与,经过评比,选出十大“名票”。30年过去了,报名参赛的票友从国内扩展到全球,海外华人票友报名的人数与日俱增,近些年又增加了小票友赛。据初步统计,“和平杯”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五届成人票友赛、七届少儿票友赛。覆盖全国,影响海外,5万余名京剧票友参与活动。一个地方文化馆,是如何将一项群众文化活动持续30年并推向全国走向世界的?
老百姓的“和平杯”
寇援,77岁,一头银发,精神矍铄。1987年他任天津市和平区文化馆馆长,2004年退休后,依然在“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常设办公室忙碌着。
亲历了“和平杯”的30年,让寇援欣慰的不仅仅是票友们在表演艺术上呈现出的日益精湛的水平,更让他骄傲的是,它已是全国首批群众文化品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服务项目奖,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知名品牌,天津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它给许多百姓,特别是退休老人的生活带来了“精气神”。
第十五届“和平杯”十大“名票”获得者吴华飞,早年遭遇不幸,她一边打工一边抚养孩子读书。想起那段日子,吴华飞苦笑:“身心疲惫,难以支撑。”到京剧院团做清洁工,让她有更多机会接触京剧,童年爱唱爱跳的天性得到释放。京剧就像一束阳光照进了她的生活,经过刻苦学习,她站到了票友展示的最高平台上。
荣获第十四届中国京剧十大“名票”的张志国,是河北石家庄的一名出租车司机,他经常边开出租车边听京剧,没人时就亮起嗓子放开唱;天津地铁司机支帅是位30岁出头儿的小伙子,从小受票友父亲的熏陶,迷上了唱老生,他演唱《捉放曹》选段,台风沉稳老成,被评为十大“名票”;票友李巧文从50岁开始在加拿大温哥华学习京剧,共参加了三届“和平杯”,最后,一曲梅派代表剧《廉锦枫》,59岁的她把少女演绎得惟妙惟肖,荣获一等奖,并夺取第二届港澳台及海外十大“名票”第一名。
寇援介绍,“和平杯”坚持公益属性,离不开天津市委市政府、和平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平杯”不仅连年列入和平区政府重点政务目标,也多次列入天津市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内容之一。他粗略算了一笔账:“30年‘和平杯’总计花费2053万元。政府投入1658万元,企业赞助395万元,绝大部分都是政府投入。1991年首届‘和平杯’需要打电话动员各省帮忙组织参与,到今天一呼百应,这与邀请赛始终得到党和政府部门一贯大力支持,坚持走惠民的群众路线,坚持是老百姓的‘和平杯’至关重要。”
公平公正 薪火相传
一项群众文化活动能坚持30年,始终保持高品质,自会成为弥足珍贵的品牌;一个群艺工作者能扎根人民,与京剧票友相知厮守几十年,是一种了不起的坚守。寇援不是梨园行里的人,也不是票友。但是在天津青年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石晓亮的眼里,他用30年成就了一件弘扬国粹,推动京剧事业繁荣薪火相传的大好事。
对于文化馆馆长这个职务,寇援有自己的看法:“做社会群众工作的人,不一定是专家、行家,但应是社会活动家,对群众不仅满怀深情,还要有激情,善于调动各个方面积极性,借助各个方面的力量,八面来风。”
票友们说:“‘和平杯’十大‘名票’的荣誉,跑关系跑不来,钱也买不来。”寇援认为这样的评价是对“和平杯”的最大肯定,也是它能常办不衰的重要原因。30年来,“和平杯”评选得到票友们普遍认可。
寇援介绍,“和平杯”评选有很多细节保障着邀请赛的公平公正。比如“和平杯”评委都是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京剧艺术家,天津评委人数不超过总评委人数50%;又如,评选不采取现场打分办法,而是演出后,经评委认真评议再出成绩,不搞幕后交易;组委会制定严格纪律,工作人员决不接受任何财物;再如赛事采取以省、直辖市、自治区集体组队报名的方式;对获奖选手重在精神鼓励,不发现金不搞物质刺激;还有对专业京剧院团、京剧院校、正常退休人员的报名给予一定限制;聘请司法公证部门进行赛事全过程监督公证,等等。
2007年,“和平杯”又增加了小票友邀请赛,在和平杯的影响下,少年儿童学习京剧的热情也很高涨。石晓亮演出之余,开办了“天津旭日国韵京剧艺术实验基地”,带了不少小徒弟,已经涌现了两名“和平杯”的十小“名票”。他认为“和平杯”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了小朋友喜爱京剧、学习京剧的热情,促进了戏曲进校园工作开展,对国粹的继承和发展有巨大的贡献。(记者 刘茜 陈建强)
京剧
票友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