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乌镇戏剧节近日落幕。八届戏剧节,让更多观众感受到戏剧的美好,也为众多创作者搭建了成长的舞台,更见证了乌镇从旅游小镇、观光小镇向文化小镇的变化,让人看到了古老与年轻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图源:视觉中国
戏剧节里的乌镇,有许多不经意的“遇见”——在昭明书院石坊前,观看一场大学生团队表演的肢体剧;在雨读桥边的石板路上,和众人一起被诙谐的默剧逗笑;在染坊晒场飘摇的蓝印花布间,为一出没看到开头但一直看到了结尾的话剧鼓掌……
江南水乡古朴、小桥流水依旧,剧场灯光亮起,空地就是舞台。萍水相逢的游人与远道而来的表演者,组成了没有围墙的剧场,用欢笑、沉思、感动诠释着戏剧节的含义,也赋予古老的乌镇更现代的文化内涵。
近日,以“茂”为主题的第八届乌镇戏剧节在浙江桐乡乌镇举办。今年的戏剧节,23部特邀剧目共64场演出亮相,18部青年竞演剧目入围,2000余场古镇嘉年华在街头演出,戏剧集市板块首次推出,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戏剧创作者、爱好者前来参与。
在乌镇参与戏剧节是一种什么感受?戏剧节又会给有着千年历史的乌镇带来了什么?我们来听一听观众、戏剧创作者、戏剧节主办者怎么说。
来自河南郑州的游客郭婷:
感受到戏剧的美好
4年前,我第一次来到乌镇,小桥流水、黛瓦白墙的小镇,深深吸引了我。今年,我特意选择在乌镇戏剧节期间带着6岁的孩子来,让他感受戏剧节的氛围。
开幕那天,我们下午5点多到西栅景区,就遇上了嘉年华巡游队伍。巡游队伍由木偶、舞蹈演员、小丑等组成,五颜六色的装扮、欢乐祥和的氛围,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奇幻世界,孩子特别开心。
我带孩子看了一场演出,其中一个故事讲述了人类和机器的关系。一开始我担心时间太长、主题太深奥,但没想到,孩子不仅看完全程,还很喜欢,并且很快就会复述戏中的台词。谁说孩子不懂戏剧呢?有一天,在剧场门口,我们还碰到了戏中的几名主演。孩子见到演员有点害羞,但演员们都很友好,不但和孩子合影,还听孩子背台词。在乌镇静谧的夜里,我们感受到戏剧的美好。
“再见,小草!”“再见,大剧院!”“再见,美术馆!”“再见,大门!”我们坐电瓶车离开的时候,孩子跟乌镇所看到的一草一木都认真地说再见。我还挺感动的。
我在一家通信公司上班,业余时间喜欢看戏剧,戏剧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可能我对戏剧的喜爱,也影响到了孩子。我带他参加乌镇戏剧节,就是希望他走出课堂,看看大千世界,发现更多有趣的人和事。
青年竞演参与者李紫涵:
戏剧节提供了一个成长的舞台
晚上10点40分,看完一场长达4小时的戏剧影像放映,走出乌镇的环湖剧场,桂花香扑面而来,又度过了美好的一天。这些天,参加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的创作者都住在4人一间的青年旅社,一天的安排往往就是吃饭、排练、看戏、睡觉。在10天左右的时间里,和一群怀着同样梦想的人“浸泡”在戏剧中,是很难忘的经历。
我是一名影视专业研二学生,今年提交的参赛作品主题是关于成长的。青年竞演一直是乌镇戏剧节的重头戏,对于热爱戏剧的青年人来说,这里提供了一个成长的舞台。这是我第二次来乌镇戏剧节参加青年竞演。早在4年之前,刚刚读大三的我就来过一次,懵懵懂懂地捧了一个特别关注奖回去。那次经历开阔了我的视野,从每一位给我们建议的评委和其他选手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后来我也和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创作伙伴。
每一年报名戏剧节青年竞演的人都在增加。今年组委会收到的报名材料有571份,最后有18组作品入围。创新是青年竞演环节的突出特点。戏剧在当下的改变是巨大的,无论从创作手法还是内容来说,都呈现出更多元化的趋势。这次我们的作品也做了一些大胆的创新,用平面影像来构建整个戏的基调,排演过程中设计了很多表演与屏幕的融合。
今年的青年竞演安排在蚌湾剧场,这是一座临河而建的小剧场。每场只有200个座位,开场前有观众提前好几个小时排队领票。主办方为了满足更多观众的需求,在剧场外设置了一块屏幕,可以实时观看场内的演出。每次进场前,都能看到热情而有耐心的观众在排队。
在乌镇参加戏剧节,和在城市的剧场里演出体验很不一样。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又有着开放的交流,让我更容易沉浸其中。演出结束后,有观众直接过来和我交流,这样的直接反馈对创作者来说非常宝贵。
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
有戏剧节的乌镇,气质是不一样的
从2013年举办至今,乌镇戏剧节已经走进了第九个年头,今年迎来了第八届。今年戏剧节的主题是“茂”。主题海报中,几束舞台灯光构成一个竹笋的形状,十分形象地展现了这个主题,寓意茂盛生长。
一年一度的戏剧节,对于乌镇来说,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前很多人是因乌镇而了解乌镇戏剧节,而现在很多人则是因乌镇戏剧节而知道乌镇。有戏剧节的乌镇,气质是不一样的。
要把乌镇戏剧节做成一个长久的品牌,在坚持国际性、专业性的同时,现在还要注重纯粹性、包容性。戏剧节不是为了旅游而办的,要立足于戏剧节的本来涵义,不断扩大外延、深耕内涵。
青年戏剧人的培养是戏剧节非常看重的部分。乌镇戏剧节举办以来,有超过8000多名青年戏剧人参加竞演,戏剧节还延伸出一整套青年戏剧人的培养、孵化机制。
一个戏剧节,没有大众喜爱和不断扩大的影响力,就缺乏持续发展的鲜活生命力。今年的戏剧节更注重戏剧的生活化,在景区之外的北栅丝厂新开了“戏剧集市”板块,不需要买票也可以参与,看艺术展览、参加读书会等等。
举办一个国际性的戏剧节对于常住人口不到1万人的江南小镇意味着什么呢?小镇办大节,最大的收获是来自于文化层面的自信。乌镇是有着古老历史的江南水乡,也是5G信号覆盖、剧场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小镇,在这里举办戏剧节,我们看到了古老与年轻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戏剧节的举办,见证了乌镇从旅游小镇、观光小镇向文化小镇的蝶变。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我理解的文旅融合发展,文化是内涵,旅游是手段,文化和旅游要找到恰当的结合点。在这个过程中,一是要避免概念化、浅表化,二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待乌镇,就像对待一个古老且精美的博物馆,无论放进去什么,都要小心翼翼。
乌镇戏剧节
戏正浓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