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文化 > 正文
前门大街上的京剧旋律与戏曲文化
2021-12-03 10:16:51
文章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王彬(鲁迅文学院研究员)

  京剧不仅是北京剧种,也是中国的国剧,在世界享有“东方歌剧”的美誉。西方的歌剧以唱为主,京剧则是唱念做打,全方位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与审美。前门大街是北京中轴线的重要段落,也是京剧重要发祥地与历史上的重要演出地。笙歌檀板,二黄西皮,流溢着丰盈多姿的戏曲旋律,具有丰沛的艺术底蕴。

前门大街上的京剧旋律与戏曲文化

北京前门大街 王彬摄

  北京的中轴线以永定门为始点,至鼓楼全长7.8公里。根据道路以及两侧的建筑形态,大体可以分为五个段落,由于段落不同,建筑形态不同,因此体现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也不一样:

  第一个段落是永定门至天桥(永定门内大街与天桥南大街);第二个段落是天桥至正阳门(前门大街);第三个段落是正阳门至天安门(天安门广场);第四个段落是天安门至地安门(皇城与紫禁城);第五个段落是地安门至钟鼓楼(地安门外大街、钟楼前广场)。

  第二个段落的核心是前门大街。前门大街的东侧是肉市、布巷子、果子胡同,西侧是珠宝市与粮食店街。位于肉市的查楼(广和楼)是明代的戏楼,位于粮食店街的六必居酱园是创办于清康熙时期的店肆,当时的前门大街西起六必居酱园沿线,东抵查楼(广和楼)沿线,比今天要宽阔许多。

  前门大街是进入北京内城的重要通道,也是前门商圈的枢纽,将大栅栏、鲜鱼口、西河沿、打磨厂、廊房头条、观音寺街等串联起来。相对永定门内大街的肃穆宁静,这里则人声鼎沸、店肆林立、繁华无比。在清代,统治阶级出于自身的安全考虑,禁止在内城开设商业性质的剧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大量剧场与伶人住处分布在前门大街一带,自清代至民国,前门大街的东侧有广和楼、天乐园、裕兴园;西侧有广德楼、三庆园、庆乐园、中和园、同乐园、大亨轩、同乐轩以及附近的大舞台、庆春园、燕喜堂、文明园等,这是北京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从而构成了前门大街特殊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是北京城中轴线的特殊节点。

  广和楼

前门大街上的京剧旋律与戏曲文化

广和楼牌坊历史图片

  在北京的戏园中,广和楼的历史最为悠久。

  广和楼位于肉市街中段路东46号。肉市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街,北口西折,与前门大街相连,南口与鲜鱼口街相通。肉市街与南边的布巷子、果子胡同,西面的粮食店街、珠宝市街都是前门大街的里街,道路不宽,胡同悠长,店肆密布。肉市街原称肉市,清代以来即是繁华之地,大名鼎鼎的全聚德烤鸭店便位于肉市街内。1965年北京市进行地名整顿,撤销文宝楼、天泰居夹道、太顺居夹道之称,而与肉市统称为今天的“肉市街”之名。

  据清人吴长元《宸垣识略》云:广和楼原称查楼,为“明巨室查氏所建戏楼”。明清之际的历史学者谈迁在其所著《北游录》中,记述清顺治十二年(1655)二月丙寅:

  友人招饮“查楼”。

  查楼者,前门之酒家也。先帝尝微行登焉。顺治初,邻火不及。满人异之。尝往车驾。

  是日,饮颇酣。

  可知在明朝末年,查楼即已存在,崇祯皇帝曾经登临这家酒楼。到了清初,查楼依旧存在。公元1655年二月丙寅日,谈迁与友人去查楼饮酒,而喝得颇多。清顺治初年,查楼附近发生了火灾,周围的房屋都被烈火吞噬了,只有查楼没有受到影响而岿然屹立,满人感奇怪,作为新闻传到宫内,于是顺治帝也莅临查楼。来到这家酒楼做什么呢?可惜,谈迁没有记载,也许是以饮酒为托而到这里巡视罢!

  查氏出自姜氏,为炎帝后裔,有南查、北查之分,南查以浙江海宁为著,北查以天津为聚集地。查氏多文人,当代的南查有查良镛,即金庸,北查有查良铮,即著名诗人穆旦。相传,清雍正时期礼部侍郎查嗣庭出任江西考官,因试题中有“维民所止”而为人举报,原因是“维”“止”二字是去“雍”“正”二字之首,于是罹祸。但是也有一种说法是查嗣庭性格疏狂,恃才傲物,惯于笔端宣泄情绪,因而引起雍正的恼怒。邓之成在《清诗纪事》初编卷七引述其《代皇子寿某》云:“柳色花香正满枝,宫廷长日爱追随。韶华最是三春好,为近龙楼献寿时。”交结皇子最为雍正所忌惮。

  在清代,广和楼是北京著名的演出场所,孔尚任的《桃花扇》与洪昇的《长生殿》先后在此演出。康熙二十八年(1689)《长生殿》在演出时正值太后忌日,洪升由此被革去国学生籍,众多的士大夫与太学生也受到株连。

  从清末到民国,广和楼是富连成社的主要演出场所。其科班弟子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叶盛兰、袁世海等人均是从这里登台而成长为著名的京剧演员。1942年富连成转入华乐戏院,以焦菊隐为校长的中华戏曲学校便与广和楼签订长期演出合同,培养出李和曾、周合桐、王金璐、宋德珠等优秀的京剧演员。魏之琇在《广和楼观剧》诗中云:

  春明门外市声稠,

  十丈轻尘扰未休。

  雅有闲情征鞠部,

  好偕胜侣上查楼。

  红裙翠袖江南艳,

  急管哀丝塞北愁。

  消遣韶华如短梦,

  夕阳帘影任勾留。

  20世纪40年代广和楼日渐颓败,1942年几次拍卖未成,1949年收归国有,1954年整修后改称广和剧场,2019年修复竣工,但未见有演出活动。

  天乐园

前门大街上的京剧旋律与戏曲文化

经过重新设计建造的天乐园,位于北京前门鲜鱼口街 饶翔摄

  天乐园位于鲜鱼口街东端南侧68号。天乐园早期是杂耍馆,称天乐馆。清乾隆时期的净香居主人杨米人在《都门竹枝词》中写道:“半膘无事撞街头,三五成群逐队游。天乐馆中瞧杂耍,明朝又上广和楼。”

  天乐馆后来改为戏园。1911年,梅兰芳开始在这里登台演出。程砚秋的四出代表剧目《朱痕迹》《沈云英》《风流棒》与《红拂传》都是在这里首演。1916年,中国近代第一个招收女性的戏剧科班崇雅社也是在天乐园首演。崇雅社存世虽然只有短暂的三年,却培养出了不少著名的京剧演员,比如梅兰芳的妻子、扮演旦角的福芝芳等人。

  1920年天乐园改名为华乐园,1920年改称华乐戏院,1950年又改为大众剧场,当年岁末梅兰芳重返天乐园,在这里连演四晚,而一时传为梨园盛事。在这里,梅兰芳演出了《苏三起解》《奇双会》《穆柯寨》与《贵妃醉酒》。虽然正值寒冬,大雪纷纷,但也未能阻挡观众连夜购票的热情,据说买票的队伍从天乐园的售票窗口向西一直排到前门大街。

  1951年4月3日,中国戏曲研究院在此举办建院庆典,毛泽东为此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5年至1965年成为中国评剧院剧场。

  中和园

前门大街上的京剧旋律与戏曲文化

谭鑫培(右)与杨小楼在中和园演出《阳平关》剧照历史图片

  前门大街西南是粮食店街,街内西侧是六必居酱园,与其为邻,南边是中和园。

  中和园是一座在清乾隆年间就已经存在的戏院,至今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从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号称“京剧大王”的谭鑫培主要在此演唱,梅兰芳的伯父梅雨田也长期在这里操琴。

  1928年,梅兰芳新排《凤还巢》在此首演。1938年,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创办的荣春社长期在这里演出。1931年9月18日晚,梅兰芳在中和园演出《宇宙锋》,张学良观剧,繁弦密管、兴味正浓之时,张的侍卫副官匆匆进来在其耳边密语,张神色大变立即退席。此时日本军人正在进攻沈阳北大营,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时人马君武有感于此,写下两首诗讥刺其为不抵抗将军,其一曰:“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又曰:“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

  1949年中和园改称中和戏院。1951年,新戏曲研究会成立,会址便设在中和戏院内。

  文明园

  中和园西南,珠市口以西路北是文明园。

  文明园创始于清末,其前身是天和园。民国以后,文明园适应潮流而开风气之先,它是第一家允许女子进入戏园、也是第一家开设夜戏的剧场。

  在清代,由于宵禁之故,北京的剧场都在中午开锣,下午6点便收场了,冬天日短,散场还要再早一些。当时,为了住在内城的人看戏方便,剧院一般设在正阳门外,前门大街一带剧场集中的原因就在于此。但是为了保证皇城安全,城门下午6点以后就要关闭。而为了住在外城的汉族官员(主要住在宣武门外)上朝方便,晚23点城门便开启了。看戏的人如果赶不上关城门之前进城,那就索性在外城玩到三更以后,随着上朝的官员进城,谓之“倒赶城”。时人有竹枝词叹曰:“未闭前门已早惊,上灯时候乱奔行。”到了宣统年,撤销了这个门禁:“此时出入都随便,无复人言倒赶城”了。

  伶界大王谭鑫培多次在文明园登台。1917年他与陈德霖合演《南天门》,又名《爬雪山》,搬演的故事是:明代吏部尚书曹正邦触犯奸阉魏忠贤,被贬斥而携眷返里,中途被魏忠贤派人袭杀,仅余老仆曹福与曹女玉姐得脱,偕赴大同投亲。来到广华山时天寒大雪,山路崎岖泞滑难行,为了保留忠良一脉,曹福把外衣脱下为玉姐挡寒,而自己则冻馁身亡,此时大同来人,乃接玉姐而归。此戏仅两个主角,而且唱做繁重。谭鑫培饰演的曹福在“走雪”一折时,神色陡变,由陈德霖扶他到后台休息。一个月后,谭鑫培因被迫参加步兵统领江朝宗的堂会,病情加剧而故于家中。

  文明园后来改为华北剧院,长期演出评剧,1949年后小白玉霜还在这里搬演《九尾狐》,后来逐渐荒弃,其地现在被丰泽园饭庄所用。

  广德楼

  广德楼位于大栅栏街39号。

  广德楼兴建于清嘉庆初年,与法国的巴黎歌剧院、意大利的斯卡拉剧院、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剧院,基本在同一时期建成。程长庚、杨月楼、余三胜与梅兰芳祖父梅巧玲等都曾经在此演出。其在当时是京剧的演出重镇之一。

  1949广德楼走水,1954年重建,定名为“前门小剧场”,一度成为北京曲剧团的演出剧场。1957年,周恩来总理到此观看魏喜奎等人演出的北京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并对演员服饰的细节进行指导,他说:剧中官员的帽子上得有个翎管,不能直接插在帽子上,翎子插在翎管上才挺拔。又说,官员穿纱补服时要穿衬袍,不能露出两条腿而影响舞台效果。他建议这个戏可以再加工,改好了应该拍电影。

  2000年,北京市政府拨款对广德楼重修,由于重修后的剧场占地不大,故而定为演出曲艺的场所,现在是德云社青年相声队的演出场所。

  三庆园

  三庆园位于大栅栏东段南侧18号。

  三庆园与广和楼、广德楼、庆乐园并称,在历史上是北京演出京戏的四大著名剧院。

  乾隆五十五年(1790)为庆贺乾隆八十寿辰,扬州盐商江鹤亭在安庆组织了一个徽戏班子,取名“三庆班”,进京演出,从而开启了徽班进京的先河。不久,四喜班、何春班、春台班也纷纷进京献艺,与三庆班合称“四大徽班”。四大徽班进京是京剧诞生的标志,而三庆班在其他三班之前进京,因此在京剧的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一种说法认为,三庆园就是三庆班的演出场所,是京剧的滥觞之地。但是也有不同说法,认为三庆园不是三庆班的演出场所,只是创办三庆园时的老板以三庆班做招牌而已。

  1900年,义和团将位于大栅栏街内经营西药的“老德记药房”焚毁,殃及池鱼,周围数条街道的商店也被烧光,包括附近的戏园,三庆园也在其内。但是,对三庆园来说,1900年的火灾并非首次,之前便已经因为演出《拿火龙》而遭过一次回禄。相传春和班的班主何耕畲因为虐待学徒而获罪下狱,烦闷之际编出此戏,怪异的是,此剧在演出之后曾两次失火,后更名为《庆安澜》。

  民国时期,著名坤伶刘喜奎在三庆园长期驻演。1950年后这里改造为商业场所,2016年在旧址复建重张,可以容纳二百余位观众,现在是德云社相声八队的演出场地。

  庆乐园

  庆乐园位于大栅栏街东段北侧7号。

  据说,清庆乐园营建于明末清初,但是目前查阅不到可以为证的史料。京剧名家杨小楼曾在这里演出。20世纪40年代,李万春创办的“鸣春社”在这里演出有机关布景的《天河配》与《济公传》而轰动一时。李万春又从上海请来武生演员,上演《铁公鸡》等武戏,火爆异常,其时北京的武行演员大半参加了演出,号称“武生大会”。

  1949年以后,吴素秋、梁益鸣、姜铁麟等组成北京新兴京剧团在庆乐园长期演出,直到1960年调往新疆,次年成立新疆京剧团。1973年,北京宣武杂技团迁至此地,将其改为“北京杂技团排演场”。20世纪90年代改为游戏厅与商场,后一度改为桑拿浴室。2007年改为皮影剧场。2010年又改造为三层商城。

  建筑形态与文化

  北京的戏园由茶园演化而来。原本以喝茶为主,听戏为辅,北京人至今不说是“看戏”而说是“听戏”。因为是听戏,故而池座与舞台不是平行方向,而是纵向的位置,这样才能保证把耳朵对准舞台。前门大街是北京的重要商圈,地价昂贵,因此历史上的戏园只构有一个窄小入口,其后是一条细长的通道,尽头方是剧场。为了加重戏园的标志、使其引人注目,往往在入口处修建一座不大的牌楼,在额坊上设匾,上书戏园名称。剧场里设有一座两层舞台,三面突出,位于观众席的前面,底层为演员演出所用,顶层是台冠,周围有隔扇封闭,起着共鸣箱的作用。舞台两侧的立柱上悬挂楹联,额坊之上是匾额。

  张次溪在《燕归来簃随笔》中曾对广和楼做过详细描述,而广和楼是旧京戏园的典型,知晓了广和楼也就明白了其他戏园的情况。张次溪写道:肉市街“西北有小胡同名小三条,又名广和楼口,通大街。楼口有木栅栏,上嵌‘广和楼’三字,下嵌‘富连成社’四字,上下悬小红牌一,上刻‘广厦一间,尽罗名士’,下刻‘和平万岁,同享自由’。”这是连接肉市街与前门大街的小巷。穿过这条小巷,“即达广和楼门矣。楼北邻天福堂酒楼,南邻福记酒店,园门前为木牌坊,悬黑地匾一,曰:‘广和楼。’戊申秋九月,迪生陈心培书。两柱有牌二方,各作‘本楼每月一至三十一日,富连成准演各样新戏。’而每柱之中端,钉有铁架,各悬木牌二,红地金字。刻‘广和茶楼’四字,颇类酒肆幌围。门上刻‘广歌盛世,和颂升平’八大字。”进门后,又是一条“约长二丈”的通道,其内有干果摊,兼售纸扇。通道上方构有暗楼。穿过这条通道,又有一座铁木结构的小牌坊,“上嵌铁聚宝盆”,牌楼两侧挂有木牌。牌楼后面是一座砖砌影壁,“影壁南有广顺号小干果店”,影壁旁边放着当日剧中人物的道具,时称“砌末”,若是关公的红生戏,自然摆一把青龙偃月刀;如果是朱仙镇的八大锤,就要堆放数把木制大锤了。如此类推,熟戏的观众看一眼道具便知道今天的戏码了。转过影壁便到了剧场大门,“门前有馄饨、豆腐脑各小食摊”。门为细砖砌成,上额刻:“‘广寒声和’四字,迪生新题。旁有联曰:‘广演文明维新事迹,和赓盛世上古衣冠。’”门后便是剧场。“听戏人座位,皆是长木凳。木凳两行之中,则置长木桌。楼座以木板间隔之,每间为一厢。”戏台两侧的立柱悬挂柱联。上联曰:“学君臣、学父子、学夫妇、学朋友,汇千古忠孝节义,重重演出,漫道逢场作戏”;下联曰:“或富贵、或贫贱、或喜怒、或哀乐,将一时离合悲欢,细细看来,管教拍案惊奇”。

  柱联是戏园文化的点睛之处,广和楼的是学君臣、学父子,天乐园的是:“指掌宏图,讲孝说忠,依衣冠演出炎凉世态;明心宝鉴,尚廉崇节,凭面目做尽古今人情。”两方匾额,大额曰“洞天乐境”,小额曰“始做曲终”。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戏剧教导做人要尽忠尽孝,“忠”就是忠于祖国,“孝”就是孝顺父母,在社会上要修身立命,要廉洁自律,这是古今一致的道理。戏剧不只是娱乐,而且是在娱乐中蕴含伦理文化。随着时代的风云变幻,柱联的内容也往往与时俱进,文明园的柱联,民元后便这样写道:“强弱本俄顷,愿同胞,爱国正宗,此日漫谈天下事;古今无异理,祝团结,文明进步,他年都是戏中人。”真切而活泼地抒发出刚刚挣脱帝制的人民的兴奋心情。在戏园的柱联中,庆乐园的最为辞藻警人,邓之诚在《古董琐记》卷三中记载,庆乐园的联语是:

  大千秋色在眉间,看遍翠暖珠香,重游赡部;

  十万春华如梦里,记得丁歌甲舞,曾醉昆仑。

  赡部,即赡部洲,是佛经中的四大部洲之一,位于须弥山之南,是人类的生存之地;丁歌甲舞,“丁歌”指文戏,丁为拟声之词,“甲舞”指武戏,披甲之谓也。全联大意是戏如人生,在“翠暖珠香”的氛围里我辈再次游览人间,而在纵横万里的昆仑山上我们也曾高歌纵酒。这个柱联相传是明清之际的著名诗人吴梅村所撰,或传为遗老余澹心一流所撰,亦不知真伪。

  打造“国剧之街”

  随着时间的流逝,前门大街一带的戏园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诸如燕喜堂、大亨轩、同乐轩、裕兴园等已然拆除。有些则改作他用,大亨轩,改为大观楼电影院;庆和园,民国即改为专营绸缎的瑞福祥分号;庆乐园则改为小店小铺拥挤的商城。有的虽然重建,比如三庆园与广德楼,但是建筑面积均大大缩水,难以上演大戏,只能上演曲艺节目了。

  幸运的是广和楼、天乐园、中和园依旧在原址上保存下来,天乐园近年开始恢复京剧演出,广和楼与中和园在1949年以后一直是上演京剧的重要场所,然而由于前门大街改造而关闭,至今没有演出活动,这就令人遗憾,而已经修复的三庆园与广德楼所上演的节目也与京剧无关。

  京剧不仅是北京剧种,也是中国的国剧,在世界享有“东方歌剧”的美誉。西方的歌剧以唱为主,京剧则是唱念做打,全方位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与审美情趣。由于历史原因,前门大街上演京戏的剧院麇集密布,而前门大街又是北京中轴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该引起我们格外重视。我们应该有意识地突出前门大街的京剧特色,将这条大街打造为具有浓郁色彩的国剧之街,为此建议如下:

  一、把庆乐园、中和园参照传统样式尽快修复起来。

  二、已经修复的广和园应尽快恢复京剧演出。

  三、广德楼、三庆园应在适当时机进行业态调整。

  四、对前门大街的微观景观进行适度调整,比如,可在鸟笼形状的白色路灯上喷涂彩色的京剧脸谱;在有轨电车的车厢外面张贴京戏海报;适时播放京剧音乐,组织演员做行为艺术表演,从而突显前门大街的京剧元素,进而彰显北京中轴线多角度的文化与艺术色彩。

  这样既可以丰富北京市民的文艺生活,为京剧增加演出场馆,而且会为发掘、认知与展示北京的中轴线开启一个新视角——北京的中轴线不仅关乎城市布局,是建筑的、政治的、商业的,而且是人文的、艺术的、京剧的,笙歌檀板,二黄西皮,流溢着丰盈多姿的艺术旋律,这些都将有利于推动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的开展。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03日 13版)


责任编辑:林林

前门大街

京剧

戏曲文化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