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文化 > 正文
秦岭大熊猫“打牙祭”亲历记
2021-12-06 09:33:15
文章来源
西安新闻网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位于秦岭腹地,森林茂密,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是一片广袤的无人区。历史上纵贯秦岭腹地的傥骆古道,从佛坪保护区核心区内的黄桶梁一带穿过,是古道上的艰险地段。如今,这里的原始森林成为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美好家园,是一片不被打扰的安宁之处。

11月以来,保护区管理局结合每年一次的全面大清山,同步开展大熊猫种群生存状况调查工作。调查工作开始时,调研人员心中浮现的是又萌又可爱的大熊猫啃着竹子,一簇簇竹叶散落在竹林地畔景象。意想不到的是,调查队转点至核心区后,就在第一个外业调查日,前方就传来令人欣喜的消息:调查队员李水平和吴彦良与一只捧着骨头大啃、正在“打牙祭”的大熊猫邂逅。

这是一片没有竹子的山坡,开始时,李水平和吴彦良都没有料到这里有一桩“好戏上演”,也就没有太在意。

“这个‘白坨坨’会不会是一只大熊猫?”李水平绕过大石头,发现前方50米开外的“白坨坨”,还真是一只大熊猫。它坐在那里,并不是在吃竹子,而是捧着一根一尺多长的骨头狂啃大嚼。李水平真真切切地看着大熊猫啃骨头长达十分钟,好一幅铜齿钢牙,就像嚼干硬的锅盔馍。

当发现有人在场后,这只“食肉兽”放慢了进食速度,稍作迟疑,然后丢下左手上的骨头,爬起身来,向坡上慢慢走去。

不经意打断了大熊猫“打牙祭”,吴彦良和李水平感到遗憾不已,只好目送着它一摇一摆地迈着熊猫步,消失在森林中。他们在大熊猫的食迹点察看,发现这里横七竖八地散落着好些动物残骸。

傍晚时分,调查队员李小宝又来到大熊猫走过的地方观察,发现它还逗留在不远处的树上。这家伙,是安全意强呢,还是感觉肉食的营养比竹子高,舍不得它正在啃食的骨头呢。

第二天早晨,巡护员熊柏泉前往大熊猫所在的树下,在附近观察时,收集了一份大熊猫粪便样品。与常见的大熊猫粪便相比,这几团特殊的粪便的形状正常,但颜色灰白,全然没有“竹叶青”模式,像梭形的石灰棒。内业组查看时,打开这份粪便样品,发现竹子成份明显很少。

这是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内第二次拍摄到大熊猫食肉的影像。以往,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分析大熊猫粪便时,也曾发现部分粪便样品中存在未消化完全的其他动物的残余。在一份粪便样品里,大大小小的骨头渣约20块。还有一份粪便样品,呈灰白色,其中极少有竹子残余,外观很近似于食肉类动物的粪便。

就此次发现大熊猫“打牙祭”,北京大学研究员、IUCN熊类专家组成员李晟认为:“虽然大熊猫已经不再直接捕杀其他动物为食,但在秦岭、岷山、邛崃山等多个地区,也曾有研究记录到野生大熊猫偶尔会‘打牙祭’,主要是取食动物残骸。这样的行为和动物性食物的补充,对于野生大熊猫来说具有什么作用和意义,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历时20多天的巡护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并记录到大熊猫、金钱豹、扭角羚、川金丝猴、林麝、鬣羚、黑熊、豹猫、青鼬、野猪等多种野生动物痕迹,还偶遇大熊猫妈妈“遛娃”、大熊猫“打牙祭”等情形。在日常巡护和专项调查中,保护区人坚持不追踪追赶野生动物,且不刻意寻找它们的特殊行为。但是,野生动物尤其是大熊猫的一招一式、既萌又猛,极其容易激发调查人员的工作热情。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胡 毅 通讯员 曹 庆


责任编辑:林林

秦岭

大熊猫

“打牙祭”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