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谢坚 任寒飞】在冬奥会赛事中,冰壶比赛吸引了不少目光。《环球时报》记者7日现场观看了本届冬奥会冰壶混双半决赛。一名队员把红色冰壶稳稳地推送出去,看似硕大的冰壶伴随着快乐的节奏,在冰道上快速推进,另一名队员则用冰壶刷玩命地不停“擦冰”,以减少摩擦力,让冰壶朝他们理想的行进方向滑行。本方的红色冰壶撞到对方黄色冰壶,“咣”的一声,一个反弹,又把对手的另一个黄色冰壶撞了出去。这时,现场大屏幕上出现“击打好球”的字样。冰壶运动动静结合,要求运动员既有高超的技术,也必须具备缜密的思维,还要有审时度势的大局观。同时,比赛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也非常高,特别是作为核心器材的冰壶,更是赛事的关键保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冰壶比赛的特殊性对冰壶提出了苛刻要求。近20公斤重的冰壶在赛道上要滑行30多米,根据战术,有时需要冰壶在滑行后因摩擦力慢慢减速停在预定位置;有时又需要一定的速度和力度,撞开对手的冰壶;有时还需要通过旋转冰壶让它走出一条弧线……而专业赛事的冰面平整度要求误差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的1/5!运动员对冰壶操控精度不能有毫厘之差,壶的重量、尺寸、硬度、弧度,任何方面的一点细微差别都会对运动员多年训练养成的手感有影响,对冰壶碰撞后的路线有影响,从而影响比赛的进程。综合来看,一只冰壶既要“滑得远”,又要“抓得牢”;其材质既要求“耐磨”,又要求“防撞”。这些特质必须完美结合在一只冰壶上,而且必须手工制作,其难度可想而知,难怪一套冬奥会专用冰壶的价格高达18万元人民币。
世界公认制作冰壶的最佳花岗岩石材来自苏格兰,叫艾尔萨克雷格花岗岩。这种石材只出产自苏格兰的艾尔萨克雷格岛,实际上就是用岛的名字命名的石头,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含云母之类的杂质,硬度高且在低温下不易开裂,而且还抗撞击,长期在比赛中碰撞也不易破裂。
本届冬奥会的冰壶是由苏格兰一家历史悠久的家族企业专供的,他们已经连续为3届冬奥会提供冰壶。从16世纪起,该家族就拥有艾尔萨克雷格岛上石料的独家开采权;到19世纪中叶,他们开始利用岛上的花岗岩制作冰壶。大约每隔10年他们到岛上开采一次石材,每次开采的花岗岩大约能打造1万只冰壶,这是全球顶级赛事冰壶需求量的2/3。除了艾尔萨克雷格岛,北威尔士出产一种不含云母的特雷弗花岗岩。对这种石材,加拿大一家公司拥有独家开采权。美国的另一家公司还尝试革新,将瓷片镶嵌在冰壶的底面,经过试验获得初步成功,但这种新式冰壶恐怕还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才有可能被引入各项顶级赛事。
冰壶运动起源于苏格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冬天在冰冻的河面和湖面上,大人孩子都爱玩一种冰上投石争胜负的游戏。这种游戏就是冰壶运动的原型,当年用来游戏的石块大小形状不一,游戏规则也是五花八门并不统一。
据记载,最早是两位修道院的修士进行了一场相对正规的冰壶比赛,而且用拉丁文记录下了比赛的规则。这场比赛还有公证人,也就是后来的裁判。在汉普登的冰壶博物馆中,还留存着早期的不规则形状的冰壶石。现存最古老的冰壶是在苏格兰一处池塘的底部被发现的,如今保存在斯特林·史密斯美术博物馆,壶体上雕刻的时间为1511年。冰壶运动最繁盛的时候,苏格兰每一个地区都有冰壶俱乐部;每个教堂的教区都有属于自己的专属冰壶场地。19世纪中叶,苏格兰还举行过数次南部和北部的对抗赛,1848年规模最大的一场比赛双方参赛选手加起来达到近700人。英国王室也积极支持并亲自参与冰壶运动,对这项运动的发展和普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英格兰和苏格兰还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分别建了室内冰场,将冰壶运动从季节性活动变成可以常年进行训练和比赛的运动。
冰壶运动是小众运动,这就决定了冰壶生产也是小众产业。在冰壶运动的故乡苏格兰,从事冰壶生产的公司也仅有十几家,而且都是很小的家族企业。即使作为业内翘楚的那家公司,据报道也仅有6名技工。作为冰壶生产厂家,他们还会依照惯例派出人员为赛事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其工作内容也包含了场地制冰。其实,冰壶赛场的制冰师也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职业,据悉能够拿到资格证担任顶级赛事制冰师的人全球也不超过20人。
冰壶
艾尔萨克雷格花岗岩
苏格兰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