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文化 > 正文
用古基因组数据绘制天山地区古代人类遗传图谱
2022-06-16 09:52:56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西北大学中亚考古与人群演化研究新进展:

用古基因组数据绘制天山地区古代人类遗传图谱

光明日报西安6月15日电(记者张哲浩、李洁)近日,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组织专家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相关项目进行了项目结题综合绩效评价,由西北大学承担的“天山地区古代人类遗传演化研究”项目顺利通过综合绩效评估,并被评价“在填补古基因组信息缺环及演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都体现出创新性,带来许多此前未发现的新证据”。

天山廊道作为连通东西方文化与人群交流的重要通道,人们对其沿线不同考古学文化遗存下人群的形成特点和遗传关系一直所知甚少。此项目聚焦“天山地区不同文化人群的遗传特点和相互关系”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以古基因组学研究为重点,通过考古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在解析天山沿线不同文化人群遗传特点及绘制天山地区古人群遗传演化图谱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该项目由西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的分子古生物学研究团队与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队长、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王建新的研究团队,联合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

自2017年11月项目正式启动实施以来,研究团队通力协作,充分发挥团队成员多学科融合研究优势,在天山东西部考古调查发掘与人群遗传演化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通过与外方合作单位合作开展境外考古调查,项目团队在天山西部地区古代月氏、贵霜、康居等文化遗存的识别与确认上取得重要进展。团队进一步的古DNA分析研究表明,月氏与贵霜人群之间有密切互动,证实乌兹别克斯坦是人群迁徙交流的活跃区,且自青铜至铁器时代呈现增强趋势。

这是我国团队首次主导开展国外区域人群的古基因组研究,系统揭示出乌兹别克斯坦人群自青铜时代至铁器时代的遗传结构与遗传连续性,为进一步理解天山东西部以及欧亚大陆东西部人群的迁徙与融合历史提供了重要遗传学证据。

在天山东部,项目团队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同位素分析、古基因组捕获测序等)对东天山40多处遗址的人骨样本展开研究,填补相关时间和区域的人类古基因组空白。值得一提的是核基因组研究发现,东天山新疆西北部青铜时代早期人群已经显示出本地塔里木盆地古人群和多种周边人群遗传成分融合的特征;不同聚居地人群间的高度流动性和互动性,形成现今新疆人群的遗传结构。

总体上,项目基于获取的考古新资料与丰富的遗传学数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发表学术论文25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高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科学阐释天山沿线文化与人群的多样性和融合性提供了重要依据,进一步明确了丝绸之路在东西天山相关人群互动融合与文化交流互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16日 08版)


责任编辑:林林

古基因组数据

绘制

天山地区古代人类遗传图谱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