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是无法绕开的话题。
十二生肖兽首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
圆明园管理处原主任陈名杰曾对媒体表示,从目前所存信息看,散失在国内外的各类圆明园文物至少有150万件。而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已经成为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
2000年起,流失海外的兽首开始在拍卖会等场所现身,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历经曲折,上百年之后,部分兽首终于回归。目前,除了马首回归圆明园外,另有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已经回归祖国。然而,另外5尊兽首仍然下落不明。
对于如何更好地追回仍然流失海外的兽首,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罗国强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能由中国与有关国家直接谈判并缔结双边条约,追索成功的可能性较高。
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说,“马首的传奇经历,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
160年,马首终“回家”
刘阳常年收集和考察圆明园流散文物的资料,对于马首以及马首回归的历程,他再清楚不过。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又称“圆明园兽首”。清朝乾隆年间,由欧洲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设计监修,清宫廷匠师制作,融合了中西方艺术的精华。
兽首是原圆明园海晏堂前喷水池中“水力钟”的喷头,该“水力钟”的全称是“十二生肖报时喷泉”。十二尊人身兽头青铜雕像呈“八”字形对称分列在喷水池两旁,按照时辰规律排列左右。北面从内至外依次是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南面由内至外依次是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每一属性兽头就是一个喷泉机关,并且分别代表不同时分。
每日,十二生肖铜像会依次轮流喷水。人们根据喷水的动物就可以知道大概的时间,所以被时人称为“水力钟”,也因此成为海晏堂建筑群的精华所在。
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自此流失海外。
刘阳说,2007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出现马首拍卖的信息,被澳门爱国实业家何鸿燊先生看到。何鸿燊决定用6910万港元将马首买下来,随后宣布将马首捐给国家。
但因为各种原因,马首暂时并没有回到内地。2019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何鸿燊将马首正式移交给了中国内地的博物馆。
2020年12月1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将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收藏。
历经160年,马首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回到圆明园的兽首。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马首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马首使用的材质为含微量铅锌的红铜。铜含量达98%左右,铅占比约1%,以及一定量的铁和锌。红铜熔点高达1083℃,需在较高温度下浇铸。使用红铜的原因,应当是为了呈现紫红色的效果。
初步工艺分析证实,整个马首都使用精密铸造失蜡法一次铸造而成,工艺十分精湛,可谓失蜡铸造的精品。
刘阳细心观察后发现,马首的两只耳朵不对称,其中一边耳朵有点翻卷,“说明它在100多年的经历中受到过外力撞击。从正面看,马首十分威严,体现出盛世大国的气势。但如果在马首正前方蹲下来,从下往上看,会发现是一个披着卷发、呲着大板牙笑的马,很是可爱。”
马首回归圆明园,刘阳非常高兴,“回到圆明园,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6大兽首坎坷回归路
马首之外,另外6件兽首的回国经历,同样充满了坎坷。
2000年,由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卖行在香港举行的拍卖会上,牛首、猴首和虎首铜像现身。
在2021年7月9日CCTV播出的《信物百年》节目中,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化龙介绍说,早在拍卖的一个月前,香港便传来兽首即将公开拍卖的消息。拍卖当天下午,趁着拍卖会暂停的空隙,保利集团的代表们离开会场,向集团总部提出竞拍申请。
最终保利分别以740万港元、700万港元将猴首、牛首成功拍下。随后的5月2日苏富比拍卖会上,保利又以1400万港元夺得虎首。
唯一没有拍卖公司介入而以公益方式回归的,是猪首铜像。2003年初,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在美国寻访到猪首铜像的下落。经过努力争取,美国收藏家同意将猪首铜像转让给该专项基金。2003年9月,何鸿燊向该专项基金捐款人民币600余万元将猪首铜像购回,现收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2008年10月,佳士得拍卖行宣布于2009年2月在法国巴黎举办专场拍卖,拍品中包括1860年英法联军自圆明园掠走、流失海外多年的鼠首和兔首铜像。
北京律师刘洋得知这一消息十分气愤。他组成了一个“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希望与文物持有人和佳士得拍卖行进行交涉,甚至打跨国官司,意在阻止拍卖,追索国宝。
律师团的努力虽然未取得想要的结果,但在经历众多风波后,两件兽首最终流拍。4月底,佳士得大股东、法国皮诺家族宣布,已从持有人手中买下两件兽首,并将向中方无偿捐赠。2013年,鼠首、兔首入藏国家博物馆。
刘洋之后表示,兔首和鼠首能够最终回来,是多方合力的结果,但也有运气的成分,“过程和结果,几乎都无法复制。”对海外文物,刘洋这样形容:“那扇文物回流的门有条缝,但你一定要上去敲,使劲敲。”
而据新京报记者了解,刘洋已于2019年去世。
通过这次风波和之后巨大的影响,也可以一窥流失文物追索的困局和突破。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罗国强提到,我国律师团所发起的跨国民事诉讼必须在文物所在国(法国)法院依据所在国法律来进行,面临诉权归属、善意取得、时效等外国民法问题,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难以成功。
缔结双边条约或有利于文物追索
据了解,迄今为止,圆明园流散的十二兽首中,已有7尊通过不同方式回归中国。除马首归藏圆明园之外,牛首、猴首、虎首、猪首现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鼠首、兔首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刘阳表示,对于其他兽首的下落,圆明园方面也一直在关注着。据传,龙首目前在海外,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对于追索流失文物,专家表示,在法律层面上仍面临诸多困难。
罗国强告诉新京报记者,有可能适用于海外流失文物追索的国际条约,主要包括1970年《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以及1995年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1970年公约和1995年公约对于海外流失文物追索提供了救济措施,但1970年的公约仅适用于公约缔结生效后的案件,1995年公约则对于文物追索有时效限制,且至今仍有部分文物所在国没有加入上述两项公约。
罗国强认为,相比之下,如能由中国与有关国家直接谈判并缔结双边条约,追索成功的可能性较高。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霍政欣也表示,两国签订双边条约,实用性更强,更有针对性,而且规定更加具体。
针对多个兽首通过商业回购形式追回的情况,罗国强则表示,商业回购并不是最佳的追索方式,虽然从法律操作上讲,这是最为便捷实用的方式,但从道义上讲,却很难令人满意。
因为中方当事人需要高价购买文物,有人会觉得这些文物本来就是被盗出国的,如果还要高价买回,无异于“双重伤害”。
霍政欣也不赞成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文博机构参与拍卖。“中国当事方——尤其是国有机构参与拍卖,会产生中国政府已对非法流失文物现状的合法性予以认可的印象,这非常不利于今后通过法律途径追索文物。”
罗国强表示,近年来,在国际法律方面,“非法流失文物应返还原属国”、“打击文物非法贩运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等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与支持;中国已经与23个国家就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签署了双边协议,并主导制定了反映文物流失国诉求的《关于保护和返还非法出境的被盗掘文化财产的敦煌宣言》。
而在国内法律方面,《文物保护法》等历经多次修订,国内法从实体或程序角度为海外流失文物追索提供了原则性的依据。“在具体规制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刘阳说,也许这些兽首就静静地躺在世界上某一个角落,等着人们去发现。“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十二个兽首重新齐聚圆明园。”
新京报记者 乔迟
七大兽首回归
海外流失文物
艰难追索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