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兼顾东西 语言博采众长
澳门街景 李佑愚摄
澳门大三巴牌坊夜景 李佑愚摄
【环球时报驻澳门特约记者 李佑愚】土生葡人(Macanese)作为澳门重要族群之一,至今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官方定义,民间主要指葡萄牙人与其他种族通婚繁衍、在澳门本地土生土长的混血后代。至于“其他种族”到底是什么,始终莫衷一是,有人认为主要是华人,也有人认为主要是马来人,这一争论甚至引起历史学家的兴趣,进行了不少相关研究。
“土生葡人?跟葡萄牙人是什么关系?”相信很多第一次听到“土生葡人”这个名词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而对一些土生葡人来讲,这个问题却又让人懊恼——因为实在不容易说清楚。
如何划分土生葡人
自16世纪葡萄牙人抵达澳门以来,这里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港口和中西文化交融之地,其族群也不可避免地多元起来,除了华人和葡萄牙人,还包括马来人、日本人、印度人和非洲人等。
土生葡人被认为是葡萄牙人和其他种族通婚的混血后代,有人估算,符合这一特征的人群在今天的澳门大约有5000到8000人。也有人认为,划分土生葡人的关键在于文化,不在于血缘。正在澳门读大学的土生葡人莱诺(化名)就认为,有葡萄牙传统很关键,“懂得葡语是必要的,还要会庆祝一些传统节日,比如复活节和12月24日晚餐。”每年复活节,莱诺整个家族的人都要聚在一起,吃海绵蛋糕等传统美食。
在澳门回归之前,土生葡人因独特的身份,扮演了“桥梁”角色,葡澳政府与葡萄牙之间、华人与澳葡政府之间的沟通,活跃着他们的身影。在澳门回归之后,土生葡人也进入特区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担任职务。例如,大律师欧安利曾担任多届澳门立法会议员,2008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中第一位土生葡人。此外,土生葡人还活跃在翻译、文化、教育、商业和体育等多个领域。
独特的美食
土生葡人创造的土生葡人文化,是澳门多元文化中不容忽视的一环,其中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是2012年被列入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土生葡人美食烹饪技艺”。“土生葡国菜最能代表我们的文化特色。”莱诺有些自豪地说。
来澳门游玩的人,不可不尝“葡国餐”。在澳门氹仔的游客必到之地官也街,就聚集着小飞象、木偶和海湾等多家知名葡国餐厅。而葡国餐中最知名的主菜之一就是“葡国鸡”。虽然不同厨师烹饪的葡国鸡往往有所差异,但其常见的原料包括鸡肉、咖喱、椰浆、椰丝、土豆、洋葱、黑橄榄和葡国香肠,分步骤煎炒后再用烤箱烤。其味道鲜香浓郁,却实在说不出是什么风味,洋葱香肠烤箱颇有西餐特色,咖喱椰浆却极具东南亚风情。事实上,葡萄牙本土的菜色里并不包括“葡国鸡”,如果你要在葡萄牙的餐厅里点葡国鸡,可能会惹来莫名其妙的眼神。由此就可以看出,土生葡国菜跟澳门文化一样,充满“融合感”。而这种融合,自有其历史渊源。
“大航海年代”的葡萄牙人乘船往返于欧洲、非洲、东南亚、澳门各地,在漫长的航程中,葡萄牙人也把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熔为一炉,自成一脉,香料和厨艺自然是其中少不了的内容。事实上,东方的香料原本就是欧洲—远东海上贸易的主要商品,为葡萄牙人带来丰厚利润,将其带入自身饮食,也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而在澳门本地,经融合而来的土生葡国菜也有独特的存在意义。相比于纯正的葡式西餐,土生葡国菜既有葡萄牙家乡的味道,在原料上又就地取材,在土生葡人的家庭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可以说,它是发源于大航海、沉淀于澳门的文化遗产。除了葡国鸡,经典的土生葡国菜还包括免治、马介休、牛尾汤等。直到今天,它们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澳门带给世界的特色美食。
文化延续的隐忧
与“土生葡人美食烹饪技艺”一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还有“土生土语话剧”。澳门的土生土语,是土生葡人社群用于日常沟通的语言,其基本词汇以葡萄牙语为主,夹杂马来语、粤语、英语和西班牙语,和土生葡国餐一样是文化融合的产物。然而,它的命运比土生葡国餐更值得人们担忧。毕竟,其应用的场景和范围相对狭窄,传承难免艰难。如今,澳门的土生葡人大多以粤语、葡语作为日常交流语言。讲一口流利普通话的土生葡人并不罕见。但是,新生代的土生葡人已经对土生土语所知不多。而土生土语话剧,就是承载这一濒危语言的舞台文艺形式,更是维系土生葡人澳门情怀的活动之一。一些土生葡人也在努力保护土生土语,例如,澳门土生土语话剧社每年都会举办表演,帮助年轻人了解土生土语和土生葡人文化。
时至今日,澳门的发展更多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热爱创新的土生葡人也一定会以他们的热情为澳门带来精彩的变化。
土生葡人
澳门文化融合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