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苏州和杭州就并称为江南的“双子星”,不仅环境优美,而且经济发达、人文荟萃,可谓难分伯仲。
南朝以前,有影响、有地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中原一带。据《史记》《汉书》等记载,汉代有“都会”之称的大城市为13个,分别是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南阳、成都、咸阳、陶、睢阳、颍川、番禺、合肥、寿春。
此时,江南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偏低,很多大城市还处在襁褓之中。但相对而言,苏州在秦汉时期就被称为“江东一都会”,六朝时期获得进一步发展,唐代中期“珍货远物毕集于吴之市”。
“杭州”一名始于隋朝。唐代杭州的经济和商业日趋繁荣,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杭州在唐代被称为“上州”,主要原因是“其税收数多”。
白居易有一首诗,写得颇有意味:“霅溪(湖州)殊冷僻,茂苑(苏州)太繁雄。唯此钱唐郡,闲忙恰得中。”
吴越时期,杭州“邑屋华丽,盖十万余家”。苏东坡曾言:“吴越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
“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是宋仁宗赠给杭州知府梅挚的两句诗。这当然不纯是诗家语,而有着坚实的基础支撑。
正如谭其骧先生所言:“吴越政权地域虽然狭小,但由于境内长期不遭兵祸,农业经济发展,杭州的繁荣超过了苏、扬等州,在北宋时已被称为东南第一都会。”到北宋中后期,杭州无论是城市人口还是经济发展水平,抑或对社会的影响,都无愧于“东南第一”。
南宋时期,杭州成为都城,人口更加稠密,市场更加繁荣。比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临安城内造船、陶瓷、纺织、印刷、造纸等手工业都建立了大规模的作坊。专业性的集市和商行遍布于城内外。
这一时期,城北运河中,来自江、淮的河舟,樯橹相接,昼夜不舍;城南江干一带,来往于台州、温州、福州、泉州以及远航日本、朝鲜和南洋各国的海舶云集,桅樯林立。
此时,杭州的城市地位如日中天,与北京、洛阳、南京、开封、西安并称为六大都市。
明清时期的苏州,恢复了“江南诸州,苏为最大”的盛唐气象,不仅是江南区域市场,而且已具有全国市场的规模。
苏州在明清时代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级行政区治所,但在地理位置上居于江南腹心之地,也是公认的区域中心城市。
西方学者施坚雅认为:“东西方学者都一致同意,至少在16世纪之前,苏州已经成为中古时期最富裕、城市化程度最高和最先进的经济文化中心。而且它一直作为中心大城市整合并支配这一地区直至19世纪。”
总之,在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苏州、杭州都是具有影响力和独特魅力的都市,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乃至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巨大贡献。(刘士林)
苏杭湖山
江南“双子星”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