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齐欣《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07月03日第11版)
向布哈河中上游进发,就进入祁连山南麓。这里与青海湖边的地貌截然不同。布哈河的网状支流不仅经过人们熟悉的高原草地,而且穿越陡峭的峻岭沟崖。雪中的崇山气势雄伟又分外寂静;岩羊随处可见,是观察雪豹、藏狐、黑唇鼠兔和各种鸟类的好地方。图为王舰艇在寒风中进行野外观测。本报记者齐欣摄
延伸阅读
每到迁徙季节,斑头雁(如图)途经青海湖至玛多县一带,大多在玛多县境内的鄂陵湖、扎陵湖、东给措那湖、黄河沿的湿地作较长时间的停留,然后经玉树抵达拉萨河谷及雅鲁藏布江流域的越冬地。
斑头雁与棕头鸥、渔鸥、普通鸬鹚、凤头公式公式是青海湖区5大繁殖夏候鸟。
普氏原羚、黑颈鹤是青海湖的旗舰物种。
人们常将青海湖体验路线比作一个美丽的“圆环”。随着国家公园建设逐步推进,“青海湖”的范围有可能大大扩充。我们不仅欣赏、保护一池湖水,而且应把视野与足迹延展至广袤的青海湖母亲河流域。
深入青海湖区
记者在5月下旬启程,前往久违的高原。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在举办首届“青海湖国家公园观鸟赛”。同样在5月,青海省人民政府宣布,将于7月8日至7月16日举行“第二十二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这两项赛事都与一个重要的背景密切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将于2023年9月1日开始实施。该法明确,在从事或者涉及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相关活动时,应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于是我在出发时就带齐应对严酷环境的装备,想通过环湖骑行,描绘一条国家公园体验线路。
但我很快发现,简单地“环湖”,难以准确阐释、展现近年来从“自然保护区”向“国家公园”的转变过程。青海湖位于封闭式山间内陆盆地,流域总面积达到296.61万公顷,拟建中的青海湖国家公园评估区总面积也极贴近这个数字——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你很快就难以炫耀到过、环绕过青海湖了。理解全新的“青海湖”,需要将目光投向周边的群峰,去看河-湖一体的水系。
“河-湖一体”,能看到什么?
S208省道和G315国道,串联起青海湖的西、北湖岸。哈达滩湿地位于两条公路的夹角地带。起伏的山丘恰好挡住了路人的视线,形成了一片观鸟胜地。水鸟是湿地演化的指示性物种。鸟与牛羊构成了初夏高原湖岸最“繁忙”的景观,清晨更是大地生灵的快乐时光。羊群追逐青草,与天上的白云一道缓慢移动行进;大鵟则落在电线杆顶,搜寻高原鼠兔作为早餐。鼠兔的叫声婉转温柔,很容易被认作是蒙古百灵在梳羽歌唱。5月已进入斑头雁的“恋爱”季。它们在我头顶上掠过,几乎都是成双飞翔,一唱一和,“哼”“哈”交替,极易辨识。斑头雁与棕头鸥、渔鸥、普通鸬鹚和凤头鸊鷉合称青海湖5大繁殖夏候鸟。和鸟岛上一样,哈达滩湿地中,可以看到整面山坡都被筑巢斑头雁密密麻麻覆盖的景象。
“再过一个月,路上就能见到大鸟带着小鸟的场景了。”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会长王舰艇说。
不约而同地,环绕青海湖的骑行者大多依当地风俗,沿东、南、西、北方向顺时针绕行。于是,青海湖北侧的G315国道总被视作令人最疲惫、最艰苦且倍感乏味的路段。人们往往只欣赏右侧的湖面,忽略了转头眺望白雪皑皑的远山。祁连群山孕育了众多流入青海湖的河流。河流环绕着草原,在湖边沙丘中留下一串串碧绿的湖荡和湿地,也是关键性物种青海湖裸鲤的洄游通道。
青海湖畔很难见到成林的树木,所以人们常认为这里鸟类多样性乏善可陈。然而,此次观鸟者收获颇丰,在G315国道穿越的哈尔盖河、甘子河一带,就记录了大天鹅、苍鹭、普通燕鸥、渔鸥、白骨顶、凤头鸊鷉、黑颈鸊鷉、绿头鸭,绿翅鸭、红头潜鸭、小云雀、百灵以及黑颈鹤和斑头雁。最令他们欣喜的是,拍摄到了在全国各地都难得一见的赤颈鸊鷉。
记录者的“游戏”
流入青海湖的大小河流超过70条。其中布哈河、沙柳河、哈尔盖河、吉尔孟河、泉吉河和甘子河等河流径流量占到入湖总量的九成以上。
西海镇位于青海湖东北端。我从有名的“骑兵营”自行车店出发,与王舰艇暂时远离湖岸,进入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位于布哈河的中上游,与祁连山国家公园相接。山谷中可以遇到成群的岩羊,能发现捕食喜马拉雅旱獭的藏狐。这里是生态摄影师常年守候、记录雪豹的地方。
一个人骑行时,更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和力量。祁连山南麓的山谷和草原中,道路曲折延绵,伸向仿佛无穷无尽的远方。在这样的环境中骑行,你无论如何加速,都显得很慢、很渺小。
瞬间发现飞行或隐匿的动物很难。“它们都在哪?我找不到!”进入天峻县的祁连丛山中,耳边只能听到雪花飘落的声音、空谷中藏雪鸡的啼鸣以及自己沉重的喘息。
“少说话、少打搅,用心听。”正在观察和记录的王舰艇反复提醒。
学会聆听,真心融入,感受大自然和动物们的家园,是我和生态记录者在一起学到的重要一课,改变了我随后的行为方式。
鲍永清自小生长在天峻,是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摄影师。“我的家乡有祁连山国家公园和青海湖国家公园天峻片区。这里面积很大,但人口很少,保持着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与我相遇时,鲍永清正在跟踪雪豹和记录一个藏狐家庭的生活日常。
“藏狐是我拍摄最多、跟踪时间最长的动物,目的是想了解这个高原特有物种的生活习性。”他说。
藏狐非常机警。鲍永清给自己定下的“游戏规则”是耐心。“人与动物之间的安全距离,是由动物决定的。”起初,他会站在与藏狐相距200米的地方,每隔一两个小时往前挪几米,等它们适应了再往前“蹭”。“一直‘蹭’到约150米的位置,就静静地趴着;等到它们不再用惊恐的眼神注视我、开始自在玩耍时,我就起身慢慢离开。”这样重复了一个星期,鲍永清才架起相机开始拍摄记录。
2003年,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环湖巡查中,首次发现一对大天鹅在青海湖北岸的褡裢湖芦苇丛中营巢孵卵。青海湖是大天鹅的冬季栖息地,但是一直未观测到孵化成功的实例。
2023年,王舰艇团队再次发现了大天鹅孵卵。他们反复前来,小心翼翼地记录。那只大天鹅的巢就在观鸟赛位于哈尔盖河、甘子河的比赛地一带。事实上,我和他一起骑行、观测的路途中,他还抽空又去看过一眼;但他始终没有提起,就好像没有这回事。
“我观测到许多稀有鸟类,但对它们的行踪,我能不说就不说。鸟不会理解人的意图。如果人来了,它就可能跑掉,甚至会弃巢而去。”王舰艇说。
所以我在与鲍永清、王舰艇的交流中,很默契地“不打听、少公布”。
6月1日,幼雏破壳而出。
6月27日,在外忙碌的王舰艇接到最新的报告:母子平安。
“待到幼鸟能起飞、能单独活动的时候,就可以公布数据啦。”王舰艇知道很多人在关注这个“孕妇”。
发现大天鹅在青海湖成功繁殖后代的例证能否改变“大天鹅只是青海的冬候鸟”这个说法呢?对此,王舰艇回答,目前还不能,因为数据太少。
“保密就是保护!我们都在悄悄地、默默地工作,这是保护它们一个重要方式吧。”王舰艇说。
王舰艇记录多样的鸟类,鲍永清记录雪豹和藏狐,我观察和记录他俩。我们在忙碌中相互影响并不断增进共识。
青海湖国家公园全新的体验路线,在展示美景的同时,也引导体验者和游客认真思考,到达这里后,能够做些什么,或者什么都不应去做。
更加严格的荒野
降雪稍有停歇,藏狐就出来碰碰运气,从我们车前不远的山丘跃下,而后在水洼间跳跃,慢慢靠近王舰艇正在观测的黑颈鹤。孵化期间的各种鸟巢,是狐狸钟爱的搜索目标。
“黑颈鹤可不傻。”王舰艇正忙着做记录,看都不看那只狡猾的入侵者。从望远镜可以看得很清楚,黑颈鹤将巢穴建在湿地的空旷水面中央,这样易于发现和躲避猎食者,让它们难有得手的机会。
黑颈鹤在当地被视为神鸟,有自己的藏文名:格萨尔达日孜,意思是“格萨尔王的牧马人”。在青海湖沼泽湿地中,黑颈鹤有固定繁殖地,是青海湖重要的夏候鸟和旗舰物种。
近年来,研究青海湖生态环境的科学工作者逐渐增多,对青海湖的科学认知也在不断深化。人们原来印象中的荒野,受到多角度关注,得到更好保护。
从2004年起,青海湖的“体量”止跌回升。2005年至2021年,青海湖水位增高了3.29米。水位上升会淹没岸边的黑颈鹤巢穴。在S208省道48公里处,王舰艇团队就观测到雨季中的黑颈鹤四处衔草,徒劳地垫高爱巢又最终放弃。
王舰艇的当下愿望,是能将青海境内的黑颈鹤存量资源做一次统计普查。一对黑颈鹤每次孵化两枚蛋,这样从稳定的“繁殖对”开始记录,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搞清楚青海有多少黑颈鹤“繁殖对”。
“这就是我想做的,你可以说我为鹤狂,我要将自己后半生的精力都用在鸟类保护上。”王舰艇说。
“一旦你走进野生动物的生活,或者记录到它们的某个时刻,你就会立即感觉到这些动物真的很像我们人类。它们也有情有爱、有快乐有悲伤,还有狡诈和顽皮。它们与家人一起生活,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能力逃避天敌。对它们真正的威胁来自我们人类。”鲍永清表示,应该让更多人看到镜头中动物真实的生活,“我相信人们看后,会更加喜爱那些可爱的精灵并成为它们的朋友,会更加热爱大自然。”
青海湖地区自古即为多民族聚居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在此交会。我在S208省道上,还寻迹周边的舍布其岩画,去石乃亥乡铁卜加村看了伏俟城遗址。最新的考古发现证明,吐谷浑伏俟城从北朝延续至隋和唐初,宋代对其进行了利用和重修,现在被列为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的重要节点之一。
“在我心目中,我的家乡今后应该是让动物保有野性、让人类存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的美丽家园。”与王舰艇一样,鲍永清始终自豪于自己对荒野的尊敬和执着,“真心希望我们大家都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生物多样性,切实承担起保护野生动物的责任。”
S208省道和G315国道,是环青海湖景区线路的西北段。未来,它们会成为新的平台,叠加更多的资源,成为青海湖国家公园的“腰线”。在其左右,聚集着丰富的地质、生态、人文资源,也动态地展现当地人在大自然中的创造与活力……
青海湖始终在那里,只是我们心中的景观已完全改变。
链接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世界高原内陆湖泊湿地类型的典型代表,是国际水鸟迁徙的主要节点和青藏高原水鸟重要的繁殖地和越冬地。
青海湖也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气循环通道,是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被称为中国西北部的“气候调节器”“空气加湿器”和青藏高原物种基因库。
1992年,中国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青海湖被列入首批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在国际上承担着水禽资源栖息地和湿地保护的义务和责任。
“青海湖”腰线
环湖
野外观测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