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文化 > 正文
“河套人”发现100周年 中外学者重新定义“一颗牙”
2023-08-15 08:14:36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鄂尔多斯8月14日电(记者李爱平)围绕“一颗牙”,14日,来自中、日、俄、法等国的上百名学者展开高频讨论,重新定义“这颗牙”。


  当日,“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启幕。

  图为8月14日在鄂尔多斯举行的“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现场。李爱平摄


  1922年,法国学者桑志华在内蒙古乌审旗无定河镇萨拉乌苏遗址发现了一件人类牙齿化石;20世纪40年代,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将这颗牙齿化石代表的古人类称为“河套人”。这是在中国以至东亚大陆上,第一次确认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该发现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


  此次论坛上,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考古部门围绕“这颗牙”开展的考古发掘,已发现人类化石、石器化石38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和鸟类化石种类多达45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刘俊认为,著名的“河套人”牙齿为中国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铺下了科学发展的基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鄂尔多斯市市长杜汇良表示,100年前一颗牙齿化石的出土轰动了海内外,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考古空白,从此,一代代专家学者历经百年而不辍,用系列考古发现触摸远古根系,不断揭开古“河套人”的神秘面纱。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杨进认为,100年来,“河套人”和萨拉乌苏文化为研究内蒙古历史、人类文明史提供了珍贵史料,“河套人”和萨拉乌苏文化已经成为内蒙古一张跨越时代、恒久闪耀的文化名片。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欧阳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非常开心参加此次论坛,并与业内同仁共同探讨“河套人”牙齿的来龙去脉。“这次参会也让我看到了中国在考古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论坛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旧石器时代人类演化与遗传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萨拉乌苏工作站”和“中央民族大学考古博士工作站”授牌仪式,以及萨拉乌苏遗址博物馆、河套人文化研究中心开馆揭牌仪式。(完)


责任编辑:林林

“河套人”

发现100周年

重新定义“一颗牙”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