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文化 > 正文
钧瓷香炉|传统手工艺大师郭义兴的新品创作
2023-09-21 13:14:33
文章来源
郭义兴钧瓷艺术

  焚香时,青烟袅袅,风雅至上


  静置时,一抹禅意,忘却尘心


  “炉”之名最早记载见于《周礼·天官》:“炉之名始见于周礼冢宰之属,宫人寝室中共炉炭。”可见“炉”最早为实用性的工具,而香炉造物肇始于春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仪中,香炉最早被作用为作为敬神或是祭祖的礼器,后来在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中逐渐演变成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被置于厅堂或摆于书房案头,文人墨客焚香对坐,风流雅趣,伴着香炉生出的丝丝青烟在历史的记忆中弥散流转。


  瓷器香炉从宋代开始盛行,宋人在《梦粱录》中提到:焚香、点茶、插花、挂画为四大闲事。正因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宋代的瓷质香薰炉以其质量高、数量大而在香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宋代独特的文人审美与士大夫营造的文化气息中,宋代瓷质香炉成为文人与上层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宋代的香薰炉造型结构创新方面更成为了集大成者。


  image.png


  传统手工艺大师郭义兴一直在追求钧瓷手工制作与宋代美学的回归,此次创作的新品钧瓷香炉在器型与釉色上独具特色,将手工制作钧瓷古朴厚重的特点与香炉的艺术性及实用性相结合,在追求宋韵、回归宋人高雅质朴的审美情趣的同时与现代实用性相结合,打造符合现代人生活意趣的“香文化”。


  器型之美


  唐宋时代是古代香文化流行的高峰,宋代不仅瓷质香具普遍流行,金银香具也大行其道,香文化也随之逐渐下移,从文人士大夫阶层扩展到普通百姓;到明清时期开始流行香炉、香盒、香瓶、烛台等搭配在一起的组合香具,香已成为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明代陈继儒就曾在《小窗幽记》中写道:“净扫一室,用博山炉爇沉水香,香烟缕缕,直透心窍,最令人精神凝聚”。


  而当代人则逐渐习惯于简单快速地点燃线香插在香插或炉盘内,几秒就完成了焚香的过程。郭义兴则认为香与器物最不可分,钧瓷的雅致、古朴、厚重等特点都能为熏香文化赋予更多的审美意趣和实用性,吸引当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回归。


  image.png


  在钧瓷香炉的制作中,他一边大量查阅古代经典陶瓷香炉的器型进行模仿,一边根据无数次烧制的经验逐渐摸索出更大气沉稳、比例协调的器型,最好能够做到满足现代人返朴归真、崇尚古朴自然的审美追求和文化生活需求。


  郭义兴创作的这几款钧瓷香炉古朴雅致却不乏大气厚重,例如图片这款钧瓷香炉,器型饱满大气,炉口沿边对立着一双方形耳,腹部圆润饱满,下承三兽形足,足尖未施釉,露出深褐色素烧胎骨;兽头盖则可爱又赋有灵气,口朝天的动作显得栩栩如生,将灵兽形象与器型完美的融为一体;通体造型端庄大方,器型线条流畅,显得比例和谐,双耳与兽头盖的点缀又使器型显得灵动,既有浑厚的沉稳之气,又有清新灵动的含蓄之美,将钧瓷古朴雅致的气质在香炉器型中表达的淋漓尽致。


  image.png


  这正是郭义兴坚持手工艺制作,在一次次试错中交出的答卷,在刚开始的制作中,他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例如在刚开始仿制古代经典陶瓷香炉型,从中直观地了解古代陶瓷香炉的制作工序,但由于钧瓷厚釉造成通体线条不够流畅,他在不断地创新尝试中改造传统器型,最终成功地解决了造型、制模、注浆、成型等问题,创造出比例和谐、线条流畅、工艺细腻的香炉器型。他说:“不断地试错才能拥有自己地理解和认知,在传统中加入创新,创造出属于当代人的钧瓷艺术品。”


  釉色之美


  传统手工艺大师郭义兴在钧瓷茶具烧制中,通过低温素烧,高温釉烧,经过不断的探索实验,才掌握了还原气氛的控制技术,经过变形、留釉、炸裂的一系列困难后,掌握了炉均的烧制技术,他也将炉均的烧制技术运用到此次的香炉烧制中。


  钧瓷以窑变为神,以迸瓷为奇,以出现景观为上上乘。郭义兴在钧瓷烧制中不断追寻宋代钧瓷烧制“天人合一”的境界。例如图片中的香炉釉色,青蓝釉的窑变釉色在香炉上像一幅青绿山水画,钧瓷的自然窑变受原料、气候、风向、窑位、施釉方法、烧成曲线等不确定因素都有关系,但郭义兴经过多次的配釉实验,逐渐创造出具有特色的配釉与烧制技术,他烧制出的钧瓷香炉釉色色彩饱和度,视觉冲击力很强,这种釉色能够给予人们一种安静又不失活力的精神愉悦感,层次感极强的釉色变化让我们能够想象到各种意境优美的自然景观山水图,使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象能够瞬间从器物的表达上映入脑海。


 image.png

  郭义兴认为釉色与香炉器型形成好的搭配和融合,才是一件作品最完美的表达。他的作品通体施铜系青蓝色釉或红色釉,釉层肥厚,与线条流畅的器型相互配合,使得釉色在烧制过程中熔融流动,色彩交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红斑与青釉交相辉映,釉色与纹路互为衬托,使整体的视觉效果行云流水。


  钧瓷香炉的禅意之镜


  陆游诗曰:“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可见古人将熏香看作一种洗涤尘心、守住净土的禅意之事。器物是精神最好的承载,郭义兴认为钧瓷古朴厚重的气质更加成就了香炉的禅意之味,熏香是一种宁静的修炼,如果说闻香让人体会到了一种意境之美,那么钧瓷香炉则承载了香的具体之美和丝丝禅意。


  钧瓷的窑变、釉彩彰显了有无相生、虚实统一的审美境界。郭义兴创作的钧瓷香炉,坚持通过传统手工艺成形、烧制,通过器型和釉色的配合展现火与泥的艺术。窑变釉在烧制过程中发生自然流淌,出现天然的线条和色彩。它的色彩并非人工雕琢出来界线分明的,而是熔融流动、互相渗化渲染的,用简洁古朴的器型与熔融流动的釉色融入世间万物,山光湖月通通收入囊中。


  也正是这种天人合一的艺术品制成方式赋予了钧瓷器物一抹纯净,其烧制效果虽然依赖匠人的工艺,当并非刻意追求和人工修饰能够形成,正是这种最接近自然的艺术创造出钧瓷香炉淡雅脱俗、古朴敦厚的意境,正如正如禅所追求的“远离尘垢,得法眼净”的境界。


  image.png


  郭义兴在从事钧瓷事业的二十年中,深知炉火纯青的技艺绝非易事,但纯净的工匠之心一定要守住。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他认为对手工艺艺术的追求需要匠人精神的回归,专注干好一件事,做好一件作品。坚持将传统手工艺技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从“传统、传承、求精”出发,将一件作品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心中有丘壑,享受通过双手创造钧瓷艺术品的快乐与满足感。


  郭义兴希望传达出钧瓷与禅意的灵魂交融。禅意即是在“修心”,是人们心底对世界的独白。点一炉清香,让心境平和,观器和品茶当中浸润自我、悠然恬适,在袅袅香烟中平心静气,脱离现实浮躁,寻找心灵纯净的归处,也颇添几丝禅意。


  image.png


  郭义兴


  传统手工艺大师


  个人简介


  1971年出生于河南省禹州市,禹州市钧兴茶具艺术工作室艺术总监。河南工业大学陶瓷系材料工程专业毕业,当代中国中青年钧瓷艺术家,传统手工艺大师。曾向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晋佩章学习钧瓷艺术,专业从事传统钧瓷茶具制作。2002年开始从事钧瓷烧制,2012年创办禹州市钧兴茶具艺术工作室。2015年建立河南兴钧堂钧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艺术特殊


  郭义兴专门从事钧瓷茶具的设计与烧制,每件茶具作品都精心设计,坚持手拉坯成型。器型追求规整、端正、大方,富于气质。其釉色多为蓝釉红斑和里蓝外炉钧的釉色。其烧制的作品,品类丰富,形状各异,大小不一。胎质精纯,坚实细腻;釉色浑然天成、乳光晶莹、层次感强,富有诗情画意,具有难以言表的意境美。


责任编辑:刘利香

钧瓷香炉

手工艺大师

新品创作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