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文化 > 正文
石家河遗址:见证长江中游史前文明
2023-11-28 10:09:19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规模宏大的史前城址、数量惊人的陶器和陶塑、雕琢技艺精湛的精美玉器……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的石家河遗址,距今约6000年至4000年,是长江中游地区目前发现面积最大、等级最高、延续时间最长的史前聚落遗址群,是展示长江文化的重要遗存、揭示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的核心遗址,也是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珍贵实物。


  石家河遗址被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进行了持续近70年的科学考古,一步步深化了对于长江中游史前文明的认知。


  神秘面纱逐步揭开


  1954年冬,天门、京山两地联合修建石龙过江水库干渠,开挖至石家河镇地段时,大量石器、陶器现身,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次年初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员来到天门,对干渠施工沿线遗址点进行抢救性发掘,石家河遗址考古的帷幕由此拉开。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北京大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市博物馆联合组建石家河考古队,再次对遗址进行发掘,大型史前古城——石家河古城初露峥嵘。


  “石家河古城的发现是石家河遗址考古的一个飞跃。”石家河遗址管理处副主任徐同斌介绍,石家河已确认遗址分布面积达8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为4平方公里。考古研究表明,距今约4800年前,这一地区人口规模达3万左右,是史前全国五大都邑性城址之一。城内功能分区明显,有生产区、生活区、墓葬区、祭祀区等,城市功能较为完备。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方勤介绍,石家河遗址考古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发现了被称为“中华第一凤”的石家河玉器——团凤;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主要成果是确认了石家河城的存在;第三阶段从2002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至今,尤其是2014年至2019年,发现、确认了谭家岭城址、印信台大型祭祀区、谭家岭高等级玉殓葬、三房湾专业制陶作坊等重要遗址区。“这些发现,为深入了解石家河遗址群的宏观结构与组织分层提供了坚实支撑,进一步揭示出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生产专业化与社会分层化的总体趋势。”方勤说。


  今年3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石家河遗址最新考古成果,首次确认石家河古城由内城、城壕(护城河)和外郭城构成,总面积348.5万平方米,是长江中游同期最大城,与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城规模相当。同时,水利系统的新发现,深化了对长江流域距今5500年至3800年城市规划和布局的认识。


  经过近70年20多次发掘,出土各类文物35万余件,石家河遗址的神秘面纱被一点点揭开。


  科技手段助力考古


  在石家河遗址谭家岭发掘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朱世乾和同事一起用红外照相机、无人机进行信息采集。“早期田野作业没有现在这些先进设备,要靠热气球采集信息。”朱世乾说,当代田野考古既需像考古前辈一样下苦功夫,也需借助科技手段进行多学科合作。


  距离发掘现场约10米处,一个科技考古实验室引人注目。“有了考古实验室,从发掘现场提取的土样、遗物、遗迹等可便捷地进入实验室进行科技考古样品前期处理、检测、研究。”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严青青说,该考古实验室是湖北省首个建在发掘现场的科技考古工作站。除常规文物修复器材外,工作站将利用便携显微镜、X-R棱谱仪器、红外照相机、三维建模系统等开展信息采集,并上传至湖北田野考古数字化管理平台,完整保留遗址信息。


  在石家河遗址考古过程中,考古队和多个团队合作,开展地球科学、测绘、水利等多学科调研研究,并首次使用考古“黑科技”——激光雷达,对古城周边地形地貌进行勘测,生成数据化三维模型。“在植被比较茂密的地区,传统测绘没有办法达到精确的测量,利用激光可以清楚地看到城墙的走向,以及城墙附近地形的变化。”来自武汉大学遥感学院的黄远奎说。


  通过科技考古,考古人员还发现石家河周边存在大量史前稻田的遗存。“一种可能是这个地方已开始种植粟,还有一种可能是北方产的粟通过某种方式到了这里。”方勤介绍。


  “为了更好地保存文物和遗存,遗址不会一次性全部发掘完,而是要根据考古技术的发展逐步进行。”朱世乾说,关于这片神奇的土地,更多秘密有待揭开。


  打造荆楚文化地标


  如何更好地保护石家河遗址?不能“养在深闺人未识”,应该通过合理适度开发,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推动保护与开发融合发展。


  2017年11月,石家河考古遗址公园被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今年,天门市提出加快打造全省文旅融合体验基地,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驶上快车道。目前,石家河遗址博物馆项目进入施工准备阶段,计划总投资约2亿元,由石家河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等组成。离项目选址地不远处,三房湾遗址保护展示项目已完成土建工程,互动体验馆、展厅展示馆拔地而起,布展完成后将作为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率先对外开放。


  “计划通过3年时间把石家河遗址打造成为一个集文物考古、科学研究、文物展示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荆楚文化地标。”天门市博物馆馆长邓千武介绍,按照规划,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计划总投资约6.5亿元,占地5.86平方公里,空间结构为“内三环、外四区”,内三环指谭家岭古城、石家河古城及环绕古城城壕外围一周的诸遗址,外设考古预留区、科普教育区、管理服务区、西河湿地涵养区。


  邓千武介绍,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采取原样保护、模拟展示等多种方式生动呈现遗址内涵,并提供游客参与体验古人生活、生产的互动活动,让遗址文物“活”起来。


  “以印信台为例,出土文物被取走后,遗址现场仅余一片深浅不一的黄土探方,观赏性较差,后期将对其回填,采取现代科技手段在这里完整‘再现’文物发掘时的原貌,让游客直观感受石家河先民的祭祀文化。”邓千武说。(本报驻湖北记者瞿祥涛)


责任编辑:林林

石家河遗址

长江中游

史前文明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