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以现象级姿态席卷全球,不仅以破百亿票房刷新国产电影纪录,更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其成功不仅在于技术突破与商业成就,更在于以文化创新叙事打破传播壁垒,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本文创新性运用传统营销4P模型,从产品力(Product-Productivity)、参与感(Price-Participation)、传播网(Place-Platform)、推广术(Promotion-Penetration)四个维度剖析《哪吒2》的出海策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流量密码。
全球影史票房榜前十名(截至2025年3月27日)
《哪吒2》马来西亚新加坡票房海报
产品力:传统基因与现代化转译
作为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现象级IP,《哪吒2》通过角色重构与视觉革新,实现了传统文化基因的现代化转译。
在角色设定上,影片以颠覆性叙事重构神话原型。哪吒挣脱灵珠转世的既定命运,化身反抗天命的魔童,其“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既暗合《周易》“自强不息”的哲学内核,又以青年亚文化语境中的反叛精神引发全球共鸣。敖丙的形象则被赋予复杂张力,龙族血脉的冰冷宿命与人性温润的矛盾交织,既呼应道家“阴阳相生”的辩证思维,又折射儒家“克己复礼”的伦理困境。而李靖夫妇与哪吒的亲情线,通过“以命换符”的现代化改编,将传统“割肉还父”的悲壮叙事,升华为跨越文化壁垒的家庭羁绊,使“孝道”不再是单向牺牲,而是双向奔赴的情感共振。
视觉符号的再造则彰显了传统基因与科技美学的融合智慧。影片从非遗元素中汲取灵感,如结界兽的青铜纵目造型、玉虚宫飞檐悬挂的青铜神鸟,皆复刻自三星堆出土文物,赋予场景以深邃的历史厚重感。兵器设计亦暗藏匠心,敖丙战甲镌刻商周云雷纹,敖光的龙纹刀融合商代青铜器饕餮纹与青龙偃月刀的吞口形制,在细节中构建起跨越三千年的文化谱系。更具突破性的是对经典意象的科技转译,混天绫的流体特效注入赛博霓虹光效,风火轮以火箭推进器为原型重构,神话法宝由此蜕变为兼具东方神韵与未来感的视觉符号。
参与感:情感驱动与低成本参与
《哪吒2》通过文化适配策略降低海外市场的认知门槛,以情感共鸣与轻量化互动激活用户参与。该片在海外上映时,通过精准的文化元素适配,如多语言配音字幕、在地化宣发等,成功打入本土市场。针对东南亚华人社群的文化纽带,电影情节唤醒海外华人群体对于《封神演义》的集体记忆。同时电影发行方联合当地华裔KOL,创作融合本土元素的二创内容,通过文化拼贴实现符号共情。这种策略既保留了哪吒反抗天命的核心叙事,又以视觉元素的本地化重构拉近情感距离。
影片上映期间,进一步设计“低成本高回报”的参与机制。当观众在社交媒体发布带有#哪吒之魔童闹海#标签的观影视频或影评,即有机会解锁限量版电影周边。轻量化的社交货币不仅降低了传播成本,更通过UGC内容裂变形成自发性传播网络。这种社交炫耀驱动下的传播模式,将单向输出转化为双向互动,受众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传播节点,极大提升了电影的传播效率与持续性。从文化输出到文化对话的转变,使传统IP嵌入全球青年的社交语境。
传播网:全渠道矩阵与场景化触达
《哪吒2》实现了从线上精准触达到线下文化共振的全渠道布局,构建起覆盖全球的多圈层传播网络。线上层面,电影以海外社交媒体为核心阵地,发起“哪吒仿妆挑战”“混天绫创意舞蹈”等互动话题,精准触达Z世代用户。
线下场景则通过文化空间联动,强化沉浸体验。如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通过举办“探索中国非遗之美”系列讲座,复制《哪吒2》文化元素,融入剪纸、皮影等非遗技艺展示,观众可将观影体验延伸为文化实践。这种“影像叙事+手作体验”的融合模式,使抽象的东方美学符号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具象化表达,有效消解文化认知壁垒。
线上话题发酵与线下文化体验的双向联动,不仅激发了海外观众对东方神话的探索兴趣,更以“轻传播、深体验”的策略,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全球渗透提供了标准范式。
推广术:产业联动与跨文化营销
《哪吒2》以用户共创为核心,构建起跨圈层传播生态。影片海外发行方通过多语言预告片、动态海报等标准化宣传物料进行基础覆盖,同时针对不同市场定制本土化内容,通过拆解三星堆纹样、传统兵器设计等文化符号,降低海外观众的认知门槛。
衍生品开发与观影体验形成协同效应。官方推出的手办盲盒、联名周边产品也在各大影城、潮玩集合店及线上平台掀起抢购热潮。马来西亚、新加坡的院线同步发行电影主题典藏版收藏卡,将观影行为转化为文化收藏体验。这些轻量化衍生品不仅增强了用户粘性,更通过消费场景延伸文化触达。
此外,国家电影局主导的“跟着电影游中国”计划,为影片的海外传播注入政策动能。该计划以电影为媒介,串联文旅资源,引导海外观众从银幕故事走向实地体验。四川文旅发布“跟着哪吒游四川”主题系列游览线路,使文化传播助推旅游消费形成闭环,既提升了电影的长尾价值,也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文旅产业协同的样本。
当敖丙的冰棱与哪吒的火光在大银幕碰撞,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国产动画的崛起,更是中华文明用现代语法重述自己的勇气。《哪吒2》的全球征程,印证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的实践价值,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出海的传播范式。未来,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亦需延续这一逻辑,让中国故事真正成为跨越文明鸿沟的世界语言,探索出一条既坚守东方根脉、又拥抱多元表达的可持续路径。
作者:邢晶,包头师范学院副教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点实验室-彩灯文化与技艺创新项目“数字时代彩灯文化的创新传播研究(SCWLCD-B03)”课题成果
《哪吒之魔童闹海》
票房神话
文化出海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