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3C > 正文
智能坐便器优点颇多,为何在中国普及率不足2%?
2020-11-17 10:29:32
文章来源
中国家电网

  智能坐便器在我国出现已有五年之久,但国人对智能坐便器的接受程度却不高,普及率也仅仅只有2%。不过有意思的是,虽然普及率不高,但国人对于智能坐便器的评价呈现出了鲜明的两极分化,既有极高的评价,也有绝对不会接受的拒绝。鉴于国人把如厕这件事看作是非常具有隐私性的问题,不会把厕所随意进行改进,也不会拿出来侃侃而谈,那么产品优势的传播自然是十分缓慢且不被接受的,当下国人对智能坐便器的评价两极分化也就很好理解了。

  

  如今,2020年中国智能坐便器行业高峰论坛举办在即,小编便想要将如厕这件事拿到台面上与大家聊聊,顺便分享一下智能坐便器对生活的极大改变。

  

  首先,不同于传统马桶,智能坐便器最大的特点便是采用了水洗的方式进行身体的清洁,这对于寻常人如厕来说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以至于一时间根本无法接受。但是要知道,其实如厕后的清洁,水洗的方式是更加卫生的。智能坐便器甚至可以将自来水净化、加温,以便增加清洁时的健康和舒适度,当然对于有痔疮等隐疾的用户来说,水洗臀部无疑能带来一种“解放”的快感。QQ截图20201116104225

  

  其次,马桶座圈能够自主加热,这也是智能坐便器的一大特色。不少人会将自家的普通马桶圈上加一层棉坐垫,为的就是能够在冬日不受臀部的寒冷之苦。但是卫生间细菌相对较多,加马桶棉坐垫也同样不是长久之计。

  

  既然冠上了“智能”二字,那么智能坐便器在“自主”上也是有非常多的优势的。例如,智能坐便器能够感应用户位置,自动开启马桶盖,感应如厕时间,自动冲洗马桶;在感应到气味后,智能坐便器同样也能够自主除臭;在日积月累的使用中,智能坐便器也能定时自主自清洁,算得上是非常便捷的一款产品。

  QQ截图20201116104304

  根据数据显示,智能坐便器普及率最高的国家是日本,达到76%。可以说,在智能坐便器的普及上,日本走在世界的最前端,普及率甚至超过了该国智能手机。这主要是因为,在日本智能坐便器的出现时间早,消费者接受程度高;公共场合智能坐便器的“出镜率”、“曝光率”高,消费者可以感受到智能坐便器的便捷性、舒适性与安全性。此外,行业标准完善,产品质量与安全性能有保证也是日本智能坐便器普及率如此之高的重要原因。

  

  经过五年的市场发展,我国智能坐便器市场其实也出具规模,同时也有非常多的品牌在智能坐便器领域不断的创新升级。

  QQ截图20201116104331

  例如,海尔是在智能坐便器领域布局较早的企业之一,海尔卫玺坐便器针对国人不信任坐便器安全性能的特点,搭载了海尔自主研发的防电墙技术。此外海尔坐便器杀菌除味技术也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智能坐便器技术。恒洁智能双Q坐便器拥有一键旋钮、活水即热、水漩能冲水系统、恒净除菌等核心技术,具备便捷、舒适、安全的特点。搭载SIAA认证银离子抗菌座圈、电解水除菌、喷嘴抗菌、LED紫外线杀菌等相关除菌/洁净卫生技术,能够360°恒净除菌。此外,作为日本本土品牌的松下,在中国市场也有非常多的坐便器产品上市,同时针对国人使用习惯进行了大量的科技创新。

  

  除此以外,九牧坐便器标志性的“海漩式”喷射技术,以及节水静音的自主研发3寸排水阀、便洁宝专为国人如厕环境研发的"三盾一冲"超洁净技术等产品都是目前市面上产品质量以及使用体验双在线的智能坐便器产品。

  QQ截图20201116104401

  虽说不少企业都在智能坐便器领域有所布局,但是为何我国智能坐便器产品的普及率仍然如此低呢?除上文提到的“隐私性”以外,厕所作为家家户户都有的功能性房间,除了搬家以及重新装修以外,很少会有消费者对其进行改造。因为在改造过程中需要面临水路的变化、电路的迁移与重新走线设计,这些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不小的阻力。同时,智能坐便器需要接电,自主用水也无法控制水资源的使用,没有接触过的消费者会认为智能坐便器比较费水费电。

  

  不过,以上这些消费者面临的难题,在当下已经都不会成为阻碍消费者体验智能坐便器的原因了。以当下市面上的比较优质的智能坐便器品牌,便洁宝、恒洁、松下、海尔、箭牌、九牧等企业,在这些问题上都有相应的措施,例如:诸多品牌都支持智能坐便器免费电路改造、免费水路延长、免费远程上门安装、免费老机拆卸、新机移位等改装无忧的售卖策略。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智能坐便器相关产品信息以及行业信息,那么请关注2020中国智能坐便器行业高峰论坛,本次论坛将于12月4日在广东佛山举行,会有线上线下诸多直播,届时顶尖产品、核心技术、主流厂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智能坐便器的普及与未来。


责任编辑:陈诗霭

智能

坐便器

中国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