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丰
近来,元宇宙概念持续升温,Roblox、脸书、微软、腾讯、商汤等科技公司纷纷加速元宇宙基础设施建设。其实在“元宇宙”这个新概念诞生之前,人类在科学、科幻领域对此早有探索。
早在30年前,钱学森先生给汪成为院士的信中,便将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定义为“灵境”,“(灵境技术)能大大扩展人脑的知觉,使人进入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新的历史时代要开始了!”“灵境技术是继计算机技术革命之后的又一项技术革命。它将引发一系列震撼全世界的变革,一定是人类历史中的大事。”
2016年,刘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说《不能共存的节日》提出了人类走向宇宙和龟缩虚拟空间的哲学命题。
在笔者看来,元宇宙更应该定义为“实体空间的搜索引擎”,它不是“数字奶嘴”,而是新一代生产力的载体。更进一步说,元宇宙的技术来自于产业创新创造,元宇宙的发展也一定会反哺实体产业。它以数字技术为基石,带来人机之间的自然交互,带来沉浸式视听、触觉、气味的体验升级,为提升产业生产效率服务。
数字技术是推动“双融合”的大引擎
无数字技术,便难谈产业元宇宙。数字技术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双融合”的大引擎。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例,其既能成为推动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发展的基础设施,又能成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型生产力,是典型的“跨圈生产力”。
其他的跨圈型技术,比如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实时三维技术(Real-Time 3D),正在突破影视、游戏、社交媒体的边界,在汽车制造、交通运输、建筑设计、城市治理、医疗健康等实体产业落地生根。
伴随数字经济渗透率在服务业(40.7%)、工业(21%)、农业(8.9%)的快速提升,实体产业将完成“数字孪生”(数字化)、“数字交互”(网络化)、“数字智能”(智能化)的三步走。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双融合的体系内,产业元宇宙与消费元宇宙是“一体两面”。如果说消费元宇宙追求大众客户的极致体验,产业元宇宙则追求极致效率与成本。前者通过VR、AR等仿真技术来实现更“真实”的消费者服务环境与沉浸式体验,后者则通过数字孪生、工业智能技术实现产业流程再造与产业能效持续提升。
从设计到消费,一个产品基于元宇宙基础设施,能够同步推进数据融合、指标融合、知识融合、决策融合,充分发挥线上数字科研、数字实验的实景设计、敏捷迭代、低成本试错、知识图谱、自主演进六大优势,通过线下标杆试点形成价值闭环。这成为每一家企业登陆产业元宇宙“新大陆”的战略必修课。当然,这一次产业革命也必然带来组织流程、管理制度的全面升级。
科技创新持续发力,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产业元宇宙纷至沓来
元宇宙部分技术诞生于娱乐产业,但成长于实体产业。放眼全球,各国积极发挥创新科技的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各种产业元宇宙纷至沓来。
首先是“地球元宇宙”。欧盟于2020年提出“目的地地球”计划,该计划目标是在2030年,利用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数据分析预测等领先技术,建立起覆盖海洋、陆地、大气、生物等广泛对象的高精度地球数字模型,通过对地球自然系统进行高精度动态模拟,提高对风暴、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与自然灾害的预测与应对能力,实时持续监测地球健康状况,支持欧盟能源环境政策制定与实施,为各行各业提供地球级公共服务。
其次是“工业元宇宙”。英伟达发布的一款企业设计协作和模拟平台,为全球400多家客户提供专业服务,可让员工在任何地方自由协作。宝马集团模拟仿真了全球31家工厂,使全球员工都能在同一个虚拟环境中设计规划新车。英国建筑设计公司遍布全球14个国家的分公司员工,能够在同一个虚拟环境中无缝协同设计建筑方案。商汤智慧生活的SenseME、SenseMARS软件平台,实现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连接,支持超过4.5亿部智能终端,能够实现工厂、产线的空间数字化、数据结构化、工作流程自动化。
最后是“城市元宇宙”。目前,全球多个城市制定了有关元宇宙的发展战略。韩国首尔市长吴世勋提出了《元宇宙首尔五年计划》:在2022年实现5G信号全覆盖;从2022至2026年,在首尔分步开发出虚拟环境的“市长室”“120中心”“智能工作平台”“首尔观光游”“首尔创业营”“首尔开放城市大学”等公共服务场景,打造“一个共存的城市、全球领导者、安全的城市和未来的情感城市”。
截至2021年11月,中国已有8个城市与地区政府提出构建元宇宙,包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苏州、南京、青岛、张家界,覆盖文旅、街道治理、城市服务等领域。例如,城市中基于AI+MR技术的虚拟运动场馆,能够精准稳定识别运动员肢体、关节动作,或通过AI数字人教练指导家庭用户科学健身。
(作者为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
数字技术
元宇宙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