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人们为了避免感染风险自觉减少外出,孩子作为家庭的重点保护对象更是如此。很多孩子经过“疫情”这个特殊长假,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破,对电子产品和网络游戏越来越上瘾,很多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难管。本周,随着全市中小学生陆续返校复课,孩子们重回紧张忙碌的校园节奏,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尽快调整适应呢?
别让焦虑影响亲子关系
1.家长要先放下负面情绪
很多家长在疫情早期面对孩子无所事事的状态,还能保持一颗包容和接纳的心。随着开学临近,家长们的焦虑、担心和不安的情绪与日俱增。有些家长因为孩子贪玩不写作业感到愤怒,甚至责骂孩子。家长们如果内心有这样的负面情绪,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也会有所体现,最常见的是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愤怒、抱怨,如“你怎么总玩手机”“你怎么还没完成作业”等;另一种是要求和期待,如“今天完成三个单元”“每天要学习四个小时”等。而对于孩子来讲,这两种情况都不能解决孩子现有的问题,反倒可能成为亲子关系的障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又怎么能够学会并做到呢?焦虑最常见的是预期焦虑,即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面对开学后的各种不确定性,家长首先要体察自己的情绪,搞清楚自己担心的到底是什么。是担心孩子调整不好作息时间,还是担心孩子跟不上学习进度?这些担心的出现是正常的,但不一定和孩子的想法一致。作为家长,我们的重点是如何与孩子一起厘清问题,建立“亲子联盟”,然后再解决问题。
家长可以先放下自己的情绪,和孩子促膝而坐,听一听孩子的想法,再把自己的担心和孩子分享,共同商定解决方案。最终,解决方案应该是孩子确定的,而不是父母确定的,这样孩子才能以一个独立的、被尊重的“主体”来承担自己的责任。这个过程短期可以解决当下困境,从长远来讲,可以促进孩子心理的成长。
2.允许孩子自我调整时“慢半拍”
想解决眼前的问题,就要从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中小学生的心智水平逐渐成熟,可以感知和判断自己现有的环境和压力,并有一定自我调整的能力了。当面临眼前的困难时,他们也会知晓自己的任务,也会有焦虑的情绪,但他们可能不会像成人一样立即付诸实践,他们需要更长一点的时间来准备和调整。
面对焦虑,有的孩子会很快转化为行动,主动抓紧复习、看书、写作业;有的孩子暂时无法安置焦虑情绪,会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焦虑,如打游戏、吃东西等;有的孩子焦虑情绪严重时还会出现情绪不稳、爱发脾气等表现。作为家长,如果我们能够接纳和理解孩子的焦虑,陪伴他们一起谈论眼前的事情,孩子才有可能从自己的情绪中走出来,看到情绪产生的源头,并逐步处理现实层面的事情。如果家长一味地带着情绪和孩子互动,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容易加重孩子的焦虑情绪,甚至激发孩子的逆反情绪。
循序渐进做好四方面调整
1.调整作息
生活作息和行为习惯的调整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逐步过渡。比如孩子宅家期间每天九点起床,现在突然要求他七点起床,对于孩子来讲是很困难的。如果在开学前没有调整好起床时间,那么孩子在开学后的前两周可能会比较痛苦。不过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在新规律建立之后,人体生物钟就会逐步适应新的节奏。
2.调整学习习惯
很多中小学生在宅家期间已经上了网课,老师也会留一些作业,其实这已经是从学校层面逐步帮助孩子完成开学前的过渡。上网课期间,家长如果能借助网络课程的推进,引导孩子做好课前准备、课上笔记、课后作业,让孩子对学习进度和自己的不足有一定认知,那么孩子面对开学后的学习生活就会有一定信心。这些信心主要来源于与父母互动中的反馈和认可。
3.鼓励同学间的联络
疫情期间,性格内向的孩子可能很少跟别人联系。开学后,他们往往会感到社交压力,害怕重新和同学相处。有的孩子宁愿自己在家上网课,也不想去上学。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要鼓励其与同学联系,和亲朋好友联系,将孩子的注意力从社交恐惧中转移出来。联系一两次之后孩子就会发现,重新回到同学中间,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4.学习防疫知识
有的孩子担心上学后会被病毒感染,其实这样的情绪是对危险情境的正常反应,在疫情期间也是可以理解的。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如果仍然陷在这种恐惧和害怕之中,那就需要家长的干预和支持了。首先,家长要先自我体察,是不是自己也有这样的情绪。因为孩子对外界的判断常常反映了家长的内心反应,孩子们如果感受到父母都如此害怕,就更难放下自己的担忧和害怕了。此外,家长可以和孩子一同调整,陪孩子一起学习疫情防控的科学知识,知道如何才能保护自己,将担忧和害怕的情绪转化为现实中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事项。这样不仅能帮助孩子缓解紧张情绪,还能增加对“自我安全”的掌控感。
怎样帮孩子戒掉游戏瘾
1.强行禁止可能陷入恶性循环
疫情期间,有的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尤其是游戏,好像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和他无关。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对决中,孩子常常选择后者。这让家长万分无奈,甚至绝望、愤怒。这个现象背后,到底是什么令孩子们魂牵梦萦?其实,电子游戏中包含着鼓励、奖赏、即刻满足和同伴支持等,越是在现实层面缺少这些东西的孩子越会痴迷于电子游戏,在游戏里有他们期待得到的东西。
而现实生活中常常出现一个恶性循环,当孩子们去虚拟世界弥补那些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心理需求时,家长往往会强行禁止。这样不仅没有满足孩子的需要,还促使孩子在虚拟世界中寻找更多奖赏、鼓励去弥补现实中的不足。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就周而复始地运转起来。
2.不妨试试“陪打游戏”等积极做法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家长们可以尝试从现实生活中增加一些积极的反馈或者去虚拟世界和孩子互动给予支持,这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临床工作中有很多例子,有的家长跟孩子学打游戏或者陪孩子一起玩游戏,过段时间孩子反倒不玩了。每个家庭都有其特殊性,要尝试一些新思路、新方法,总会解决眼前的问题。
如果孩子除了出现厌学的表现,还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脑子反应慢、心情不好、爱发脾气、睡眠不好、没有食欲等表现,家长需要警惕孩子是否存在抑郁等问题。疫情对每个家庭都是一种考验,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开学后的调整,关键还是要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任何要求和期望都是在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导入到孩子的世界的。这种关系是一种真诚的包容、理解和陪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能量源泉。
教育
复课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