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教育 > 正文
贫困村升起新希望
2020-08-19 11:01:21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暑假里,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肖坡村小学,仍然是一派繁忙景象:操场上,爱心企业援建的塑胶跑道正紧张施工;教室里,市级名师武凯丽正用“班班通”为学生网上辅导。整个校园鸟语花香,俨然一颗掩映在村子里的明珠。

  

  很难想象,这所毫不逊色于城区学校的农村教学点,两年前还是陈旧落后、人心涣散、师生大量流失的“麻雀小学”。“肖坡村小学的巨变得益于国家的精准扶贫战略,得益于襄州区推行的集团化办学。”襄州区教育局局长蔡继革说。

  

  肖坡村人多地少,位置偏僻,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以前村里吃水难、行路难,到处破破烂烂的。村里的小学陈旧落后,生源流失。前年暑假,13名教师有7人递交了调动申请,5个班级仅有64名学生。”肖坡村小学校长郝新军说。

  

  而几里外的双沟镇中心小学却是另一番景象,因教学质量高,办学效益好,生源爆满。为让肖坡村小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襄州区多方调研,印发《襄州区集团化办学(园)实施方案》,双沟镇中心小学和肖坡村小学“牵手”成立教育集团,实行“五个统一”,统一领导班子、教师调度、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和考核考评。

  

  优秀的师资、先进的管理,让肖坡村小学一年多就实现了华丽转身:标准化建设让学校软硬件提档升级;首次成功举办了全镇读书节、科技节;筹建了学校自己的动物园和植物园,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天地。2019年底全区调研测试,该校在综合评估中位居全区第五,创下历史之最。学生大量回流,已增加到296人。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根。让贫困村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才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郝新军说。

  

  在扶贫中,襄州区教育局意识到,把精准扶贫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无缝对接,是防止群众返贫的可行举措。为此,在解决了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后,襄州区又把目光放在乡村振兴战略上。

  

  找到切合实际的致富项目,才能真正过上小康生活。区教育局为肖坡村争取到80千伏光伏发电项目,每年为村增加收入6万余元;推广起垄花生、艾蒿种植,亩产可增收1500元;帮助梁嘴村试种230亩晚秋黄梨,搭建400余个蔬菜大棚,贫困村的收入大幅增加。为解决群众灌溉问题,确保旱涝保收,襄州区教育局会同水利、电力等部门,争取资金350万元,用于新建8个机井及3000米水渠,彻底解决群众用水难题。

  

  为让贫困村彻底旧貌换新颜,区教育局捐资83万元,为贫困村新建了党员活动室和文体广场,争取了一批健身器材,还投入20余万元,做好村里的绿化、亮化,让村子亮起来、美起来。“精准扶贫开展以来,我们见证了村民由贫到富的转变,现在村民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群众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村支部书记王海说。

  

  如今,每天傍晚,肖坡村群众就自发来到村里的文体广场,打打球、跳跳舞。沉迷酒桌、牌桌的少了,热爱健身的人多了,民风民俗在悄然发生改变,昔日的贫困村在小康路上正阔步前进。

  

  作者:本报记者 程墨 特约通讯员 秦志清

  

  《中国教育报》2020年08月19日第1版 版名:要闻


责任编辑:李盛芳

扶贫

教育

师资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