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教育 > 正文
田间地头也是成长课堂
2020-09-23 10:04:08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

  近日,教育部印发《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要求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田间地头和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等场所,广泛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并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学校要在每个学段至少安排一次农业生产劳动,农村中小学校要因地制宜开展种植养殖体验,支持大学在食堂建立育人实践基地。

  

  教育部号召学校因地制宜,引导学生多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非常有意义。这是因为,走出传统的课堂,在参与社会实践和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切身感受劳动本身的价值,认识到食物的来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劳动和爱惜食物的思想意识,还能学到终身受益的农业知识,如了解与农业有关的节气、种植、养殖等相关内容,从而拓宽知识视野,并逐渐沉淀下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等优秀品质。

  

  长期以来,在许多地方,中小学生尤其是城市中小学生,由于教育者缺乏科学的教育意识和有利的客观条件,未能养成劳动习惯,对农时、农作等接触不多,对农耕文化也知之甚少。而创造条件,让学生多体验农业劳动,很大程度上能弥补这一缺憾,使其不断了解种植或养殖的常识,理解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对于他们更好地为人处世也非常有帮助。而且,不论是春天在田间种田、除草,还是秋天采摘水果、收割庄稼,都锻炼了身体,学到了不少知识。例如,采摘苹果时要非常小心,不能磕磕碰碰,否则果子很容易腐烂;收割的玉米不能立即送到加工厂磨碎;而要长时间晾晒,等变干之后才能进一步加工处理;等等。

  

  从现实来看,做好中小学生的田间地头体验,或使农业劳动富有教育价值,有必要系统化、区别化、特色化实施。比较理想的方式,是像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那样,将农业生产劳动体验纳入学校整体课程体系。据报道,水稻种植被该校纳入课程,水稻田位于教学楼四周,师生分批次在四个校区种植水稻,老师们与100多名班级学生代表(每班一名)在春天参与种植,在秋天一起收获。在此过程中,学生感受最多的就是“收获是喜悦的,收割是辛苦的”。其他学校可以依此为参考,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校情学情,创造性地开设粮食类、水果类、蔬菜类、养殖类等课程,抑或与某些农林组织合作,定期开展农业生产体验课程。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学校组织的农业劳动体验课,家庭要给予大力支持,不仅要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也要自身多参与,抑或在家里让孩子多做家务劳动,共同致力于使其拥有深刻的劳动意识和更好的劳动能力。身在农村的家庭也应创造机会,让孩子参加春种秋收等活动。一些家长应改变“孩子只要学习好,一切都好”的观念,家校合力将田间地头作为重要的成长课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作者:张红,系山东省滕州市东郭镇中心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李盛芳

教育部

农业生产

社会实践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