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教育 > 正文
七成受访者感到农耕教育让孩子更珍惜粮食
2020-10-29 10:20:10
文章来源
中国青年报


  每逢假期,很多家长都带着孩子走进田间地头,体验和学习农耕文化。如今,常有孩子闹出“藤上摘土豆”“树上挂西瓜”的笑话,开展农耕教育,不仅能让孩子们识五谷、有常识,更能让他们爱劳动、知勤俭。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3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0%的受访者感到身边五谷不分的青少年多。95.7%的受访者认为对青少年开展农耕教育,有利于他们长大后参与乡村振兴。71.9%的受访者希望学校在春耕、秋收等季节,带学生参与劳动体验。

  

  93.0%受访者感到身边五谷不分的青少年多

  

  任换丹大学毕业工作两年后,回到了家乡广东阳江,从事电商扶贫与农特产、名优品推广工作。她身边就有很多不分五谷、不辨菽麦的小孩。“很多小孩都不知道食物是怎么来的。平时大人工作忙,没时间带孩子外出看看,在大城市的更是远离了农田果园”。

  

  与农民们交流、到田间地头考察是任换丹的工作日常。她有一个2岁多的女儿,不管是平时吃饭还是聊天,她常告诉女儿,吃的是什么蔬菜,碗里的大米是怎么到餐桌上的。

  

  北京的刘念(化名)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女儿今年读小学。“做饭时我偶尔也会考考她,认不认识糯米、薏米,告诉她各种蔬菜的名字,起码出门不能闹笑话”。她曾在公园里看到有小孩管马兰花叫大蒜苗,见到绿植喊韭菜。

  

  数据显示,93.0%的受访者感到身边五谷不分的青少年多,其中37.8%直言非常多。交互分析发现,二线城市情况最普遍(94.7%),其次是一线城市(93.0%)。94.8%的中小学生家长这样认为,比例较非家长群体(80.6%)明显偏高。

  

  如今,常有孩子闹出“藤上摘土豆”“树上挂西瓜”的笑话,69.8%的受访者认为是学校教育偏重书本知识及应试技能造成的,64.0%的受访者认为家长忽略生活常识教育,62.7%的受访者指出孩子平时缺少与大自然的接触。

  

  西南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唐智松认为,导致小孩子闹出这些笑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们的教材文本太城市生活化、太文学艺术化,二是我们的教学局限于学校、课堂,远离农耕等现实生活,三是当下一些家庭教育、课外学习、人才选拔的考试设计等也远离了农耕文化。

  

  进行农耕教育,72.1%受访者认为能让孩子更懂得珍惜粮食

  

  任换丹感到,青少年中常有铺张浪费现象,“对青少年进行农耕教育,会让他们从小就懂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进行农耕教育,72.1%的受访者认为能让孩子领悟粮食得来不易,更懂得珍惜粮食,62.9%的受访者觉得能教会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58.4%的受访者认为会让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人生态度。

  

  “孩子们亲身体验了农耕,会更明白农民伯伯的辛苦,懂得没有农民就不会有身边的大米、肉类、水果这些食材。”任换丹认为,农耕教育能让青少年懂得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他们会更加明白,社会是需要协作的,每个人的付出都应该被尊重”。

  

  “到了2050年,乡村实现全面振兴。那个时候的乡村振兴实践者不就是现在的孩子吗?”任换丹说。

  

  95.7%的受访者认为农耕教育不仅能让青少年知农耕亲农民,更有利于他们长大后参与乡村振兴。

  

  71.9%受访者希望学校在春耕、秋收等季节带学生参与劳动体验

  

  身为孩子家长和乡村振兴实践者,任换丹希望,学校能将农耕文化教育纳入重要的教学项目,组织家庭或学生小组的形式,每学期定期去实地体验,辨别作物、学习播种、了解农作规律。

  

  唐智松表示,农耕教育作为新时期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需要从四个方面做好相应工作。首先是落实农耕教育的地位,可以通过把农耕教育作为劳动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奠定课程地位。其次是落实农耕教育的场地,这个环节需要农村学校、城市学校、城郊结合部学校根据各自情况去联系、建设、共建农耕教育场地。第三是落实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最后是把包括农耕学习在内的劳动教育学业成绩,纳入学生的成长档案、作为升学就业的重要依据。

  

  唐智松认为,还需要建设一支劳动教育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队伍,通过吸收专家学者、各类学生、中小学校教师、农村的劳动致富能人等方面的人才,来联合组建队伍,获得理论上有高度、实践上接地气的农耕教育研究成果。

  

  对于开展好农耕教育,71.9%的受访者希望学校在春耕、秋收等季节带学生参与劳动体验,68.5%的受访者认为教育资源应能体现时代性,结合前沿科技,67.7%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博物馆、实践园、农场等多场地教学。

  

  受访者中,87.4%的受访者是中小学生家长。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占32.8%,二线城市的占47.8%,三四线城市的占15.9%,城镇或县城的占2.7%,农村的占0.8%。(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杜园春)


责任编辑:李盛芳

农耕文化

乡村振兴

五谷不分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