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建设是幼儿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学习的生活化、游戏化特点和“前学科”知识经验的建构规律,使得教师也必须全面发展。然而事实上,每个幼儿园教师都有自己的特质,且不可替代。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对幼儿的教育发生了质变,从补短教育转变为扬长教育。那么,对于新时代青年教师的培养也应顺势而为。笔者以本地区一所幼儿园为基地,开展教师个性化成长实践研究,提出“夯基—扬长—超越”的个性化培养策略,让每个教师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自信成长。
规范标准——夯实个性化成长根基
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形成专业特色。因此,幼儿园教师要掌握基本专业技能,从而为幼儿发展服务。新课改以来,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夯基工作。
首先,紧扣教育新精神,熟知先进理念。课改之下,幼儿园引导教师深入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这对教师的支持是显性的。我们还通过外聘专家、内选骨干、读书沙龙、微格案例等形式,从不同视野、不同领域对教师进行分层分类指导,在理论和实操之间搭建“过渡”桥梁,让教师做到学习与发展目标清晰、教育建议明确。
其次,紧扣观察技巧、强调读懂儿童。观察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前提。幼儿园可通过撰写学习故事、观察记录沙龙等多重手段,提升教师的观察记录能力。“我来推荐”活动就是园长和行政人员将平时发现的教师好的观察记录、观察白描进行推荐,并阐述推荐理由。
例如,某位教师观察时不仅记录了幼儿的语言,还细致描绘了幼儿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清晰还原了教育现场,这对于后期评价很有价值。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倡精于支持,即教师在熟络的观察与分析基础上机智地支持,并要求教师的支持策略有理论支撑,不主观;找到“幼儿长远发展和当下需求”之间的连接点;促进幼儿深度自主学习。
总之,熟悉理念、熟练观察、熟稔支持便是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底色。
民主表达——提高个性化成长自信
幼儿园的课程就是幼儿的生活,这也赋予了教师非常大的自主权。但在教育领域常出现“唯上”“唯权威”现象,基层教师缺乏话语权,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主人翁意识和决策力。为此,该园改变课程管理办法,实施班本课程主持制度,教师独立提案,教师及幼儿对课程具有决策权。幼儿园和年级组可通过班本审议制度支持教师的实践,但采纳权依旧在课程实施班级。同时,丰富民主教研形式,鼓励教师表达。幼儿园每周除了集体业务交流时间,还会有沙龙时光。沙龙内容不固定,但都要从问题出发。
例如,“如果我是孩子、如果是我的孩子”换位思考交流师幼关系、亲子关系;“此刻要不要介入指导、如何介入”情境研讨等,成员轮流表达,各抒己见。教师在讨论中意见获得采纳,优秀做法得到推广,自信心也得到极大提升。
幼儿园还建立了“管理层服务于教师”的理念。管理层放低身份,把自己定位成教师的服务者,充分倾听教师的需要,与教师协商解决问题。
许多教师,特别是刚入职的青年教师都说:“我们的领导不像领导,像知心姐姐,我们工作得很开心也很安心。”
找准契机——搭建个性化成长舞台
术业有专攻,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在做“补短”工作,学习他人的优势,挑战自己的不可能,这样教师自己感觉很吃力,效果也甚微。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激发教师内在潜能,让他们认清自己,找准方向。对此,幼儿园和教师双向合作,建设“教师设目标,园所搭平台”的培养模式,以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
第一步,寻找目标,锁定方向。幼儿园通过“我才我秀”“我的教育梦”等活动,启发教师发现并呈现自身亮点,制定个人成长规划。同时,深挖教师个性化成长的路径和具体策略,具体到事件和数据。例如,有教师希望能上一节好的音乐游戏课,自身的准备是“收集10份比较满意的音乐游戏资源”……希望幼儿园支持的是“给我一次县级展示的机会”……
第二步,搭建平台,展示自信。幼儿园把重心放在搭建教师个性化成长舞台上,以“成长营”的形式鼓励教师成立自己的小团队。成长营根据幼儿一日生活内容建立,强调保教并重,注重教研实践。例如家庭教育成长营、环创成长营、游戏成长营、微课程成长营等。所有成长营独立活动,成员自主招聘。成长营以“13666”模式运作,即明确“1”个发展目标,制定“3”年发展规划,进行微课题、微阅读、微课程等“6”项微细研究;培养倾听、表达、写作等“6”个好习惯;争创明日之星、特色骨干等“6”种称号。
职业理想与规划的清晰,幼儿园的人财物保障,让教师步伐更明确、方向更清晰了。
思辨创新——提升个性化成长质量
教师在个性化成长道路上,会出现“瓶颈期”。其中,“做得好,提炼不好”是很多教师的困惑。实际上,这些矛盾冲突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批判、创造等思维能力没有及时跟上;另一方面,课改之下,教师常常被幼儿生发的问题问住,特别是科学领域、运动领域的问题。这是因为教育是充满复杂性的工程,需要教师具备多种能力与知识。
于是,我们要求教师增强通识性知识学习,特别是哲学和心理学相关常识的学习。定期推荐教师共读《中小学教师如何用哲学》《心理营养》等书籍,提升教师思维的严谨性、科学性,鼓励教师将哲学理论转化为自身观点,有意识地将思考融入哲学分析,教师看问题更加辩证,分析问题能力也逐步增强了。同时,提高教师独立思考与表达能力。经常组织话题讨论、读书会、辩论活动,鼓励教师勇于表达。此外,还鼓励团队以“思维导图”、审议制度等形式加强教师间的合作。“我想我能我会”之系列活动、“落地式”家长学校等活动,都是集体的智慧。活动在全园幼儿及家长乃至社会中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无数家长为之点赞。(作者:徐湘晖,单位:江苏省丹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教师队伍建设
幼儿教育
专业基础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