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推动党的群众工作落地落实、打通“最后一公里”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凝聚民心汇聚力量的战略之举。
今年以来,成都市残联与彭州市密切联系,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共同推动彭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并就残疾人工作和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协同推进进行了有益探索。
明确思路!建设“1+3+N”模式
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彭州市以“五个坚持”为工作原则,采取“1+3+N”形式开展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即,坚持一把手工程”,搭建市级设中心、镇(街道)设实践所、村(社区)设实践站的“三级”工作组织体系,建设N个实践基地。
截至目前,彭州在镇(街道)建有实践所13个,在村(社区)建立实践站52个,并建立了3个实践基地。
统筹资源!搭建服务平台阵地
整合彭州全市各镇(街道)、市级相关部门资源,搭建理论宣讲、文化服务、教育服务、健身体育、科技科普、司法服务、社区便民七类公共服务平台,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将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人才资源、面向社会招募的志愿服务岗位等纳入中心管理数据库,合理调配、统一使用,形成多层次、分众化、互动式的综合性文明实践阵地。
据了解,截至目前,“七大平台”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场,受益群众近20万人次。
针对需求!探索建立志愿服务项目库
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围绕当地中心工作,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切实培育了一批受欢迎、立得住的文明实践项目。
从服务对象特点出发,精心设计主题活动项目和常态化活动项目,探索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式的志愿服务项目库,并根据群众需要适度调整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
同时,依托彭州市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基地,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彭州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发展,让文明实践各项活动有价值导向,有文化内涵,有情感温度。目前,彭州已建立900余支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共有注册志愿者9.94万人,服务时长达21万小时。
因地制宜!培育地域文化特色
同时,彭州选取彭州市朝阳中路社区、官仓社区、金城社区、蟠龙村、白瓷艺术中心基地、鱼凫湿地基地等七个重点地区,依托各自党建引领、邻里守望、志愿者服务、文艺宣讲、社区文化传承等优势,积极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站点。
以残疾人文创这一特殊艺术为切口,积极融入当地文旅品牌矩阵,以残疾人基层服务新空间——“阳光家园”为阵地,以“悦·圆梦”为主题,精心打造包括蜀绣、编织、软陶等系列手作,成为当地文创品牌“彭州十三品”系列文创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利用展会、线上平台等进行线上线下展示展销,不断扩大当地残疾人文创产品的品牌影响力。
共建共享!探索残疾人事业智慧管理与服务
在成都市残联指导下,彭州市以强化基层残疾人服务、提升残疾人工作质效为着力点,在金城社区、蟠龙村两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探索将残疾人服务工作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新市民建设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下沉到社区发展治理,通过创建智能主题社区,综合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残疾人综合服务系统——“互联网+残疾人”智能服务管理系统,最终实现了残疾人基本信息共享、实时动态监测,推动形成新型的残疾人管理服务模式,推动残疾人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提高基层社区服务综合能力,推动社区残疾人充分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融媒体
文化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