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开展“七五”普法工作综述
时代潮涌,全面依法治国的宏伟蓝图已经磅礴展开。高原大地,法治青海的崭新画卷正在激情绘就。
法治,智之端也。2020年是“七五”普法收官之年。作为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大背景下的第一个五年普法规划,“七五”普法注定意义非凡。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实施。五年来,如何把“纸面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一直是我省在普法宣传教育中思索与探索的问题。
“七五”普法规划实施的五年,与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执行时间高度契合。这五年,青海特色鲜明、务实有效地开展普法宣传工作,让法治在实践中熠熠生辉,让法治根植于人民心中,走出了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法治宣传教育新路径,为深入推进法治青海、平安青海建设营造了浓厚法治氛围,创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这五年,青海各级各部门全面落实全国、全省“七五”普法决议和规划,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突出重点、创新载体、狠抓落实,全省“七五”普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扎实推进、法治宣传教育深入人心、社会治理亮点频现,普法“大格局”已然形成。
高位推动,
完善普法依法治理体制机制
强化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全省省直各单位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达1万余次。全省43个省级单位将述法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述廉一并落实。
省级单位全部完成政府法律顾问和企业法律顾问聘任工作,聘任法律顾问1069人,公职律师1069人。
省直机关单位举办法治讲座、报告会等专题学习培训2974次,3.34万人次参加党校(行政学院)法律知识培训。
……
这一组组数字的背后正是我省高位推动普法依法治理的真实写照。五年来,我省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全面承接原省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制定小组工作规则,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健全工作制度——制定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旁听庭审、以案释法、法治创建、法治文化、媒体公益普法等各项制度,为“七五”普法有效实施筑牢制度根基。
强化普法责任制——制定我省谁执法谁普法的实施意见和普法责任清单,建立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完善考评办法和细则,3次召开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和厅际联席会议,听取各地各部门“七五”普法工作汇报,普法责任制得到强化落实。
严格考核督导——普法依法治理纳入党政目标绩效、依法治省、平安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精神文明等考核中,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真正成为一种硬标准、硬要求、硬约束。
落实经费保障——法治宣传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得到有效落实,由“六五”普法的人均0.2元提高至1元,部分州县人均经费达3元以上。
随着一项项制度保障措施的不断推进,制度体系更加健全,覆盖全民普法所有领域。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组织领导更加有力有效,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横向到底、纵向贯通的“大普法”格局全面形成。
重点突出,
推动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12月3日,在第七个“12·4”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省司法厅举办全省厅级干部法治讲座,这已是我省连续三年在宪法宣传周期间对厅级干部开展法治讲座。厅级干部法治讲座常态化开展,已经成为一项全民守法普法的制度性安排。
“推进全民尊法学法用法,必须抓好关键人群的带动作用。”近年来,我省扎实推进重点对象普法用法,用“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带动“绝大多数”,进而推进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落实中心组学法、会前学法、集中学法、普法统考、旁听庭审等措施为抓手,推动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邀请全国知名法学专家5次举办厅级领导干部法治讲座,累计1000余名厅级领导参加讲座;累计45万名国家工作人员参加“法宣在线”年度网络学法用法考试和任前法律资格考试。
突出青少年这个“关键群体”。认真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会同省法院、省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法治副校长工作的意见,培训法治教育师资队伍10000余人次。开展各种类型的“法律进校园”2.34万场次,大学生普法志愿者开展“青春与法同行”活动265场次,受教育师生人数达51万余人次。全省中小学配备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3128名,实现全覆盖。现有法治课教师1900名。
突出抓好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这个“重点群体”。印发“法律进宗教活动场所”实施意见,成立省宗教活动场所法治宣讲团,编印全省首个藏汉双语《藏传佛教寺庙学法用法读本》,组织开展全省首批“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示范寺观教堂”创建命名工作。累计组织入寺法治宣传工作组2266个,累计召开法治宣讲会、座谈会6502场次。
五年来,我省还不断壮大和强化普法队伍建设,全省8市州、省直和中央驻青的133家单位均设承担普法工作部门和专兼职工作人员,全省成立法治讲师团达31个,讲师团成员500人,普法志愿者达3661人,组建网络新媒体核心网评员38人。
全省1346名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4605个村(社区)的法律顾问,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今天,在青海这片充满着活力和希望的土地上,无论是在草原牧区,还是城镇社区,随处可见“七五”普法工作者和志愿者的身影,传播法治好声音,形成了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突出特色,
地方文化融入普法活动
“国家的根本在宪法,做人的根本是守法;守法的前提在学法,学法的基础是普法,唱一声花儿乡亲们听……”12月2日上午,西宁市朝阳公园内传出阵阵优美的旋律和此起彼伏的掌声、欢呼声,由小桥街道党工委、小桥大街办事处举办的法治宣传活动,在群众耳熟能详的法治“花儿”声中拉开了帷幕。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花儿”普法形式,把法律送到千家万户,让法治思维融入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是我省法治宣传教育的独特品牌。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方文化。我省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开展普法工作,各地因地制宜将法律知识融入“花儿”、“贤孝”等地方传统曲艺表演形式,以最接地气的形式演法唱法,引导群众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化解矛盾用法”的思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普法品牌,激发了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
“七五”普法期间,我省分众分类“精准普法”效果显著——针对城镇、农村和牧区,创造性组建“法治花儿”、法德大舞台开展巡回法治文艺演出活动,组建马背法治宣讲队、摩托车法治宣讲队、感恩宣讲队、大篷车宣讲队等多种形式,深入农村牧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得到各界普遍欢迎。
——对国家公职人员进行订单式普法,为15家省直单位提供专业法律法规考试服务。5年累计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答题活动33次,累计参与国家工作人员248万人次,覆盖宪法、民法典、党内法规及专业法律法规。
——成立民法典宣讲团、寺院法治宣讲团、大学生普法志愿者等,进一步强化专业法、宗教活动场所等不同群体普法力度。
五年来,我省不断强化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突出宪法的学习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民法典》学习宣传教育,着力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深化扫黑除恶、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服务大局普法行系列活动,使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法治润城乡,学法入民心。据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统计数据,青海省普法成效满意度从“六五”末的85.30分上升至“七五”末的90.75分。
创新形式,
全民法治信仰逐步培育
继2018年开通全省首条“宪法宣传公交专线”,今年9月,全省首个民法典公交专线——西宁市民法典宣传公交专线首发,这是我省普法宣传的又一创新举措。
五年来,我省注重普法实效,不断创新普法形式,提升了普法水平,也增强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工作实效。
——打造“以案释法”活动新品牌。各级政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紧紧围绕热点、焦点问题,编印《以案释法读本》等书籍,深入开展“以案释法”“以案说法”,定期通过“青海普法”新媒、青海普法网等推送典型案例、析理说法、精准讲法,形成联动效应,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开创“法律七进+”新局面。认真督促各地和成员单位党委落实普法责任,成立牵头部门,在“法律六进”基础上,持续扩大普法覆盖面,先后开展了法律进网络、进工地、进厂矿、进景区等各具特色的活动,特别是在全国率先开展的“法律进宗教场所”活动,为涉藏州县治理工作提供了样板。
——构筑法治文化阵地新格局。因地制宜建设具有“青海特色”的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法治橱窗“四大亮点设施”,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基地、民法典法治文化公园等各具特色、功能设施完备的法治文化阵地先后投入使用。累计建成各类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广场、展馆、街(社区)4054个、村居法治宣传栏5759个。
——实现新媒体普法新突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资源共享、互为补充的“多网多端多微”新媒体大普法格局基本形成,并实现体系化、智能化、规模化,“掌上普法”影响力、渗透力持续增强。
——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法治创建工作。坚持普治并举,深入开展“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示范寺观道堂”等创建工作,加强督导考核,强化动态管理,累计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2290个,其中国家级44个、省级228个。创建国家级法治县(市、区)13个,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4个,“法律进宗教场所”示范点15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17家、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20个。
守法者顺,奉法者强。在“七五”普法收官之际,在青海,全社会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基本形成,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依法决策的意识有了新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法律素养明显提升,普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法治已成为青海高原一张亮丽名片。(青海日报记者 于瑞荣)
教育
普法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