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随着各地中小学陆续放假,不少家长又开始感觉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法“余额”不足,于是各种计划安排上,各种辅导班报上,各种招数也准备上……这样的斗智斗勇的关系让亲子双方都觉得很累很受伤。
其实,换个角度想想,家长和孩子是“同龄人”,因为自孩子出生那一天,家长就负有引导孩子成长的责任,更有自我成长的内在需求。新时代家庭教育的焦点,也早已转向家庭成员的互动与关系升级。家长与孩子虽然有着血缘与情感上的联系,但由于受到年龄、观念、立场、角度的影响,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在日常的互动中,相互的“情感账户”既有储蓄也有支出,还可能会出现透支的情况。寒假中由于包含着中国传统的春节,正是一个为亲子情感“充值”的好机会。
至于“充值”的方式,一是蕴含礼貌和仁慈的“好好说话”。好好说话,除了说话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说话的语气、语调和表情。越小的孩子越容易感受到父母的情绪而不是说话的内容。生硬的语音语调传递过去的只有枯燥的说教,孩子们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也无法形成对他人应有的礼貌和仁慈。二是蕴含理解和尊重的“好好倾听”。生活中,很多父母与孩子的谈话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孩子兴高采烈地与父母分享自己的经历,父母则一边听,一边做自己的事,时不时地应答几句,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极大打击了孩子倾诉的欲望。如果父母能微笑地看向孩子的眼睛,及时地回应,孩子就能体会到被父母重视的感觉,也能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复制这种关系。三是蕴含归属感和链接感的节庆活动。春节前后是特别有中国味儿的节庆活动密集期。这期间家人团聚,一起为过年做准备,是特别能让孩子让家中所有人感受到“我是这个家的一分子”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的时候。和孩子一起打扫卫生,采办年货,包饺子,贴对联,猜灯谜,甚至就是闲唠嗑,讲讲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那些经历,讲讲孩子经历的好玩的事情,这种分享就是给彼此的账户里存了一笔厚厚的“新春福利”。
同时,亲子之间也要为良好习惯“充值”。一方面双方都要为劳动技能“充值”。家长要给孩子做榜样,并引导孩子搞好个人卫生、整理学习资料、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和孩子一起做春节前的大扫除,研发一道新春菜肴等。这些活动既能提高孩子的劳动技能,也能使孩子体会父母的不易,养成勤于劳动、勤俭持家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父母要引导孩子为自我管理能力“充值”。放假之初,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研讨,安排假期计划。假期计划可以包括学习、运动、社交、阅读、游戏等方面,并最大程度尊重孩子的意见,给孩子试错和调整的机会。这样孩子才会对自己的能力边界、执行情况有真实客观的认识,管理能力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一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审美趣味的形成和家庭有很大关系,我们家长也要反省和检视自己的生活方式,给孩子做好引领。
当亲子情感账户“余额”充足,孩子就有坚强的成长后盾;自我管理能力“余额”充足,孩子就有奋飞的有力翅膀。疫情下的2020年寒假仿佛还在眼前,2021年的寒假又姗姗而来,愿家长和孩子们彼此“充值”,过一个又暖心又美好的寒假。
(作者:栾惠惠,系山东省龙口市新港路学校教师)
寒假
教育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