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信阳某学校组织学生集体砸手机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显示,在一个中学校园内,有学生走上升旗台,拿起小锤子砸向放在桌上的手机。该校校长回应称,就砸了2个学生的手机,因为快中考了,有家长管不住自己孩子玩手机,为此还写了承诺书,允许学校砸手机,学生也赞成。
学校砸学生手机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并非什么新鲜事。让人纳闷的是,尽管砸学生手机会造成财物损毁,而锤砸的处理方式,又因过于简单粗暴而被舆论诟病,可有些学校依旧乐此不疲。同时,一些家长还主动配合学校,签署知情的承诺书,支持校方砸手机。对此,他们的理由是:砸掉了手机,便不会影响学生学业,是为了学生好。
2021年1月15日,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细化管理措施,有限制地让学生带手机入校园,同时又要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如今再度出现类似粗暴极端的做法,显然有违国家的有关规定。
让学生站在升旗台上,当众砸毁手机,无非是想强化警示教育效果。但再好的初衷,也应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实现。即便获得家长授意,甚至学生本人“知情同意”,这样做依旧可能收效甚微。
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一刀切”地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并不现实。试图让学生隔绝于网络,既不可能更无必要。学校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合理地使用手机,养成科学的使用习惯和自控能力。如果单纯把手机砸掉,想玩的学生恐怕仍旧会抓住机会“卷土重来”,如果无法让学生学会自律,继而正确地处理好学习与娱乐的关系,那么砸掉手机就是治标不治本,甚至连“治标”的效果都难以达到。
将学生注意力分散、成绩下滑等问题简单归咎于玩手机,甚至以为砸毁手机后,学生便可认真学习,是低估了学生手机依赖症的深刻成因,也会让家校教育的方向和着力点出现偏差。
手机的用途是被人选择的,手机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希望通过砸毁手机让学生收心的管理方法,可能诱发师生冲突。老师若不能情理兼备地说服学生,学生就会有逆反情绪,便不能自觉服从学校管理。
相比砸毁手机,有很多的柔性经验值得学校借鉴,比如学校可以在入校时设置安检通道,识别带手机进入学校的学生;有的老师会在上课前收集学生手机,集中存放管理;有的学校开通固定座机,便于学生对外联系。
需要意识到,不同孩子依赖手机的动机是不同的,其中不乏学习基础差、课堂枯燥乏味等原因。对此,教师要创新课程设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多关心学习吃力的学生,把他们的注意力从手机拉回课堂。同时,家庭教育要从小抓起,不能到了积习难改时再埋怨孩子,砸手机撒气。(白毅鹏)
砸手机
粗暴管理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