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近日对1605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2.9%的受访家长期待落实好学生课后服务,将近7成的受访家长希望课后能够延时安排课业辅导和答疑。调查还显示,关于课后延时服务,孩子的人身安全、内容安排以及时间使用效率问题最受家长关注。
今年年初,教育部明确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课后服务不只针对放学时家长不能按时来接的孩子,而是要吸引尽可能多的家长,甚至让全体家长选择让孩子享有课后服务。通过全覆盖的课后服务,让学生在校内就完成作业并进行素质拓展,可减轻家长的作业焦虑,也减少对校外培训的需求,实现对学生的整体减负。
不过从媒体调查结果来看,义务教育学校要搞好课后服务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课后服务的安全管理、课程建设等问题,课后服务将很难实现全覆盖,学校推进课后服务也很可能陷入吃力不讨好的困境。家长对安全、优质的课后服务的期待不难理解,然而这样的课后服务也并不能从天而降。具体到办学现实,当前学校提供课后服务有三大“紧箍咒”:一是不能发生安全问题;二是不能借课后服务补课;三是不能向学生收费或者收较高的费用。有了这三大“紧箍咒”,课后服务就难免会走向以照看学生为主的低效、低质服务。
课后服务最理想的局面,大概就是学校开设各种兴趣活动,由学生自主选择参加。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发生安全问题的概率会提高,如此,发生安全事故后该如何界定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如果不能依法界定学校、老师在开展课后服务中的安全管理责任,学校受制于“只要出事故就要被问责”的“紧箍咒”,就难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将学生集中关在教室里做作业会成为普遍的选择。
这必然会导致家长质疑课后服务内容不充实、时间利用不高效。在课后服务内容设计上,当前还有一个基本要求是不能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进行补课。这显然有些脱离实际。家长将孩子送去校外培训机构补课,就是因为有补课的现实需求,全覆盖的课后服务想把所有学生留在学校,从而实现为校外培训降温的治理目标,就必须考虑家长的补课需求。如果无视这一需求,禁止学校开设相关的辅导服务,有补课需求的家长仍会“用脚投票”。开展课后服务,应给学校充分的自主权,由学校根据本校学生情况决定课程及活动的开设情况,由学生及家长自主选择。推进课后服务全覆盖,就是为了不重蹈“片面校内减负,结果校外增负”的覆辙,推进课后服务全覆盖这一问题上,不该也不能继续搞形式上的减负。
高质量的课后服务,离不开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积极投入。这就需要按照市场规则来测算服务成本,或者由政府财政买单,或者向家长收费,没有经费保障的课后服务很难走远。鉴于义务教育办学本来就存在不均衡,各校开展课后服务向家长收费,吸引能力也各有不同,因此,推进课后服务全覆盖的最佳方式是由财政买单,以保障经费。一定的财政教育经费保障,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基础,也只有在此基础上,高质量的课后服务以及周末服务才可以期待,否则,一切都可能只是“听上去很美”。(作者:熊丙奇,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课后服务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