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教育 > 正文
美国政府调整旅行限制,留美学子能返校了?
2021-05-06 09:06:01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美国国务院日前发表声明,将对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实施旅行限制的国家和地区放宽入境限制。新规一出,意味着包括中国学生在内的许多国际学生有望直飞美国,于秋季学期继续完成学业。

  

  部分学生可直飞返美

  

  李彦辰是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将在今秋开始本科四年级的学习。自去年3月从美国回国之后,他一直在家中以网课的形式完成学业,一年多时间里的昼夜颠倒,让他感到身心俱疲。此次新规消息一出,李彦辰觉得“松了一口气”。

  

  按照新规,对于过去14天内在中国、伊朗、巴西或南非境内活动且学术项目在2021年8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学生和学者,如果已经持有F-1或M-1类的学生签证,最早在学术项目开始的30天前可以入境美国;如果正在申请F-1或M-1类签证,签证申请成功后,也可以在学期开始前30天内入境美国。

  

  美国F-1签证和M-1签证的签发对象分别是参加美国学术项目和职业类项目的外国学生,这也意味着中国的留美学子可以在秋季开学前进入校园。

  

  “西雅图与北京的时差有15小时,回国后我的作息基本是晚上开始上课,直到第二天天亮下课。白天用来睡觉,一直到下午再起床准备继续上课。”李彦辰无奈地说,这样上课时间久了身体确实吃不消,除此之外,授课效果也与线下课堂相差甚远。“我的专业从大三开始会有很多需要实际操作的实验课,但现在只有网课。学生看不到实物无法上手操作,只能看老师录制好的视频。这样的授课方式体验感和参与感都不好,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大打折扣。”李彦辰说。

  

  李彦辰的经历在海外学子中并非少数,对许多留学生而言,长期熬夜上网课很是痛苦,也非长久之计。同时,“线上+线下”的课程设置、留在国外尚待处理的财物和高昂房租、国内落户对海外留学时间的具体要求……这些都成为海外学子希望回到留学国家继续学业的理由。

  

  疫情之下“去留两难”

  

  在此次美国国务院新规发布前,一些中国学子若想回到美国完成线下课程,会无奈选择另一种方式——借道第三国,停留14天后再飞往美国。

  

  董睿本科毕业于密歇根大学计算机专业,现在已经申请到了该校的全奖博士。他告诉记者,在今年年初他的两位同学就选择借道新加坡,“迂回”返校。

  

  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留学生的求学之路增添了不少变数,在综合考量获取签证难度、防疫安全、经济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后,对于不得不返回留学目的国的中国学生来说,取道东南亚国家成了比较合适的选择,如新加坡、柬埔寨、泰国等。

  

  事实上,李彦辰也曾考虑过先到新加坡再前往美国的方案,“新加坡疫情相对稳定,对华态度友好,落地后只要核酸检测呈阴性就可以自由活动了。”但是,他的计划并未得到父母的同意——第三国停留近半个月是否会有感染病毒的风险?若在此期间美国对新加坡的签证政策也出现新的变化怎么办?综合考虑之下,李彦辰最终放弃了借道他国的想法。

  

  “换个角度,有些取道第三国的同学会抱着‘权当是一趟旅行了’的想法,也算是无奈的自我安慰吧。”董睿说。

  

  采访中也有不少仍在国内的学生表示,虽然美国放宽了入境限制,但他们对于赴美仍旧存有疑虑,其中包括签证、航班、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国际关系、个人留学安全等多种原因,有的学生更是明确表示自己今年不会前往美国继续读书。

  

  签证问题仍是关键

  

  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此前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在美读书、持F-1或M-1签证的中国留学生共有38.2万人,占美国留学生总数的31%,较2019年减少超9万人。

  

  对于今年新入学的中国留学生而言,若要赴美留学,还需面对“获得美国签证”这一难题。而就在不久前,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罗切斯特大学等在内的美国十余所知名院校联名向美国联邦政府上书,敦促美国使领馆尽快开放F-1学生签证业务的办理。在此之前,美国教育理事会(ACE)等40所高等教育机构就已对国际学生“赴美难”表示强烈关注,他们也曾致信美国联邦政府,希望能将对国际学生的签证申请提至“优先处理”的工作范畴,以帮助国际学生今秋顺利入学。

  

  5月4日起,美驻华使领馆已经恢复留学生面签,而在此之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美驻华使领馆取消了移民和非移民签证处理的绝大多数当面预约。

  

  李彦辰告诉本报记者,他的同学中有的已经在第一时间订好了9月返美的机票,而他自己还在等待学校发布秋季开学的具体时间,以满足此次美国国务院新规中关于开学前30天内可以入境美国的条件。“回去后得抓紧时间进入学习状态,尽量补回落下的课程进度。”他说。(记者 孙亚慧)


责任编辑:于宏

美国

留学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