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教育 > 正文
提升学生工程素养 这所大学从“三师型”教师队伍入手
2021-05-25 09:01:27
文章来源
科技日报

  教师要主动对接企业,深入产业一线,追踪产业新技术,了解并消化吸收产业最新技术;服务产业新需求,与企业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共同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5月20日一大早,山西大学主教学楼404教室里,2018级自动化专业60多名本科生正在专心致志地听课、记笔记。“我们不仅在课堂上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还能去企业实习‘现学现卖’,和工人师傅一起完成科研项目。”学生周涛说。

  

  站上讲台是老师,走上实验台是导师,进入企业是工程师;学生在教室学习,到实验台学技术,去企业拓展技能,这就是山西大学煤电专业群采用“因技施教”新思路、“因研施教”新方案、“因需施教”新方法、“因制兴教”新模式教改带来的新成果。

  

  首推跟踪产业教学法

  

  老师讲得有激情、同学听得专注,这样的情景在过去是不多见的。王琦说,以前的教学内容多是来自教材,现在则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实时更新。

  

  这一方面是因为在倡导低碳排放、环境保护的大形势下,煤电产业急需掌握基础理论与最新应用技术的复合型实践人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传统的教程、教材以及教学方法等已经逐渐开始滞后于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现状。

  

  依靠传统的专业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远不能满足未来煤电产业的发展需求。

  

  “将‘工程教育’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始终,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跨越的一道坎。”山西大学副校长程芳琴说。

  

  为此,山西大学煤电专业在新一轮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中,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以产业需求、能力培养为导向,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培养具有新素养、新能力、新思维等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在教改实践中,该校首推跟踪产业教学法,即“追踪产业新技术,服务产业新需求,运用产业新成果”。

  

  山西大学自动化专业教师曹丽琼介绍,围绕这3个环节,教师要主动对接企业,深入产业一线,追踪、了解并消化吸收产业最新技术;服务产业新需求,与企业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共同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协助企业培训职工,提高了企业员工的岗位素质和职业技能。

  

  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对产业技术的深入了解与分析,明确其专业归属和课程归集,并将产业最新的技术升级与需求在课堂上及时讲授给学生。

  

  根据产业需求导向,教师入企服务,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材、完善实验平台,这不仅大大提升了教师水平,促进了“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培养了学生的工程素质,提升了学生服务产业的能力。

  

  校企真正融为一体

  

  2017年,山西大学新办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围绕煤电产业对创新型的工程技术人才需求,制定了由工作任务驱动、与产业技术同步更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符合煤电产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将行业需求纳入新专业课程体系,将新技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教学内容更具科学性、前沿性;合理增加课程难度并拓展课程深度,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加强科教融合,将前沿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

  

  程芳琴说:“这样深度的校企互动,使学校与企业真正地融为一体。学校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企业为学校提供技术攻关课题,校企携手培育优秀人才。”

  

  山西大学电磁场专业教师田俊梅说,工科有许多枯燥乏味的课程,比如电磁场课程比较抽象,不好理解。但学校自制教具、精心设计教学,把这样的基础课变成了师生互动的兴趣课,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参与度均明显提高;教学方式也采用问题式互动、反转课堂等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效果。

  

  在组织教学内容中,形成若干“驱动+”的教学项目,在教学相长中扩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对未知探索,对“本以为知道”的知识进行重新认识和构建。全面提升教师的智力因素,即科研教学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即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教学相长,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动力”,也提升了学生的“学动力”。

  

  曹丽琼说:“山西大学‘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了3个转变和4个转化。”即由书本内容与产业需求“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转变,由单纯面向有创新意愿的学生向全体学生的转变;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行业特色转化为人才培养特色、产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王海滨)


责任编辑:于宏

产业

技术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