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教育 > 正文
培养中学生对基础学科的浓厚兴趣
2021-06-16 09:15:53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近年来,伴随着新高考中的“田忌赛马”现象,出现很多中学生为求高分绕过物理等基础学科学习的现象。然而,这不仅不利于个人发展,更不利于国家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发展。教育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学生对某一个学科或专业特别感兴趣,就会不计成本、不在乎得失地投入时间和精力,这也就是所谓的兴趣的教育价值。“田忌赛马”现象发生的同时我们也要思考,在我们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是不是存在着对基础学科兴趣不浓的问题,如何让中学生对这些学科的兴趣浓厚起来。对此,记者与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师冯士猛博士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

  

  记者:现在中学生高考后很少选择基础学科专业,去年各大学推出“强基计划”,尽管给出许多优惠政策,但招生效果并不理想。你认为现在学生不大喜欢基础学科的原因是什么?

  

  冯仕猛:这个问题很复杂,有许多原因。仅从教学看,以我多年在一线的从教经验以及近些年和许多专家学者到全国各高中的调研情况来看,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现在的初高中物理教学,是一套完整的以考试大纲为核心的应试型教学方法,导致现有初高中学生的学习范围偏窄偏浅。现在的中学理科教学,常把学习内容压缩到围绕几个简单概念进行题海训练。笔者曾经参加一所中学的教研听课。初中老师上课认真负责,用45分钟时间滔滔不绝讲了如何使用天平和读数。这个问题,任何一个孩子跟妈妈上菜市场大概5分钟就能完全搞明白。中学不是不可以讲这样的问题,但是中学里有太多这样的问题占据了学生成长过程应该学到的带点思考和想象力的知识。事后与老师沟通,他们说是大纲要求而且他们都这样讲,学生中考成绩还不错。高中45分钟课堂,就讲了一个动量概念,稍深一点内容均不涉及,然后围绕这个概念展开习题讲解。因为内容窄、内容浅,学生根本领悟不到物理内在的魅力,学生当然不会对基础学科感兴趣,这就导致选择基础学科的学生越来越少。

  

  坦率地说,初中、高中的物理,学的就是做习题的技巧,而不是真正的学物理。有些地方采取的极端习题训练方式,把中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消磨得干干净净,我认为这也是现在学生高中毕业后普遍不喜欢基础学科的原因。笔者在从教的高校调查大一的理工科学生,通过无记名投票调查他们对高中物理教学的看法:95%以上的学生认为中学教学内容太窄、太浅,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且他们也非常反感中学中的题海战术。其中一个学生写道:高一高二我还尚存一点对物理的兴趣,但高三的题海训练完全消磨了我对基础学科的兴趣,使我对科学的兴趣荡然无存。

  

  记者:之前我国学者做的中学理科教材比较研究显示,我国中学物理在参与比较的10国当中并不算难,在知识点上也不算多,这和您说的大纲内容窄和浅相符。所学内容窄和浅,会带来什么问题?

  

  冯仕猛:首先导致中学教学普遍存在题海训练。内容窄和浅让考试走入水平化、简单化、模式化,考试内容对学生的区分度不大,在考试中如何不丢分成为重点,为了确保学生考试分数,物理学习变成了对各个知识点对应的习题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题海训练。课堂上,老师围绕一个知识考点衍生出十几种甚至几十种题型,告诉学生遇到什么问题套用什么考点的公式,争取做到每个考点的所有题型都见过、做过。学生则是不断刷题,以求考试时条件反射似的用讲过的例题对号入座,快速照葫芦画瓢写出答案。题海训练,导致的是习而不察,虽然做了那么多的题目,却很难增加智慧,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帮助不大。然而,因为能帮助提高考试成绩,学生甘愿不断刷题,这也是应试教育难以根除的重要因素之一,导致基层无法有效落实教育部多年来一直强调给学生减负的呼吁。

  

  内容窄和浅还导致相当多的学生思维固化。把学生的视野、思维甚至行为限制在非常狭小的范围之中,使他们离课堂外那个精彩的世界越来越远,从而失去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学物理是为了考物理,使学习变成刷题,至于背后的原理、空间模型、科学道理则很少涉及,科学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

  

  内容窄和浅导致现在大学教育压力很大。近年来,许多地区都出现了“高分通胀”的现象,几乎所有省份,超高分学生扎堆,高分段学生比例越来越高。然而,许多高考分数相当不错的学生进了大学后却不适应大学的学习。面对高分考生,许多基础课程的大学老师非常困惑;一方面,他们的高考分数相当优秀;另外一方面,他们对物理上许多基本概念和道理都不清楚,其科学素养和思维与他们的高考分数并不相称,只知道做习题,其基础知识的底蕴、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大学的基本要求有很大距离。许多大学近几年大力强化金课建设,落实起来最大的困难是老师稍稍讲深一点,许多学生就反映听不懂,大学老师不得不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补许多最基础的内容,导致基础学科的难度降低,并进一步影响了专业课程。这是现在很多大学在教学上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记者:你认为如何培养中学生对基础学科的浓厚兴趣?

  

  冯仕猛:第一,要调整中学教育大纲,制定大纲的依据应该是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对学科的知识体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对学科的了解既能见树木,还可以见到森林,同时要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学生在中学就能涉及相对广泛的知识,吸收多方面多层次的知识营养,这是培养学生对基础学科兴趣的基础。同时,通过高考后进入大学学习的同学就不会出现知识上的断层、思维和能力的不足,从而很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

  

  第二,改革高考考试出题模式。现在高考的出题思路、题型实际上已经被中学老师非常熟练地掌握了。所以中学教学就是对标这种思路、题型,对学生高强度大量的题海训练,让相当部分的学生都能考一个不错的分数。但我们应该明白考试是对选拔人才提供区分度的,而不是让学校和考生有一个满意的分数,因此,我们要在出题模式上有所突破,这需要智慧和社会的理解。

  

  第三,我们要明晰每个基础学科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素质。就物理而言,其教学本质上是逐步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物理概念、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等。物理教学过程,是通过对书本知识的解析,深入探究宇宙间物质运动起源、变化的原因、规律等,从而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内心,当学生将具体的物理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在学生的头脑中所剩下的东西就是形成从物理的视角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观点等,这才是学生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我们需要基础教育阶段的物理老师强化对物理本源的深层次认知,教学中大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让学生自己获取和处理信息并给出证据、得出结论、做出解释,鼓励学生就理论进行解析、交流、评估、反思等,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当然,适当的习题训练是必要的,但这样的练习是为了强化对物理中基本道理的理解,而不是为了考试。以上做法长时间坚持下去,我相信一定会有许多真正喜欢物理并且有许多奇思妙想的学生走向基础学科领域,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本报记者 王庆环)


责任编辑:于宏

基础学科

兴趣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