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教育 > 正文
2021年义务教育新学期辨变辩
2021-09-02 10:38:41
文章来源
北京青年报

  十一学校一分校的孩子们手举“开学护照”参加开学典礼 摄影/本报记者 崔峻

  北京小学通州分校一年级新生在校长带领下走进校园 摄影/本报记者 黑建军

  北京二中经开区学校开学第一课开展消防演练 摄影/本报记者 付丁

  北京二中经开区学校的孩子们走进校门 摄影/本报记者 付丁

  十一学校一分校的学生们穿过“榜样门” 摄影/本报记者 崔峻

  十一学校一分校学生们的“开学第一课” 摄影/本报记者 崔峻

  辨

  新学期如何为“素质教育”塑形?

  北京市不久前出台的“双减”措施中,“素质”一词无疑成为关键词。通过开学前的一系列新政组合拳,越来越多的人重新理解了“素质教育”的涵义。人们越来越理解,“素质教育”不是一个方面的要求,而是立德树人的总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不断探索的要求;不是对所谓“教育高地”的要求,而是教育均衡的总把手。

  “此次‘双减’措施是对素质教育的一次全方位的长线安排。”北京二中经开区学校校长钮小桦对北青报记者说,“此次政策的出台是校内校外综合施策。让教育回归校园,这才是教育本来应有的样子。‘双减’中通过制定校外机构‘白名单’、压缩授课时间、规范授课内容和收费标准等措施,让我们看到了素质教育的初步轮廓,为基础教育塑形。”

  课后服务“素质教育”课程数量超半数

  根据市教委要求,新学期各中小学每天课后服务的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北青报记者昨天走访多所学校了解到,同学们每天课后服务的内容中,涉及素质类的内容超过半数以上,不少学校课后服务素质类课程达到数十门。在丰台某小学的课后服务时间安排中,将课业辅导和素质类课后服务分为两段,下午3点半至4点半为科技、体育、劳动教育,美术,科技类、益智创意、健美操等40多种素质类课程供学生选择。下午4点半到5点半的时间为课后答疑辅导。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一些学校的课后服务在充分挖掘校内师资的基础上,也引入部分校外优质资源。这其中包括职业院校开发的职普融通课程、第三方素质类培训机构等。丰台职业中心校校长赵爱芹告诉北青报记者,学校在多年的职普融通过程中,开发了包括京秀、木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300多门“菜单”课程。目前这些课程已成为丰台20余所中小学的课后服务资源。赵爱芹说,新学期,已经有部分学校跟该校进行沟通,希望将这些课程引入课后服务资源。

  新学期课堂教学加入情境与游戏互动

  “双减”中的素质还体现在校内课程的讲授形式和方法上更科学、更符合学生特点。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学校的课程讲授方式已经由传统的“你讲我听”模式,变成了更多互动、更多游戏的课程。在北京二中经开区校区学校新学期的课堂上,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学校构建了“20+20”的教学节奏,即20分钟讲解,20分钟活动和练习。授课方式上注重创设观察、阅读、敢问敢想的学习情境,提供丰富、可操作、能体验的学习材料,如拼图、七巧板、折纸、插件等,提高学习兴趣。釆用游戏、讲故事、小制作、画画等方式培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符合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中收获知识。”该校副校长刘昌旭说。

  不少学校授课形式也更加多样与个性。比如朝阳区实验小学在原有小胖墩攀爬课程的基础上,新学期将新增《登山课程》《跑酷课程》《小裁判课程》三门课程。每学期开展3—4次,由学生自主报名,重点培养小男子汉精神,9月份首期课程将带领学生爬西山。《跑酷课程》将在三四年级开展,此项内容是采用跑、跳、钻、爬、翻、滚、跨等技术动作,通过不同障碍物,发展综合身体素质的课程。《小裁判课程》则是围绕学校开展的各项竞赛活动,重点以足球项目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参与和组织竞赛的能力。“学校通过这些个性课程的实施,提升学生综合运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养成运动的习惯,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形成全方位的校园体育氛围。”

  马上就访

  第三方机构怎样提供素质课程服务?

  作为一位课后服务第三方机构的负责人蔺先生,从2016年起,他的机构就开始陆续为十多所中小学提供非遗类的课后服务课程。截至目前,该机构共开设了包括扎风筝、画脸谱等30多门非遗课程。

  蔺姓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各学校对于校外机构进入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要求非常高。他们机构在具有相关资质的基础上,还是丰台文创教育资源库的入库单位。

  在跨过资质这道“门槛”之后,怎样保证课程质量呢?蔺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这需要机构从三个方面来练好内功。首先,作为非遗类的课程提供方,拥有好的老师很重要。该机构邀请了30多位非遗传承人作为老师授课。

  其次,一套科学的教案和教学计划也必不可少,该机构针对非遗课后服务组建了一个十几人的课程研究团队,专门对非遗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制定上课课程标准,并且形成教学计划。以画脸谱这门课为例,不仅要让孩子们了解脸谱,学会画饼脸谱,还要引导学生去了解脸谱各种颜色背后所代表的传统文化,以及脸谱不同纹样的历史背景。第三,确保课堂教学效果也非常重要。课程进入校园后,机构与学校建立了动态的评价机制,该机构的课程负责人会和学校老师不定期对课程进行监督和巡视,第一时间了解课堂效果。

  蔺姓负责人还提到,教学质量要求越高,对课程研发的要求也就越高,目前,该机构非遗传承人在校内进行课后服务,基本上都存在着成本与收费倒挂的现实。“希望适当增加课后服务的经费,这样将能够把更加丰富多彩的素质课程带进校园。”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变

  新学期校园内有哪些新变化?

  上课时间延后、每天增加体育课、课后服务分时段规划、探索“分层作业”……进入新学期,全市各中小学都有不少新变化。北京“双减”31条明确提出,学校要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因此各学校的课表上都增加了体育课的安排;此外,按照“双减”31条规定,各学校还统筹作业管理,控制作业总量。在课后服务方面,不少学校将课后服务时间“分段”规划,进一步丰富课后内容,为孩子提供个性化服务。

  新课表

  上下课时间调整 每天增体育课

  昨天是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北青报记者在全市多个中小学校园采访发现,除了上课时间由8时延后至8时20分外,另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体育课增加了——每天都安排一节体育课。

  打开十一学校一分校四年级(4)班的新课表,北青报记者看到,星期一上午第二节是基础体育课,星期二下午第二节是特色体育课,星期三上午第四节、星期四下午第一节课、星期五下午第二节也均安排了基础体育课……北京“双减”31条明确提出,学校要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在“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也明确提出,必须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学生当天没有体育课的,要在课后服务时间段安排参加体育锻炼,防止孩子们变成“小胖墩”“小眼镜”。

  “新学年,我们的体育课明确进入课程大纲,就是一周五节体育课,一天一节。”北京实验学校(海淀)小学部党支部书记、德育副校长单春兰介绍,课表新增“一天一节体育课”成为不少学校的共性,因此今年优秀体育老师很“抢手”,“我们学校体育老师新增了三人,可以说是‘抢’来的。体育老师本来就挺缺的,培训机构有教师资格证的体育老师可以作为补充,但也比较少,很紧张”。

  北京“双减”工作要求“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学校每天课后服务至少开展2小时”。北青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在这一新规下,新学年所有学校都对课表的教学及作息时间做了调整。例如,海淀区星火小学公布的新学期作息表中清楚地列明:上午教学8:20-12:10;午饭&午休12:10-13:50;下午教学13:50-15:30;课后服务第一阶段:15:30-16:30、第二阶段:16:30-17:30;错峰放学,一、二年级17:20,三~六年级17:30。

  新课后

  两个时间段 各有侧重点

  如何进一步丰富课后内容、将这部分时间做更明确的规划,更好地为不同孩子服务,成为校长们开学前一道重要的双减“作业”。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实验学校(海淀)小学部新学期便在已有课后服务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完善。该校党支部书记、德育副校长单春兰介绍,学校将课后服务两小时分为两个时间进行安排:第一个时间段为3点半到4点半,第二个时间段为4点半到5点半。

  为了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北京实验学校(海淀)小学部每天还做了细致的安排。其中第一个时间段(即3点半到4点半),周一安排全校体育活动、周二安排兴趣选修课、周三周四安排学科选修、周五安排班队会。第二个时间段(即4点半到5点半),统一进行学业辅导和提升,周五该时间段则安排劳动教育。“周五带大家打扫卫生、大扫除,或去菜园里种种菜,活动活动。因为课后服务要求五育并举,所以每个方面都要涉及。”单春兰说。

  与之前的课后服务内容相比,北京实验学校(海淀)新学年在已有的学业答疑基础上,增加了学科选修课,比如语文阅读、英语绘本等。石景山古城小学则丰富了课后服务形式,以游戏化的方式增加课后乐趣,该校校长叶艳介绍,学校每周课后服务都会开设趣味体育嘉年华特色项目,如动感“袋鼠跳”、趣味“毛毛虫”、炫酷“投地靶”、激情“夹球接力”等。

  与北实增设特色兴趣课程内容不同,今年海淀区定慧里小学新学期的课后服务,增加了作业辅导和答疑时间。在3点半至4点半这一时间段,语、数、英老师每天轮流进班,进行作业辅导。“由同年级科任老师‘倒班’,因为自己年级的老师最清楚孩子们的学情,一周内一个老师要保证带的所有班都能轮上一遍,来保障为不同孩子答疑。”定慧里小学相关负责老师说。

  “课后服务对老师培优补弱的能力要求很高,因为一个班孩子比较多,怎么能做到个性化服务,这对学校提出很高的要求。‘双减’其实是教育供给侧在变化,学校要给学生家长带来更多服务后的获得感。”单春兰说。

  新作业

  作业集中公示 学校探索“分层”作业

  开学第一天,走进中关村二小教学楼一层大堂,“学生作业公示区”赫然在目,一年级至六年级每个年级都有一个公示“小页”,今后所有师生都可以在此查看各年级各科作业的布置情况,互相监督。

  北京“双减”31条落地措施中,光“作业”一词就提了31次,成为绝对的关键词。新学年,学校作业的布置将如何紧扣“双减”要求发生变化,尤其值得期待。按照“双减”31条内容,首先要求的便是学校统筹作业管理,控制作业总量,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公开班级各学科作业。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实验二小平谷分校新学年的家庭作业,采取班级公示栏制度,要求各班班主任统筹各学科,将学业内容和计划时长(精确到分钟)进行公示,并由班主任统筹书面学业总时长,确保不超标。北京实验学校(海淀)则实施年级统筹制,由年级组长、班主任对每日家庭作业进行总量调控和记录,填写《北京实验学校(海淀)小学学生课后作业统筹调控表》,每周一报教学处。

  除了控制作业总量之外,“双减”方案明确要求“加强作业设计指导”,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而如何更准确、更合理地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成为新学年各学校的一大重要探索。“分层作业要留得准,弹性作业要留得合理,个性化作业要留得周全。”对于如何提升作业质量,李奕解释说。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不少学校已经在一些学科探索分层作业。

  马上就访

  一个英语老师眼中的分层作业

  对话人:中关村二小英语教学主任、英语教师富春媛

  北青报:作为一线英语教师,您怎么理解“分层作业”?

  富春媛:“分层作业”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也一直在实施,最开始我们是叫“同一时间做不同事情”,今天我们谈作业分层,其实是从一开始备课、讲这节课之前,就开始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性”,不仅仅是对一个孩子短期表现的关注,而是长线的关注。比如某一个单元的话题这个孩子比较不擅长,但下一个单元的话题可能他反而是擅长的。

  北青报:这种课堂上的“分层”具体到英语学科怎么体现?

  富春媛:比如低年级英语学科讲“房间”那一课,内容就是我们家有几个房间,有起居室、卧室、厨房等等。在课堂上,我们给孩子们的图片就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给的是平面图(像房产介绍那种图片),有些孩子给的是卡通片子(像童画书那种),这就已经是根据大家的个性喜好和思维模式进行分类了,有些故事图也会分出不一样的类型,以及思维导图,像是鱼骨图、树状图等等,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和喜好来选择,一个班上的男生、女生或个体看事物会是不同的角度,但最终大家要训练的能力点和知识点其实是差不多的。

  北青报:那“房间”这节课的“分层作业”您会怎么布置?

  富春媛:英语学科每个单元基本都会分为三类作业,第一类是必做作业,这类作业我们就开始分层:第一层次是考查孩子对核心知识的掌握,像“房间”这一课,就是给出英文单词,与图片上的房间进行连线;第二个层次就再拔高了,通过谜语等形式让你猜猜这是什么房间,比如给你一个句子:there’s a bed you can sleep here,没有直接给到答案。

  第二类作业是必选作业,这是稍微开放一些的题型,比如设置一个小情境,有人来租房子,ta的要求是房子里要有什么样的房间。这类作业也会进行分层:一种是把图画好给你,有三个房型,根据要求哪个可以推荐给租户。另一种是没有给出图片,你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画出这个房子等。

  第三类作业是自选作业,这个不一定每个单元都会有,属于弹性作业。比如作业的题目可以是“你梦想中的房子”,要求孩子们自己表达,然后配图。这个作业就是更高层次了,但我们对语法、词汇要求没那么高。老师的要求还是对重点核心词汇的掌握,所以不会特别强调其他错误,而是鼓励孩子们大胆表达。

  北青报:学科老师如何将分层作业布置得准确、合理?

  富春媛:学科老师布置分层作业的抓手其实在课堂,在于一个老师怎么能真正“走进”每一个孩子。我们学校一个英语老师,可能要面对5-6班的孩子,要记住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学习特性,其实难度很大,所以要从课堂评价入手,细化对这个孩子的评价,包括孩子的课堂每一次发言、积极性和参与度,多做一些记录。如果一个学期内不做详细的记录,对每个孩子的课堂进行细化和量化,到期末就是一个大体印象的评价,打一个等级,这对孩子的成长没什么指导意义,我们的评价应该能够“随时发生”,随时促进他们的成长。

  还有一个比较有效的做法是课前,老师们对每一单元进行整体备课时,给孩子们做问卷调研,这个课前问卷可以指导我们这节课提供孩子什么不同的学习任务单,这个任务单又会再分层,能力强的给一些提升“单”,能力弱的给一些知识巩固“单”。

  辩

  新学期如何面对“时间底线”?

  此次北京市出台的“双减”政策,对学生、家长、学校、机构都明确提出了“时间底线”。学生做作业,经过努力仍不能完成,就要遵守睡眠的时间底线;学校的课后服务,也要遵守相应的时长安排;而培训机构,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有了相应的课时限制。应该说,对学生“时间底线”的重新规划体现了“双减”的本质特征,同时通过有效利用时间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受教者和施教者,这些都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如何面对“时间底线”?这个问题越“辩”越明。

  学生如何守住作业“时间底线”?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保证10小时;初中生应保证9小时。也就是说小学生应在21:20之前入睡;初中生应在22:00之前入睡。在该规定的前提下,学生如何努力,守住写作业时间的底线?

  中央和北京市“双减”文件中最令学生和家长们印象深刻的还是这句话:“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一些初中和小学高年级学生表示,以前确实有时作业很多,或者赶上身体不好、晚上有课外班等情况,校内作业到10点、11点还写不完,导致只能睡8-9小时,第二天早上起不来、白天上课精神不足,长期对身体发育的不良影响更是令家长心忧。“一方面政策说校内作业要减少,另一方面有这句话兜底,孩子睡眠时间就有保证了。”不过,一位昌平区的四年级学生家长也向北青报记者转述了她和同班家长们的一个疑虑:“怎样才算‘经过努力’了?万一作业到9点半还没写完,怎样向老师证明孩子已经努力过了?老师会不会因此责罚孩子?”

  针对家长提出的这些疑虑,不少学校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某小学的相关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学校对学生制定了作业管理制度,要求各科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个性化”定制作业,对每一个孩子的作业强度都进行合理安排。“学校在课后服务的时间内设置了课后答疑的环节,让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内就完成作业,但如果极个别同学在课后服务中仍然没有完成作业,老师会根据学生个性化情况,布置其回家后的作业量,这个作业也是分层的,学生昨晚必做题后即可睡觉。”该校校长表示。

  学校如何理解课后服务的“时间底线”?

  根据规定,学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17点30分。“课后服务就是要充分满足学生学习及成长需求,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让校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北京市顺义区仁和中学校长蒋吉姝表示,执行课后服务的“时间底线”前提下,学校应根据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北青报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不少学校在提供2小时课后服务的基础上,还为学生提供课后延时服务,都旨在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比如,顺义区的所有中小学都会为满足下班晚、单位离家远、家中无人看护,以及家庭遭遇特殊情况等问题导致家长无法正常接回学生的托管需求,所有学校都可延长课后服务时间,最晚可延至19点。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的课后服务分两个时段进行:第一时段为最后一堂课下课到17点半之前,学生根据需求自主选择参与作业答疑辅导和各种拓展类课程;第二时段从17点半到18点半,主要满足部分家长的托管需求。北京二中经开区学校在课后服务两小时之后,还增加了半小时的延时服务,学生根据需求自愿报名。“中学的晚自习不重在看管,学校要在辅导学生方面下功夫。在有限的晚自习时间内,让学生们更加高效。” 中国教科院丰台实验学校校长李晨辉表示,本着自愿原则开设初中晚自习,时间为17点半至18点半。如果学生有特殊需求,可以参加第二时段的晚自习,即从19点至20点。

  此外,还有的学校延长课后服务,为了保证学生们的体育课时间,比如,十一学校丰台小学将课后服务定位为儿童自我发展时段,总时长延长至2个半小时。增加的半小时固定为体育运动时间,实现在校学生不论是否有体育课,每天户外运动1小时。

  教育机构如何坚守学科类培训时间底线?

  按照最新规定,教育机构学科类培训时间不得与中小学教学时间相冲突;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时30分,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时。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双减”新政落实后,周末孩子们不用奔波于校外培训机构参加学科补习,学习负担倒是减轻了,但周一至周五的时间安排就相对紧张起来。北青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不少教育机构找到了很多新办法,坚守学科类培训时间底线,为学生们课余时间“松绑”。

  多家教育机构纷纷表示,将严格依照国家双减要求,将秋季课程全部调整至周一至周五晚间进行,面授课程晚上20:30前结束,在线课程晚上21:00前结束。某教育机构为了便于学生按照自己实际进行课程选择,推出了面授小班课、在线小班课、在线小小班、在线大班课。还有的教育机构,为了保证课程不超过30分钟,将原本一次的课间休息,变成了两次。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解决孩子时间有限,上课时间过长、没时间复习、知识太多吃不透等问题,有一所教育机构推出了周一至周五的全周陪护的学习方式,老师在每天20:30前的任何时间,全时在线跟盯伴学,为学生提供服务。“学生在周中核心课堂上可以和老师高频互动,掌握核心知识。还可以在午休、放学后等碎片化时间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在线回答。”该教育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

  马上就访

  如何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此次北京市的“双减”政策首次提出了“协同育人共同体”的概念,又进一步明确了家校育人责任,并在家校沟通上,创新协同方式,努力形成减负共识。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就有关问题对话了相关校长和家委会负责人。

  对话人:

  密云区滨河学校校长 赵静

  朝阳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陈立华

  密云区滨河学校家委会成员 陈伟

  北青报:在构建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中,学校和家长如何加强沟通?

  赵静:时下,很多家长在“家校协同”方面还有一些误解。家校协同的前提是学校主导,家长的角色也不可或缺。学校应该开办家校协会,面对全体家长,定期开展素质提升大讲堂活动。同时,每学期教师全员普访每个学生家庭,形成家校合育优质氛围。在教师队伍建设体系中,家校合育也是其中重要一环,学期初,学校应该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从专家层面讲家校如何沟通;同时,从学校教师中进行榜样示范,宣讲自己是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的。针对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对学生家庭进行再访,精准到每一名同学。此外,还要利用班级微信群,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温馨提示注意事项。

  陈伟:在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方面,家委会承担着“收集家长们的意见,并与学校进行有效沟通”的责任和义务,我认为,家委会收集意见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各班级家委会成员与各班级家长进行沟通协调,收集家长意见和建议;二是建立校级家长交流群,家委会直接通过家长交流群进行意见和建议收集。

  北青报:在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中,学校和家委会的角色各是什么?

  陈立华:学校的角色首先是培养人,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用科学的方法对家庭教育进行引领。同时,家长和学校的角色是没有主次之分的,都要对孩子负责,家校要达成共同的观念。家长需要理解并认同“双减”相关政策,知道“双减”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才能配合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学校培养孩子进入社会的本领,对孩子从家庭过渡到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陈伟:在家校协同共同体建设中,家委会和学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一个是校园内,一个是校园外。家委会更多承担家校连接的纽带角色。将学校的政策等向家长传达,同时收集家长合理化建议,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了解学校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

  北青报:未来家委会和学校都将在家校协同方面,做哪些努力?

  陈立华:学生要培养得好,家校之间的配合一定要做好,学校要尽可能把科学的育人观念传递给家长。家校合育要在孩子不同的阶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要对孩子有一生的引领。所以家长要转变观念,和学校一起教育孩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陈伟:家委会更加紧密围绕服务于学校建设、学生教育、家校联动这一目标。我们将增加家校沟通频次,不仅仅是学生教育,包括学校环境建设也要加强沟通。我们的学校属于新学校,各方面建设都亟待完善,尤其是校舍硬件设施方面,家委会与学校多沟通,协助学校开展有关方面建设工作;还将配合家校委员会开展家校各项活动,促进家校交流以及学生教育探讨良性循环;再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为学校建设、学生教育服务等。(记者 武文娟 蒲长廷 林艳 刘婧 雷嘉)


责任编辑:林林

义务教育

新学期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