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
近些年来,一些花式文具、文具盲盒等成为不少学生的新宠。很多文创文具生产厂商为普通文具搭载新奇功能,在模糊了文具和玩具界限的同时也大幅提高价格,赚取更高的利润。很多家长应孩子请求购买了不少玩具化的文具,也花费了不少金钱。
学生需要在学习生活中使用文具,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合理使用”却往往被过度包装。很多一线教师反复强调的“橡皮定律”表明,橡皮的状态能够反映出孩子专心的程度:当橡皮的数量增多、形式更多样时,学生就会在日常选择时分散注意力。
虽然很多家长可能并不清楚“橡皮定律”,但在亲子教育过程中已经明显地感觉到,孩子所喜欢的文具往往附加了不少玩具的功能。商家这种提高玩具吸引力的方式,很容易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产生误导,使得一些孩子更注重玩具功能而非文具功能。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玩具式文具还容易引发安全隐患。强烈的气味、鲜艳的颜色、花哨的外表、夸张的样式甚至带有声响、亮片等附属物,尤其是那些含有荧光粉的荧光笔、带有甲醛的涂改液、浓香味的橡皮等,还可能影响学生身体健康。
规范文具的生产、销售、使用等诸多环节,需要多方合作,协同治理。市场监管部门应强化监管力度,对文具的产销行业进行常态化巡查,积极推动文具行业的标准化生产,特别是对文具的安全性、功能性进行督导检查。虽然文具行业尚没有较为详尽的产品规定,但对于那些置文具本体功能于不顾,一味追求玩具化、高附加值的商业行为,仍需要强化治理、依法整顿,推动文具行业健康发展。
教育工作者要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细心观察学生的文具使用情况,包括文具的款式、规格、附加特征等,主动向学生推荐一些方便实用的文具产品,对文具的购买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同时,对学生在文具消费环节呈现的求异攀比、盲目从众等不良心态进行引导。要教育学生关注文具作为工具的基本属性,引导学生主动规避那些带有玩具色彩的文具。
家长要通过对孩子文具消费行为的积极教育,切实提高孩子对不同文具的辨别力。当然,孩子毕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被一些花式玩具所吸引是正常现象。家长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一特点,创造教育契机,尝试与孩子共同研究制定文具消费规划,引导孩子进行理性消费。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
文具玩具化
学生专注力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