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教育 > 正文
开启学术训练要靠不断发问
2022-05-31 09:30:22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毕业论文是学位论文的习惯性称法,是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硕士研究生在学制时间结束后,在专业学习方面是否已经合格,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培养是否有成效,最直观的衡量标准之一就是学位论文的质量。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时间看上去不短,但对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而言,时间却是很紧张的。研一的同学需要尽快进入学术思维状态,完成自己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转变。这个转变,不是完成了研究生入学手续就自动实现了。它是一种本质与内核上的转变。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与本科阶段区别不小,无论是专业知识的广度还是深度,都远高于本科的学习任务。时光匆忙,硕士研究生在入学之初,就应该用一种“崔侯初筵色,已畏空樽愁”的心境来规划学习。


  硕士研究生不妨尽早探索自己学位论文的总体方向,尽量克服顾虑和犹豫。选题方向一开始可能难以做到十分具体,但只有不断积累知识、反复思考,方向才会越来越清晰。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因为,学位论文选题确定越早,就越是能让日常学习与之相同步,学习就会更有效率。


  学生寻找选题方向,需要尽早进入学术思维状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每年都给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开一门学术前沿课,教研室每个老师每周上一次,介绍各自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传授学术研究方法,让学生建立研究意识。


  我的导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傅刚教授曾要求硕士研究生在一年级入门时撰写学术综述性论文。撰写学术史综述,也能让学生找到学术思维训练的门径。学术综述是对某一角度的学术史的总结和评判。这项写作任务,能让学生学会从过去的优秀研究成果中品悟前人提出问题的视角、论证的逻辑和所获结论的意义与不足,从而尽快进入学术思维状态。硕士研究生阶段,学生必须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问题的提出者。在一时不知如何入手的情况下,不妨从各个方面效仿前辈学人。通过对学术史加以揣摩,逐渐就能区分出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学术性的,还是非学术性的,什么是真问题,什么是伪问题。学术思维状态形成之后,选题方向也就自然开始变得清晰,不会陷入盲从。


  学位论文的选题以及写作,要求作者有创新能力。在学位论文写作这座大山面前,很多同学都有“创新焦虑”,担心自己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那么,到底什么是创新?其实,没有绝对的创新。我们能做的创新,往往是突破以往研究,在一些更为深入的层面、某些角度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或者开启新角度的研究。一代有一代之学术,新一代的学人虽然面临更多挑战,但是利用自己的文献资源和理论等方面的优势,从旧材料中读出新意涵,形成新思想,也是重要的创新。


  发现有研究价值的论文选题,并且能完成它,并不是靠天降灵感,而是来自日常学习的点滴积累。抓住有困惑的地方不放松,深挖下去,可能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学术训练的开启,就是靠不断发问。


  学生常自嘲写论文像是在“搬砖”。写作一篇有创新意义的学术型学位论文,的确很像“搬砖”,而又不仅是“搬砖”。要先寻找一块土壤,即感兴趣的研究领域,用这块土壤来制作砖块,之后还要“烧窑”——这就是铸炼论文材料的过程。等做好了“砖”,才开始“搬砖”建房子,最后还要装修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砖瓦匠难为无砖之筑,写学位论文也需要有充足的知识、材料储备。有价值的论题的发现,就在这个“搬砖”过程中。所以,要化解学位论文的写作压力,就要落实好日常学习的计划和安排。


  学生平时课业繁忙,学习压力大。他们就像一个个的小杯子,容量虽然尚小,但是也已经装满了。小杯子要成为容量更大的大杯子,拥有承受更多学习压力的能力或者心智空间,就要靠日常学习的点滴积累、逐渐实现容量的扩充。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就像是一个让学生从小杯子变成大杯子的过程,培养他们有更高的学习效率,学到更多知识,思考更多问题。这个过程,也能让学生磨炼意志,增强学习上的抗压能力,能以更为积极的状态去面对人生中的种种困难,拥有更为坚韧的灵魂。


  (作者:蔡丹君,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刘悦

学术训练

发问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