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生作业存在重知识再现,轻知识运用;重视知识的巩固练习,轻视作业的实践、体验、探究功能;重书面,轻活动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作业应用功能弱化。
作业的依据是什么?作业的导向又是什么?笔者以为,新课标实施后,把课程标准作为作业依据,把素质发展作为作业导向,是破解作业难题的“金钥匙”。如何实现作业育人功能的新转向?具体说来,应从以下五方面“指向”去考量:
指向学生大单元整合能力的作业。基于大概念整体教学视角,研究“文本+”作业设计,打破单元壁垒,主要是通过单元内部分内容整合、整个单元的整合、跨单元整合、跨年级整合四种方式,进行整体设计。备课组、教研组应将作业设计作为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保证作业的针对性和系统性,避免作业“各自为政”局面,强化作业整合。比如在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后,需要总结提升,这就需要专题拓展性作业,由于前面一系列课时下来,学生在学习每一个单元时,已经建立了单元知识框架,这时的作业训练侧重的是前联系后延伸。
指向学生学科融合能力的作业。根据各学科的性质和育人价值,研究“学科+”作业设计,实现学科融合创新。优化课程内容结构是义务教育新课标的重要变化内容之一。如语文学科,可结合美术、音乐等相关知识,布置给古诗配画、给课文配插图、诗歌吟唱、配乐朗诵等作业,实现诗情与画意、文学与艺术的美妙结合;生物学科让知识变成故事,让知识变成图片,把讲与画纳入生物作业体系;以调查类问题开展学习,运用语文知识撰写调查报告,运用数学知识统计调查数据,运用生物学科学调查法制定调查方案等,设计跨学科作业。
指向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社团类作业。社团类作业的课程实施人是各学科教师,学生自主选择社团,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方案,独立开展实践活动,走近生活、社会和大自然,在完成社团类作业的过程中丰富自身阅历。如历史社团可设计作业“歌曲中的历史”,把容量大、难记忆的历史知识变成旋律优美、内涵丰富的歌曲。
指向学生行动能力的实践类作业。实践类作业形式多样,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净滩行动”“情暖社区”等社会服务类作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直接参与中提升实践能力,增强团体精神,磨炼意志品质;“众厨芳”“开心农场”等线上作业,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与维护,培养劳动观念;假期劳动实践作业,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劳动能力,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在劳动中发展思维。
指向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选修类作业。选修类作业可设计综合大选修、特长大选修两类。综合大选修作业可按照不同学科开设选修班,分别完成基础性、拓展性作业;特长大选修作业可整合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充分展现和提升学生的个性特长。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济南市莱芜陈毅中学)
作者:王翠静
《中国教育报》2023年03月17日第5版 版名:课程周刊
教育
作业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