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初心使命培养社会主义文艺人才
中央音乐学院党委
在党中央统一部署和教育部党组直接领导下,中央音乐学院党委积极主动配合第二巡回指导组驻点工作,立足学校实际,坚持主题教育与学校中心工作有机融合,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注重思想凝心铸魂,培育“德艺双馨”人才。我们在主题教育中反复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研讨总结新时代文艺人的初心使命,培养社会主义文艺人才。一是红色基因育人。组织中层以上干部把读书班、培训班办到延安,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文化文艺文联重要论述摘编》,在找寻“鲁艺”红色基因、延安精神中体味党的创新理论真理,引导党员干部体悟党的文艺方针和教育方针,锤炼政治品格,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感。二是实践锻炼育人。在“融”字上下功夫,以“音乐+思政”的形式加强“艺术教育思政课案例库”建设,形成思想引领合力。推动艺术名家和青年师生走基层,践行“文艺为人民”时代主题,牢固树立艺术情怀,增强历史责任感。三是典型示范育人。聚焦“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选树“德艺双馨”人才,增强典型示范引领、榜样正向激励的育人氛围。
二、领悟党的创新理论,推动“人民的文艺”创作。在主题教育中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理论学习融入文艺创作、舞台演出中,增强干部师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一是围绕人民需求,推出精品力作。遴选出6部我校作曲家创作的“礼赞新时代”交响乐作品,举办专场音乐会,用优秀新作品反映时代风貌。二是扎根中国大地,弘扬中国精神。搭建“用音乐向党抒怀”主题教育特色党日创建平台,组织师生创作21首“中国精神”主题合唱作品,举办主题教育专场音乐会,用艺术贴切地表达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根本任务和具体目标。三是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推出《古韵今声,合颂中华——中国作品合唱音乐会》等,围绕人民性、时代性与民族性主题,通过国乐经典作品、编创作品、原创作品的演奏,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三、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学校发展。聚焦重点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查摆突出问题,重点围绕党的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双一流”建设、文艺事业发展、关系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确定调研题目,紧盯重点问题,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一是在破解难题上下功夫。针对“德艺双馨拔尖人才培养”等问题,举办“全国艺术院校校长高峰论坛”,进一步凝聚共识,推动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在专业服务上再用力。回应社会需求,举办12小时不间断钢琴马拉松音乐会,发挥美育大课堂的作用,在线直播浏览量过亿人次。举办“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小提琴珍藏展暨换个角度了解你的乐器”主题公益活动,以专业服务师生,把以学促干、践行初心落到实处。
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金融战略和地方发展大局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教育部党组具体安排,积极协同第六巡回指导组指导,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和目标任务,紧密结合学科优势和特色,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效体现在服务国家金融战略和地方发展大局的实际行动中,为“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时代课题提出上财方案、贡献上财智慧。
一、学思践悟新思想,服务大局凝共识。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重点围绕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在学深悟透、宣传阐释和融会贯通上下功夫。一是突出财经特色办好读书班。在全面学习指定书目基础上,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等13个章节系统学习和专题研读习近平经济思想,校领导领学主讲并作专题党课。打造读书班专题读书室,以上率下联学共研,带动学好新思想、谋划新作为。二是发挥学科优势促进理论传播。制作推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经济学管理学术语”电子书和系列微视频。三是立足学用结合指导育人实践。筹备开设习近平经济思想概论课程并纳入经管类本科生必修课。创设“书记双师课堂”,校领导与思政课教师同备课研讨、同上课复盘,当好学生引路人。
二、产学研用大调研,聚焦问题谋实招。围绕习近平经济思想阐释的中国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等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产学研用大调研,找准“需求侧”、优化“供给侧”,谋划服务国家金融战略与地方发展大局的创新举措。一是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原原本本学习《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和《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领会“深、实、细、准、效”的指导意义。二是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今年“千村调查”将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由全体校领导和中层正职带领学生走千村、访万户、读中国。三是开展产学研用大调研。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临港新片区新兴金融发展等关键领域,主动对接上海市相关部门,走访东方证券等头部企业,调研上海金融科技园等产业园区,学习清华、人大等高校经济学科建设经验,与中国社科院等机构座谈交流,收集意见建议58条,形成合作意向34项。
三、锚定国家大战略,一体两翼促发展。把服务国家金融战略与地方发展大局,作为主题教育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的重要抓手,以经济金融学科一体两翼建设赋能国家战略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临港新片区重要指示要求,设立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填补国家新兴金融人才缺口。学校与临港新片区、临港集团合作成立上财滴水湖高金学院,把大学办到国家金融战略前沿阵地。二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成立数字经济系,推动数字经济国家战略落地。依托经济金融、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优势,与阿里、京东共建数字经济系,打造跨学科产学研一体化学科平台,构建底层技术和高端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三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建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级。打造以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为主题的新型旗舰式智库,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级。主动为国家和上海重大战略咨政建言,决策咨询成果长期保持上海高校前列。
学用贯通,突出实践导向、做好贯彻文章
湖南大学党委
湖南大学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教育部党组工作安排,在第九巡回指导组指导下,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组织、高要求落实,结合学校实际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一、高站位谋划,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学校党委闻令而动、扛牢责任、强力推动。一是行动上突出“快”。搭建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启动系列培训、学习传达会,召开动员会议、进行工作部署,迅速兴起学习、调研、落实热潮。二是组织时注重“细”。制定1个总实施方案和理论学习等8个具体工作方案,对5项重点措施分别细化任务清单、时间推进表。构建起校院两级党组织上下联动、分级负责、各司其职、协同推进的责任体系。三是推进中强调“融”。把学校重点工作融入主题教育,如将科创港新校区建设作为校领导班子调研重点选题,从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推进新校区建设,明确功能定位,加快规划设计。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融入主题教育,不断擦亮“实事求是策源地”品牌。
二、高标准组织,推动理论学习铸魂增智。学校党委坚持以学为本、以学立心,抓好理论学习这个重中之重。一是全面系统学。构建个人自学+主题领学+专题研讨+辅导报告+实地研学的“五位一体”学习体系,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走心。组织处级干部集中轮训等,通过集中辅导拓展理论学习深度。组织各二级单位结合工作业务,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开展专题研学。二是深入实地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十八洞村“‘精准扶贫’首倡地”走访村民,感受新时代山乡巨变。带队深入华为等科技领军企业、创新实验室开展调研,感悟“国之大者”、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三是联合互动学。巡回指导组与师生党支部赴韶山等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校领导参加分管部门、联系学院和师生党支部研学活动,学院党委与学生党支部、班团组织结对联学,机关部处、直附属单位根据业务关联组建15个联合读书班。
三、高要求落实,真抓实干推动事业发展。学校党委坚持以学促干,突出实践导向,做好贯彻文章。一是聚焦问题解决抓调研。紧盯制约学校改革发展和师生反映强烈的老问题、难问题,校领导班子有针对性地研究确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等13个调研选题。扑下身子、沉到一线、问诊开方,坚持边学边改、即学即改,揭榜挂帅解决真问题。二是聚焦基层基础强组织。加强基层组织学习,开展“组织建设年”活动,探索依托项目(课题)组、创新团队、科研平台组织等优化设置党支部,推动机关支部与学生支部结对联学、教工支部与合作企业支部结对共建,统筹推进教学、科研、行政、群团等各类组织全面过硬。三是聚焦事业发展建新功。自觉用科学理论识时察势、指导发展,推动“双一流”建设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启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用好红色资源建设“大思政课”,办好“移动思政课”。出台文件推动校内各单位与高水平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加强合作,组织学院加强有组织的科研。
让新思想照耀青春奋发之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作为第二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按照学校党委周密部署,立足学生支部实际认真筹划,充分认识到,在学生党员群体中开展主题教育,就是要通过主题教育使他们在理论学习时充满自豪真情,在专业学习时充满自信热情,在实践锻炼时充满自发激情,真正实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武装学生头脑,思想的实践力量指引学生行动,思想的创新力量激发学生奋进。为此,我们牢牢把握“三个转化”。
一是将新时代十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转化为成长动力激励学生。支部设计专家导学、书记领学、集体研学、个人自学“四学联动”读书班模式,组织党员原原本本读报告、扎扎实实学原文、认认真真悟原理,真真切切看成就,先后开展学院书记讲党课、理论原著学习分享会、社会热点面面观等学习教育。支部还组织了“我们的十年,旧照新颜”图片展,学生党员感叹巨大变革的来之不易,更加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风范和人民情怀,更加深刻感悟十年伟大成就的里程碑意义,展现出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高度认同,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意志。
二是将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论述转化为思想营养润化学生。支部立足专业特色和群体特长,围绕文化传承传播,着力打造“三室一厅”,即传统文化工作室、红色文创实验室、红传坊党员活动室和惠文使者直播会客厅。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支部依托国际文化节,搭建传统文化传播大舞台,牵头举办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近年来,在学院党委引领下,近110名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赴32个国家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
三是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奋进号角鼓舞学生。支部紧扣主题教育要求,做好“三结合三深入”。将大调研与办实事相结合,开展3次学情调研,帮助同学排忧解难;将理论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深入北京市怀柔区四渡河村参与乡村振兴,走进大兴区蒲公英中学开办传统文化微课堂;将线上线下阵地相结合,深入体验红色文化,组织红色基地研学。支部走进纪念打响“平北抗日第一枪”的怀柔区响水湖长城红馆,在巨大的党徽下党员们传递党旗,最后接过党旗的同学说:“仿佛将前辈用鲜血铸成的强国使命扛在肩上,唯有练就宽肩膀、硬本领,才能接过历史的接力棒。”
聚焦师范院校使命担当践行强师报国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教育部党组决策部署,主动接受第五巡回指导组指导,聚焦政治生态和学术生态建设,聚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聚焦师范院校使命担当,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一、深学实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学校党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要求,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性开展理论学习。聚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足问题,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点对点讲授“学科学术学人”“有组织科研”等系列党课;聚焦入脑入心不足问题,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大讨论”,进一步提高思政课建设实效;聚焦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和检视反思问题,逐一研判,逐项整改,整改效果由师生评价。二是依托学科平台,高质量开展理论宣讲。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A+学科优势,组建专家学者宣讲团;联合吉林省委教育工委,发起成立“郑德荣式党的创新理论研讲团”。三是加强有组织科研,持续性开展研究阐释。受教育部委托,撰写《读懂“两个确立”》书稿;《东北师大学报》开设专栏,4期刊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文章12篇。
二、崇德正风,涵养良好政治生态和学术生态。学校党委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论述,坚持“三线”并进,把师德师风建设融入主题教育全过程。一是树高线,先辈先进领路。推出“光辉东师”系列《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东师人》纪录片,编写走近东师“大先生”口述史。二是筑长线,规矩规范束行。研制思政课教师行为准则;依托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研制教师职业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关于规范教师网络发布行为的相关规定,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咨询。三是守底线,标尺标准定向。严把校学术委员会、学院教授委员会换届政治关、品德关;评奖评优向一线教师倾斜;开展公费师范生思想状况大调研,研制退出机制,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关口前移。
三、强师报国,扛好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大旗。学校党委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论断,更加坚定服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格局、服务基础教育的使命担当。一是服务高质量基础教育示范区建设。与长春市联合成立基础教育研究院,协同实施“一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为长春输送“千”名优秀毕业生,培养“万”名中小学骨干名师;服务深圳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二是助力解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难题。服务边远地区,牵头落实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牵头完成内蒙古东部片区三科统编教材教师培训,接续启动巩固提升计划,走进民族学校入校诊断,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培训1400余人次;服务吉林省乡村学校,在全省范围开展调研,提出改进对策,为乡村基础教育发展贡献东师智慧。
抓实调查整改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重要论述和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在教育部党组的领导和第七巡回指导组的指导下,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在主题教育中落实调查研究、检视整改要求,推动事业发展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聚焦构建事业发展新格局。师生员工对“两部一省”共建的后续推进高度关注,学校党委将推动共建落实作为主题教育的首要选题,作为抢抓机遇、加快转型的关键举措,制定系统的工作方案。书记校长先后带队到应急管理部、江苏省政府、徐州市政府专题汇报,争取支持。近日,江苏省和徐州市已分别发文,进一步明确了共建支持事项,初步形成了部省市协同推动学校发展的新机制。
二、聚焦完善矿大特色的“大思政”工作机制。针对“大思政”工作机制不够健全、成效不够明显的问题,书记校长及班子成员深入马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学工部门和师生一线听取意见建议,推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集体备课、深入学生,加强两支队伍协同发力。强化“动力中国”课程思政品牌效应,把思政课堂开在淮海战役纪念馆、潘安湖生态修复区、煤矿企业一线,积极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土木学院成立“钱七虎班”荣誉班级。
三、聚焦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新路径。针对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存在脱节、产教融合不够的问题,校领导班子集体到世界500强企业兖矿能源进行现场调研。深刻认识到,高校要围绕学科链,面向产业链,与企业协同分工做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加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探索本研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新路径。
四、聚焦基于学科定位的人才引培和师资队伍建设。聚焦高端人才数量不足、师资引培与学科布局匹配度不高等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学校主要领导重视加强与相关领域领军人才交流与对接,广泛听取他们对学校特色发展、人才强校的意见建议。分管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校领导面向全体中层干部作专题报告,初步提出了破解难题的工作思路,在此基础上联合开展专题调研,逐一听取学院意见,明确了基于学科定位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提出了精准引才、分类分层次育才的工作举措。
五、聚焦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作用发挥。针对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以重组后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契机,校领导带队走访有关部委、相关企业、高校,寻计问策,快速启动相关工作。召开深地工程智能建造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成立了3所共建高校专家组成的理事会。全面启动智能采矿装备技术等4个参建重组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六、聚焦解决师生员工的实际问题。针对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质量不够高的情况,加强访企拓岗和就业指导。主题教育期间,校院两级领导干部开展访企拓岗100余次。截至目前,学校2023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针对日益突出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完善“家—校—医—社”一体化心理健康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针对教职工职业发展中的心理压力,建设健康驿站,邀请专家定期做团体辅导和心理咨询。
传承“地质报国”书写“强国建设”优异答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党委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党委坚持把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按照总要求和根本任务开展工作。作为基层党委,我们抓住主题教育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坚定“地质报国”的初心使命,进一步践行“一融双高”的工作理念,不断提升党建和思政工作水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强国建设”的地院答卷。
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南针”,进一步明确“地院为何”与“地院何为”。在野外工作中,指南针用以找准定位、指引方向。我们开展主题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更加坚定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校院两级读书班全面系统学,同时结合专业开展践学、与时俱进开展联学,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回信精神。结合学院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通过集中研讨,在新思想的指引下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了培养高素质地学人才和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地质报国”新使命,明确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一融双高”新途径。干部担当作为的思维更加活跃,教师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进一步提振,学生成长成才的激情也焕发出来。
二、在坚持主题教育问题导向和目标牵引上用好“放大镜”,进一步聚焦“党建铸魂”与“思政培根”。放大镜是地质人洞察细微、探求真知的重要工具。我们开展主题教育,着重思考如何更好地将党建思政工作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发展优势。班子成员深入学生课堂、教师工作室、学生宿舍,开展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建议,踏踏实实查找真问题,形成了包括党建思政工作在内的18项整改清单。我们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在一流学科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野外实习队和项目组临时党支部的功能,推动党建触角向一线延伸和覆盖。在课程思政全覆盖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结集出版《地质学课程思政案例》。高质量党建思政工作的开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在把握主题教育成效导向和价值追求上挥起“地质锤”,进一步担当“育人使命”、服务“战略需求”。地质锤在野外用来敲击岩石、动真碰硬。我们深入思考如何践行“国之大者”的责任担当,把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到师生的发展成长和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上。弘扬科学家精神,发挥“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高层次人才的育人合力,利用燕山书院“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模式,着力培养地质学拔尖创新人才。王成善院士殚精竭虑推进第一个国际大科学计划“深时数字地球”,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邓军院士与所在支部党员交流学习体会,鼓励青年教师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我们围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开展有组织科研,筑牢“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坚实基础。把党建思政工作的“软优势”转变为事业发展的“硬实力”,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检验党建工作水平,形成“一融双高”北地地院的生动实践。
《中国教育报》2023年06月02日第4版 版名:新闻·要闻
教育
思政
高校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