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发布昭示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作为一名从教20多年的一线教师,我经历大大小小的课程改革很多次,也知道一些一线教师并不关注课程改革,在他们眼中课程改革是专家的事、是个别人的事,“也无非是新瓶装旧酒罢了”“我该怎么教还怎么教”。
我常常陷入思考:教师们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国家为什么要进行一次次的教育改革?
结合我的观察与经历,我想答案或许在这里:教师在乎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不愿意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乐此不疲地在习惯的跑道上循环往复,是因为在这样的跑道上尝到了甜头。每当期末考试到来前,教师们争抢上课、布置大量作业,明明知道这样对学生的整体发展没有什么好处,但这样做更能提高成绩,更能自我安慰,更能在同事竞争中获得优势。
以中学数学学科教学为例,重知识点传授轻数学思维培养,造成学生的学习仍处于浅层次上,无法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与原理,不能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课时教学知识过度分解、碎片化,无法形成有机的知识结构,让学生的学习就像盲人摸象;没有在核心素养的观念下组织教学,知识只是知识,无法产生智慧。
可是,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2022年高考中,我们看到数学高考成绩平均分较低,很多考生考完数学后痛哭流涕,甚至想放弃高考。这真的是因为数学题目难了吗?还是我们的教学出了问题?学生苦刷题久矣!为此,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出台了“双减”政策,新的考试命题制度也逼迫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党的二十大将科教兴国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大势之下,也倒逼教育必须做出适应性改变。
那么,从一名普通教师的视角,我们如何转变观念,及早把握好新形势新要求下的教育教学方向,找到教育教学的升级之路?我谈谈自己对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做法。
一是以问题为导向,倒逼命题改革。要改变教育教学中的这些问题,首先要在命题上进行改革。在试题命制上努力体现:基础题目不需要反复练习,99%的学生都能做对;其他题目通过反复练习99%的学生也没法做对,真正考查出学生的能力。要让教师在实践中意识到,只通过刷题是不能解决问题、提高成绩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们去思考如何改变教学。值得庆幸的是,近几年中高考题目的命制已经体现出了这一点,希望在今后平时的学情诊断中,也加大这方面的改革力度,真正让评价这根指挥棒引领教学改革。
二是纲举目张,执本从末。纲举目张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吕氏春秋·用民》。纲指的是渔网上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要部分;目指的是渔网上的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只要提起渔网上的总绳,所有的网眼就都张开了。比喻抓住事物的主要部分,就可以带动一切。我们现在的教学,更多关注了“目”,缺少的正是这个“纲”。现在大单元教学、“大概念”教学的提出,正是要好好解决这个问题。所谓“大概念”,就是我们需要的纲。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找到这个“纲”呢?我认为,可以试着从四个方面去寻找:(1)从课程标准中找。课程标准是我们提炼“大概念”的重要依据,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相关概念、数学理念的描述,从而提炼出一些“大概念”。(2)从学科核心素养中找。在我看来,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当我们不学这一门学科之后仍然留给我们的东西,它是高度概括的学科教学目标,是比较高位的“大概念”。(3)从知识和技能目标中向上位延伸,提炼出更高层次的“大概念”。(4)与生活相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把数学和真实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从学校教育与真实世界的联通点上去提取“大概念”。我们的课时教学就有了总的纲领,知识的学习就不再零散,教师只要紧紧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无论到哪里,总有纲牵引着,从而很好地避免碎片化的教学。
三是从知识结构向认知结构转变。对于单元教学我们并不陌生,但传统的单元教学只是在把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或知识点进行概述,简单地说,只是在对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化,形成了知识体系。但这种单元教学缺少一个支点去撬动学生构建整个认知结构。运用好“大概念”之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它很好地帮助学生实现了从知识结构到认知结构的转变。
四是宏观架构,微观入手。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把“大概念”比作“车辖”。有了车辖,车轮等零部件才能组装起来,否则只能散落一地、毫无用处。也有人把“大概念”比作一个房子,有了房子,我们才能添置家具、家电、装修,让它更加丰满。
这为我们教学设计提供了两个思考维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有“大概念”的引领,从宏观上进行架构,可以从一个单元、某个知识链或者整个学段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另一方面,不管我们怎样进行宏观设计,到最后还需要一课时一课时地去落实,这就需要教师再从微观上把每一课时的内容,围绕“大概念”设计问题,提出有深度的、有挑战性的核心问题,力求每节课的学习都在核心问题的指引下引发学生的持续思考、深度交流,找到知识的本源,学会迁移,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在校的学习时间还是学习内容都是有限的,如果学生学到的知识是零散的、碎片化的、与实际生活毫无关联的,它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忘得一干二净。当然,在没有系统整合、深度理解的前提下,学生面对灵活多变的考试题,也会束手无策。
总之,新的教学改革,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从题海战术中走出来,减轻不必要的学习负担;是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更有生长力,不再是只会做题的死知识;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享受学习的乐趣;是让学生的学习产生智慧,让他们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能为社会与人类创造价值。
(作者系山东临沂第十二中学副校长)
作者:杨金生
《中国教育报》2023年06月02日第9版 版名:好老师
教学
改革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