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教育 > 正文
数字化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
2023-07-24 10:11:17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6月16日,安徽省合肥师范附属小学的学生在课堂上利用VR眼镜学习《八颗行星》。
  傅 军摄(人民视觉)

  2月13日,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现场,一名与会媒体记者(左)在体验混合现实头盔。
  新华社记者 李 鑫摄

  粉笔、黑板,这是许多人记忆中的课堂。“记得小学、中学时,值日生负责擦黑板。一节课后擦一次,粉笔灰满天飞。”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小薛向记者回忆,“最有意思的是,当老师发现谁在走神或者交头接耳,一颗粉笔头就会飞来。”

  小薛是90后,进入高中时,课堂就已经变了模样,“教室配有电脑、投影仪、闭路电视等,老师上课也不再只是用板书,有的课程甚至全程都使用PPT,音频、视频用的也很普遍”。

  课堂的变化,印证着我国教育数字化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粉笔黑板,到幻灯机、多功能教室,再到普通教室配备电脑、投影仪,教育的基础设施一步步完善,教学的方式方法逐渐多元。过去,有人抱怨课堂枯燥,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学方式的单一。现如今,观板书、PPT,听音频、看视频,甚至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互动,课堂变得越来越有趣。

  不仅如此,借助数字化,许多教育资源可以更便捷地共享起来,普通人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接触到,比如一些知名的大学课程,通过相应的平台就能学习,教育的可及性越来越深入,终身学习有了可靠的抓手。无论是教学的形式,还是资源的分享,数字化正在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

  

  教学方式迎变革

  吴凡是北京市通州区的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记者问起她在教学中使用哪些数字技术时,她还有些愣神:“像PPT、音频、视频,现在都习以为常。仔细想想,其实在我小学、初中时还没普及。”

  近年来,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数字化教学的条件全面提档升级,全国所有中小学接入了互联网,99.9%的中小学校出口带宽已经达到100兆以上。

  作为语文老师,吴凡最喜欢用的是音视频。她会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古诗词的朗诵以及一些影视片段等,“容易帮助学生沉浸于文学世界,增加学习的效果”。另一个比较常用的工具是PPT,“语文教学需要大量的拓展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所以字数很多。如果用板书的话,那是不可能完成的”。

  为了增强互动,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吴凡偶尔会使用点名软件来提问,“这能让学生保持专注,课堂也增加了趣味。”

  清华大学写作中心讲师朱垚颖在课堂上也喜欢使用一些线上互动技术,较常用的是弹幕。“在上课时,使用学校在线教学应用‘雨课堂’,学生们可以随时发弹幕,我实时观看学生的反映,可以有针对性地再讲讲某部分内容。在有线上学生参与的课堂上,弹幕功能作用发挥得更为突出。”朱垚颖向记者介绍。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研发推出的智慧教育工具,它拥有随堂测验、弹幕互动、课堂数据分析等多种功能,是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其中随堂测验功能给清华大学博士生刘嘉辉留下深刻印象。当老师讲授完一部分内容时,通过“雨课堂”来一个随堂测验,做几道客观题,老师根据测验结果再对某些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强化教学效果。

  “过去经常被老师问到‘大家都懂了吗?’”刘嘉辉表示,“其实有的人并不是很懂,但因为害羞等,不敢说出来。现在通过随堂测验,老师根据答案分布实时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有的同学的‘不懂’也能及时得到老师的回应解答。蛮好的!”

  随着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技术将会运用到教学中。“刚刚结束期末考试,判语文卷子真的是一项大工程。我希望将来有一个工具,能够帮我预判一下卷子,我再对有疑问的地方仔细研判。”吴凡说。

  因材施教不再难

  一直以来,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梦想和原则,其难点不在于教,而在于材。借助数字化、智能化工具,老师可以更好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沟通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演讲和汇报是朱垚颖所授“写作与沟通”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某些场景下,朱垚颖会利用教室中的摄像头,将学生的演讲录下来,从而更好地分析演讲的过程和内容。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教师教学,也方便学生自我分析,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基础教育也在尝试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吴凡所在的中学曾是一套智能化教学系统的试点学校。把每天批改的作业上传,教学系统会记录并分析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日积月累,就可以为学生“画像”。“比如我教的是语文,系统就分析我的学生更擅长拼音、字形,还是更擅长文言文,不同学生情况不一样,系统可以给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吴凡会根据系统的建议,对每个学生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来补足短板,提升学生的能力。现在这套系统还在升级调试中。

  综合素质评价科学性、客观性不足是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其中,全面记录学生的表现就是一项繁重的任务,遑论根据记录来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丽表示,通过各方共同发力来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同时,利用数据还可以持续总结中国学生综合发展的规律。

  未来,学校、家长可根据利用数字化工具建立的评价体系,及时掌握学生的成长动态,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会推动打破“唯分数论”,这有利于推动实现教育现代化,对国家、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终身学习更方便

  当教学只能在教室中进行时,无形中设置了许多壁垒。人不到场,就无法学习,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就无法为全社会共享。

  小薛本科就读于武汉大学。上学时,不时会碰到校外的人慕名来听一些课程,有些还会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当时我很佩服这些人,虽然不知道他们的背景,但是能回到课堂静下心来听课,就值得赞扬。”小薛说。

  如今,小薛工作近3年,逐渐感觉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她所在的医药卫生领域,了解一些前沿的知识格外重要。“不仅限于专业领域,随着自己的阅历增长,感觉自己在历史、文化等领域都应该加强学习,多学一点没坏处。”小薛向记者表示,“我现在很想回学校听听课。”

  通过网络公开课的形式,小薛如愿以偿。近年来,“慕课”发展迅速,一些大学的课程在“慕课”平台发布,网络用户可以选课、听课、完成作业,甚至还可以拿到结业证书。一些商业网站也在免费提供一些国内外大学课程,所有人都可以观看。

  2022年,教育部全面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集成上线了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一年多来,平台累计浏览量达260亿次,访客量超19.2亿人次,访问用户覆盖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教育资源库,并荣获202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信息化奖。

  记者登录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发现其中包含大学、中小学、职业教育等不同类型教育平台,还设有就业服务、考试服务、学历学位、留学服务等板块。无论是学生还是社会人士,都可以在平台上找到自己需要的学习或服务内容。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方晓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数字化应当是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包容、更有质量的方向发展,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构建面向个人的终身学习体系。要丰富课程的资源,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类学生以及社会人士提供数字化教育与学习平台,实现优质的教育资源全社会共享,推动构建学习型社会。

  教育部长怀进鹏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期望在过去基础上把中国优质资源、数字资源和我们的智慧有效集成起来,“把珍珠串成项链”,放大它的价值,传播它的能量,更好地服务支撑教育的发展。


责任编辑:刘利香

数字化

教育发展

新优势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