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教育 > 正文
坚持问题导向 打造“鲜活”的思政课堂
2023-10-07 09:58:16
文章来源
中国网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要注重方式方法,避免成为空洞无物的机械说理。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思政课堂上,学生抬头率不高、学习驱动力不足,教师讲授道理说服力不强。学生无法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学习成果往往只能体现在单薄的分数上。

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思政课改革创新举措。在此背景下,思政教师应该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情境创设将思政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深入探掘困惑学生的问题。通过问题为导向开展探究式教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造“鲜活”的思政课堂。在不断讨论与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能使广大青年学生做到真学、真懂、真信。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思政课教学要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要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重大方针政策及时融入教材和课堂,融入学生头脑。而教材的文字大多精炼、枯燥,而党的理论成果、方针政策又具有思想的深度与高度。思政课堂如何把精炼而有深度的教学内容转化为浅显易懂的道理,既解答学生在成长成才中的难题,又寓核心价值理念于教学之中。

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深耕教材,梳理教材的逻辑体系,从问题出发,实现理论—问题之间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其次,教师应以具体教学目标为根据、以实际教学内容为载体,设置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紧扣时代脉搏、针对当下现实问题的“案例”作为情境资料,将问题嵌入特定情境之中,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再次,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真实呈现不同角色价值观念的冲突,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冲突以及冲突背后所体现的价值选择是什么,我们如何 选择等问题,让学生在产生强烈疑问的前提下产生探究欲望,以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展开多形式的探究学习分析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从情境中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用问题引导、启发、探究、解释课程理论。课堂中设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参与到问题讨论和质疑中来,实现教师引问,学生追问、师生合力解问的探究循环。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各抒已见实现思想的交流碰撞、互学互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层层探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勾勒出课堂教学所要展示的理论逻辑框架。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教师起组织、协调、引导作用。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根据探究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点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以保持学生对探究活动的激情和信心。同时,为提高探究的效果,教师不应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还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使学生在这一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知识传授,教学目标得以达成。

三、总结探究成果、迁移应用解决问题

学生在探究中对问题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有时候是零散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有时是符合情境设置期待的。此时教师应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表示肯定与鼓励并在学习评价中要予以合理体现,同时要根据学生探究活动中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总结。课堂教学要把立信仰贯穿其中,从问题本身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突破学科壁垒,不拘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身,实现问题到理论之间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总结归纳。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提升迁移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区分是非,明白什么是值得我们至死不渝追求的真理。由此不仅完成对理论的理解和内化,更能在多样的生活情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情境教学和探究教学的运用,使思政课堂“鲜活”起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理论知识为统筹,寓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于活动情境体验中,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主动参与、勇于实践,塑造良好品德,从而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 陈梅)


责任编辑:尚可晶

思政课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