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教育 > 正文
推动非遗传承 赋能劳动教育
2024-10-08 10:53:09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

  近日,在甘肃省兰州市的一所小学校园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课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在这里,六年级的学生们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亲身体验了兰州牛肉面这一传统美食制作的全过程。从拉面的力道到和面的形状,从配料的精准投放到制作工序的严谨执行,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其核心在于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理解劳动价值,培育劳动精神。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学校巧妙地将兰州牛肉面的历史故事与现场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深入了解这一传统饮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这也启示我们,构建让学生爱听乐学、积极参与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持续深化劳动教育课程改革创新显得尤为关键。我们应致力于提升劳动课的育人质量,使其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同时,也能成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此,将更多具有独特魅力的非遗融入学校劳动教育中,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系统化推进非遗课程,阶梯式教学筑牢根基。为推动非遗传承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学校可以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民族风情的非遗项目,比如扎染、刺绣、陶艺等项目系统地纳入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偏好,精心设计一系列阶梯式、渐进式的非遗课程。从低年级的启蒙认识到高年级的深入实践,每一阶段都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确保学生能够在循序渐进中逐步掌握劳动技能,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化根基。


  助力学生以实践领悟劳动价值,手脑并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应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他们亲身参与非遗产品的制作过程。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学习非遗技艺的精髓,更能在实践中深刻领悟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同时,结合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政校携手传承技艺,打造全员共育的良好氛围。地方教育部门可以与学校携手合作,共同研发劳动教育课程指导手册,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授课,精心设计校本课程。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实践案例和教学资源。通过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拓宽学生视野,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成为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期待更多学校能够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非遗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和优秀品质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周子章

非遗传承

劳动教育

教育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