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信息化、工业化、智能化的水平不断提高,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建造学院智能建造技术专业群聚焦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重构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团队、重筑服务平台,“一站式”培养高素质的BIM技术技能型人才,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构建“三层三级”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智能建造技术专业群以群内各专业核心就业岗位对BIM技术的要求为引擎,构建了对应底层共享(初级)、中层可融(中级)、高层互选(高级)的基础模块、专业模块、项目模块的专业群BIM课程体系。底层共享:对接1个基础应用岗位群(土建BIM建模员、机电BIM建模员、市政BIM建模员等),由公共基础课、专业群共享课组成底层共享基础模块,贯通“1+X”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标准。中层可融:对接1个专项应用岗位群(设计员、造价员、施工员等),由群内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交叉组成4个中层可融专业模块(设计、造价、施工、运维),贯通“1+X”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标准。高层互选:对接1个综合管理岗位群(二级造价师、二级建造师等),由专业拓展课、综合实践课等两类课程组成高层互选项目模块,贯通“1+X”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级标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绘制课程地图,合理安排课程计划,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按照个人专业特长和自身职业发展规划成长。
组建“双向互聘”结构化“双师型”教学团队
智能建造技术专业群强化高层次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引进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的正高级人才和国内“双一流”大学博士人才各1人,分别担任专业群的实践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专业群制定了一套高于省级标准的团队“双师型”教师遴选标准,吸纳优秀的“双师型”专业教师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坚持专兼结合、校企双向互聘的教师培养模式,学校骨干教师赴企业挂职技术工程师、年轻教师赴企业技术岗跟岗锻炼,聘任企业工程师担任学校兼职教师、企业技术负责人担任学校的行业导师,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综合与单项、短期与长期等多种联合方式,实现校企交流、人才共享、多师共课,推动教师队伍结构多元化,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搭建“产学研创”协同化技术服务平台
智能建造技术专业群与国内多家知名BIM技术应用与研发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共同搭建了集岗位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师生技能大赛训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BIM技术研发、社会服务与培训、创新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技术服务平台。平台实体化运行,组织架构与管理制度健全,并获批吉安市BIM技术创新中心,支撑专业与企业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现场工程师班等BIM人才协同培养。平台以企业工程项目为载体,以企业科研项目为突破口,将BIM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及研发与日常教学、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有机融合,将阶段性的科研成果以及技术服务内容,纳入专业教学资源库,企业与学校共同通过“项目制”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模块化教学,共同完成BIM技术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专业群师生参加BIM省级及以上竞赛获奖20余项,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2项,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BIM-CIM创新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7项,第十二届中西部地区BIM联赛高校组三等奖,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1项;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BIM毕业设计创新赛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通过将课程体系与“1+X”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深度融合,实现了考核通过率逐年递增。学校先后获得全国“1+X”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先进工作单位、试点工作优秀考试通过奖等荣誉或称号。教师出版BIM相关教材、著作3部,建成省级及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1门;完成省级教科研课题5项、市级课题30余项,发表BIM相关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登记软著26项。
未来,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建造学院将持续推进建筑类专业数字化改造,服务建筑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大力开展“五金”建设,为建筑行业企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BIM技术技能型人才
教育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