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娱乐 > 正文
解码“小剧场戏曲” 先锋探索,也是回归传统的一种方式
2020-11-16 09:00:20
文章来源
新闻晨报

  “小剧场”+“传统戏曲”的组合,让“2020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即便在戏曲行家眼中,也显得先锋和另类。采访中,晨报记者发现,这种“后浪气息”扑面的先锋味道,恰恰是“2020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的追求和个性所在。

  

  小剧场不只是空间概念,更要激发年轻人的创造力

  

  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表示,戏曲需要呼吸,特别欣慰每年的展演能在年轻的从业者身上看到戏曲的延续。传统戏曲就是需要青年人、有才华的人,需要这些能在推动中国戏曲发展中产生大力量的人。对于“小剧场戏曲”这个概念,他特别强调,“小剧场的形式不只是空间的概念,而是要激发年轻人的创造力,因此,小剧场戏曲必须要有实验性、创新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由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发展而来的“中国(上海)小剧场戏曲展演”正式更名为“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的第一年。这意味着主办方着意打造一个小剧场戏曲的“国家队品牌”,通过每年的选拔和展演,搜罗最优秀的年轻戏曲力量,不仅让传统艺术不断创新和发展,也在全球化的当下,为中国戏曲储备更强大的走向国际文化交流平台的能量。

  

  同时,他表示,展演在上海举办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5年下来,全国所有剧种甚至很多上海观众没有看过的剧种,激发了戏曲艺术的活力。中国剧协非常支持上海的这个活动。戏曲的发展,只有年轻人起来了,才有更好的未来。”崔伟称,戏曲的金字招牌在中国并不多,希望“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 能做成十年老店、百年老店。

  

  传统并不是过去式,而是非常生动和具备当代性的

  

  发布会上,“后浪们”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戏曲编、导、演代表屈曌洁、李卓群和黎安,各自谈了自己对于“小剧场戏曲”的理解。

  

  优秀青年编剧屈曌洁谈到:“小剧场戏曲一定要拉近观演关系,让观众身临其境,加强观众的代入感是比较重要的。一些实验性质的作品,就会特别受年轻观众喜爱,也会打破那些认为戏曲就是古老陈旧的偏见。比如我的作品里用了rap,还把《乘风破浪的姐姐》的舞蹈也搬到了戏曲的舞台上,这些尝试,年轻观众都很喜欢,而这种表达方式,其实也是一种呼唤传统回归的方式。”

  

  执导过很多优秀小剧场作品的青年导演李卓群则认为,虽说“美人在骨不在皮”,但如果能把一出小剧场戏曲做得“骨肉皮毛皆美”,又何尝不是一件乐事。“我希望把一出小剧场戏曲打造得‘小、精、深、广’,小在规制、视角,精在制作、理念,深在内涵,广在宣发。”今年的展演中,她导演的《鉴证》会和观众见面,这部作品从筹备到搬上舞台经历了两年的时间,作品的切入点小,从光绪皇帝的一根头发开始,到他的尸检报告,到死前的十天,从一个小的切入点,到一个大的时代背景。生旦净丑,纯正京白,这部北京和南京联合制作的小剧场作品,届时会碰撞出不一样的化学反应。

  

  作为上海昆剧团的当家小生,黎安从2002年的《伤逝》就开始尝试小剧场戏曲,他认为传统并不是过去式,而是非常生动和具备当代性的,“到现在已经十八年了,小剧场对我来说是验证自己对昆曲的理解。今年也一样,不仅仅是我要去演一个《草桥惊梦》,而是我想探索一下大家所不熟悉的‘北西厢’的张生,那是一个很有行动性的人物。以往观众更熟悉‘南西厢’的版本,对红娘更有印象,那我来做这样一个不同的探索,其实也是在回归传统,挖掘传统不为观众熟悉却依旧闪亮的一面。”(记者 邱俪华)


责任编辑:李惜

小剧场

戏曲

创新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