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播出后,各界反响热烈,社会效益空前。该剧通过艺术手法阐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这段历史,追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心梦想,主创团队以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完成了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树立了新典范。
成为党史学习教育可视化教材
《觉醒年代》首轮播出中,收视率稳居中国视听大数据排行榜第一。该剧弘扬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极大地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广大观众纷纷在评论中表达对革命先驱的缅怀之情,表达对国家、对党、对新时代的热爱和祝福。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该剧充分拉近了主流文化和青年的距离,让90后、00后年轻人心生“信念感”“使命感”,社交网络上形成热议,评论和弹幕在线“催更”。
这部剧被誉为“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电视剧形态的优秀教科书”。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中,《觉醒年代》剧组已经受邀和中央和市级机关的领导干部以及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座谈,随后还将陆续走进各级机关和学校,以创新的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形成共学党史、互励共勉的良好局面。
《觉醒年代》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提升“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打造了一支本领高强的文艺创作队伍。剧组以脚力为基础,增强实践思维,“深扎”采风调研,足迹遍布北京红楼、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以眼力为关键,增强政治思维,面对纷繁复杂的党史素材和人物关系,深入挖掘,从表象看到本质,从一般看到规律,使党史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脉络在剧中清晰可见,又与当下的时代精神相呼应;以脑力为核心,增强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坚持深入学习党史促进创作,结合《觉醒年代》的创作,请专家给剧组主创讲党史、讲党课,在实践中不断寻求思想深度和艺术创新;以笔力为落点,增强受众思维,追求精深的“一剧之本”、精彩的导演阐释、精准的人物小传和精确的宣传文稿,在创作和宣传中给予观众更多的二度阐释空间,增加了作品阐释的丰富性。
《觉醒年代》精准抓好选题、精心打磨剧本、精确组建团队、精细跟踪把关、精密扶持资助,是一次追求精品、攀登高峰的创作实践。该剧定位于首次从思想启蒙、民众觉醒的角度寻根溯源,正面展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全过程,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题材的创新性奠定了成功的基础。主创团队高度重视“一剧之本”的创作,历时6年,7易其稿,从党史考证、人物塑造、情节编织等方面反复打磨。拍摄过程中,团队坚持集体推敲脚本,贡献设计创意,呈现出剧本表意的准确性和丰富性。《觉醒年代》安排经验丰富的国有影视企业主导拍摄制作,吸纳优质出品方共同参与,支持组建国内一流主创团队,好编剧、好导演、好演员、好制片、好宣发强强联合,再加上专家级的顾问团队,为该剧保驾护航,提供了品质保障。
实现文艺创作最终目标、最高境界
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作品研讨会上,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指出,《觉醒年代》是多年来没有见过的一部好剧。这部优秀作品的诞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制度优势和集体智慧的集中体现。
清明节期间,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二人墓前很多人献花献水果,证明《觉醒年代》切实影响了当代年轻人。《觉醒年代》实现了宣传工作和文艺创作的一个最终目标、最高境界。
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陆红实认为,《觉醒年代》从文化思辨和思想探索的层面切入历史叙述,紧扣思想觉醒的主题,从知识分子的觉醒到青年学生的觉醒,再到工人和大众的觉醒,深刻而生动地呈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逻辑和文化逻辑。从激荡人心的年代中获取创作灵感又赋予作品激荡人心的冲击力,这是《觉醒年代》在同类题材创作中所作出的富有新意的努力。这也启示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不能陷入题材决定论的误区,而是同样需要对题材价值进行深度的开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电视剧项目部副主任王浩认为,作为一部优质的献礼剧作,《觉醒年代》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高峰之作,达到了最新的高度。在首轮播出期间登顶多个权威榜单,博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几乎是零差评。它让大家看到影响历史重大进程的重大事件,看到人物构成的戏剧冲突和情感冲突所达到的审美高度,它所引发的重大思考和重大影响是任何虚构作品难以企及的。它在历史逻辑和历史人物的情感中找到最充分的戏剧逻辑,通过高度审美化的发现,让人感受到了历史事件的重大震撼力,发现了历史人物的巨大魅力,在历史与审美两个维度形成了完美的架构,从而使观众产生了沉浸的观感和深入的思考。
主流影视作品创新时代表达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在研讨会上谈道,《觉醒年代》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上,多方面全方位地实现了新的拓展和突破,立起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和播出效果的一个新高地,是三十年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发展史上少有的标志性、标杆性、典范性的作品之一,是高峰之作。这样一部作品,几年之内要超越它是很难的。它的现象级播出所引发的思考和话题远远超过电视剧本身。
李准认为,《觉醒年代》用艺术的方式对历史的把握上,做出了新的探索和呈现。该剧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那段历史整体、历史形式和精神课题的整体把握,尤其是救亡和启蒙这两大时代主题相互关系的把握,没有任何说教,而是通过大量的艺术描写,生活化、艺术化地揭示了当时中国面临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的民族危亡、人民群众生活极度困苦的危机情势。《觉醒年代》是真正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型文艺作品。该剧对革命领袖刻画具有丰富性和生动性,发现和刻画出了领袖人物照耀一个时代、领导一个队伍的人格魅力。陈独秀和李大钊的形象是迄今为止塑造的最成功的,胡适、蔡元培、赵纫兰等人的塑造,短期内无人超越。该剧不仅以人为中心,还真正由人物性格的碰撞来推动剧情发展,成就戏剧冲突的高潮。比如陈独秀和陈延年的冲突,陈独秀把儿子捉弄他的青蛙扔回水里,这个高潮完全是由最亲密的两个人性格最激烈的冲突生发出来的,刻画了陈延年,也刻画了陈独秀。李准指出,《觉醒年代》带来的启示是,创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必须对历史心存敬畏,且文史双修,二者缺一不可。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评价说,《觉醒年代》是无愧于新时代的高峰之作,是中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
仲呈祥认为,《觉醒年代》在创作中突出了两个“尊重”。一是尊重文艺家。选准了导演、编剧和整个创作集体,尤为关键的是,抓住了这部作品题材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尊重了主创团队的个性化特点,发挥了他们的优长,从而使作品呈现出最佳状态。二是尊重艺术规律。按照艺术规律领导创作。《觉醒年代》实现了对题材资源的最佳配置,编导演、服化道、摄录美的优化组合,实现了强强联合,然后在党的领导下,由党史专家、文献专家、艺术家共同进行审美创造,把“觉醒年代”的价值发掘了出来。仲呈祥指出,《觉醒年代》也给了文艺工作者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人民的文艺工作者、人民的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审美好恶自觉地融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伟大历史潮流中,才会真正有大出息。本报记者邱伟
《觉醒年代》
创作
新典范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