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项目洽谈会。图片来源:上海国际电影节
“从早上8:00到晚上19:00,组委会都给我排满了,没有停。”
接受界面文娱采访时,创投项目《木偶惊魂》的导演周圣崴先是描述了这一日洽谈的火爆场面,而后不停喝水安抚干燥的喉咙。
备受欢迎的显然不只有《木偶惊魂》一部影片。6月15日,在公布本届创投推荐项目的现场,创投负责人范静雯也透露了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电影创投项目的数据。
据悉,本次电影项目创投共收到324个有效项目申报,最终31个项目入围。场地中,项目创投会议的时间表上密密麻麻贴满了代表“已约”的红点,意味着投资方与项目方已经早早约好洽谈时间。四天时间内,三轮“制作中项目”试映会每一场也都座无虚席。
行至第1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单元已经成为亚洲最重要的电影融资项目之一。在新冠疫情重创电影行业的背景下,青年电影人在创作上表现出的生动、成熟与热情,新生力量又让行业对未来充满信心。
“国内电影市场的趋势确实特别好,年轻创作者越来越多,和当下观众和社会也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他们是中国电影市场保持稳定和发展的关键。”在接受媒体群访时,本届创投年度推荐人、编剧董润年对本届创投的参与者做出极高评价。
2021年上海国际电影节6月14日项目创投会议一览表。图片来源:上海国际电影节
拥抱自己,拥抱时代,也拥抱市场
6月15日,导演陈国富、制片人王易冰和编剧董润年三位年度推荐人共同宣布了年度推荐名单。《晚春七日》获得青年导演推荐项目,其推荐语中写道:影片“将作者的私密书写与大量的类型元素进行了有益的结合,结构完整,叙事成熟,与当下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
私密书写、与社会的紧密联系、类型元素,也构成了本届创投的整体观感。
董润年表示,这次很多优秀的创投作品的鲜明特征就是带着作者自己和生活的观察和交流,甚至是个人私密情感体验的书写。同时,青年创作者对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投入了更多关注。今年的创投中,女性题材和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数量明显增长。
聚焦“杀猪盘”的入围项目《鹦鹉杀》就是将女性题材和现实主义结合的案例之一。《鹦鹉杀》的制片人顿河表示,这部新人作品吸引他关键在于创作者的个人困惑:受害者有知识和辨别能力,为什么还会上当受骗?剧本某种程度上指向了被骗女性的情感缺失问题。
影片题材让顿河勾连起曾经读到的新闻:当骗子被逮捕归案,一位女性受害者抱怨的并非钱财被骗,而是骗子对她没有怜爱。“一些女性的情感需求视角多于利益视角,这正是被骗子所利用和掌握的,是非常现实主义的题材。”
在题材的选择上,王易冰和董润年共同指出,受到市场前端影响,创作者会在热门题材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其实创作者可以“再发散一点”:近年开始兴起的科幻题材、国内电影市场的支柱爱情题材等,在青年导演的作品中依然稀缺。
2021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项目洽谈会。图片来源:上海国际电影节
此外,商业类型片的比例在创投中也在增加。在作者个体情感表达的基础上,使用类型片元素进行创作,也越来越受到主创团队的重视。
入围项目《她在水中央》项目在陈述时带来了概念片,影像呈现出导演强烈的个人风格。而在谈到个人表达和市场接受程度,导演胤超表示,作为创作者,他会在保留故事和人物的前提下,用擅长的个人风格加上类型化元素进行融合与尝试,让项目更容易接触观众。
同样的考量也发生在本届创投特别推荐项目《吉利拳王》项目中。这部以上海拳王余吉利为原型的影片,是预备采用商业片元素最多的创投项目之一。导演唐承骎告诉界面文娱,参考在创投活动中得到的在类型片与非类型片上“骑墙”的反馈,他正在考虑做竞赛和传记两种影片的类型融合,“也许会向类型片方向走一点”。
《吉利拳王》的制片人沈越也表示,能和导演唐承骎愉快合作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具备能够和商业合作的思路,而这是一些青年导演比较欠缺的。她强调,创作者和电影公司之间是合作关系,不是创作者一味妥协:“导演和公司是站着去合作的,不是坐着去妥协,也不是站着去妥协,也不是蹲着去妥协。”
成熟的创作者需要“坐上飞机”
除了题材类型的转变,行至第15个年头的上影节创投,也见证了创作者能力日渐提高。
从2019年SIFF NEXT训练营走到2021年SIFF PROJECT创投,唐承骎明显感觉到创作者的成熟度提高了。前两年他曾经看到过一个项目,当初听到时觉得作者说得很有感染力,结果项目半路夭折,原因是剧本写不出来。
创作者能力的成长清晰可见。从电影本体上来看,今年创投入围项目基本都具备比较成熟的剧本,创作者的基本功也更为扎实。从项目简介来看,入围青年导演项目的8部影片,其导演都有不同程度的短片制作经历。
沈越曾在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看到过唐承骎的短片,觉得他的作品有悬疑性、运镜非常成熟,不太像一些“一个镜头怼到大家昏过去”的文艺片。这也成为两人合作《吉利拳王》项目的契机。
《她在水中央》的制片人杨竞也是看中了导演胤超的剧本和成熟的视频语言,很愿意带着这位青年导演拍摄出他的第一部长片。目前,《她在水中央》已经走过青葱创投、FIRST创投和上影节创投。杨竞介绍,目前影片的剧本已经不会大动,主要是把资金盘子拿好。
据年度推荐人王易冰观察,从电影本体上来看,青年创作者都有非常清晰的表达。唯一的不成熟之处,就是没有走入商业电影市场的他们,难以有对商业电影市场的了解:“没有进来的人,怎么能让他们去了解这些?这不现实。”
而创投环节,就是连接创作端与投资方的窗口之一,用以弥补青年电影人在各方面的不足。“青年创作者可能有很多短板,但是一旦我们看到项目的空间很大,有公司、投资人和成熟的创作者去帮助,那些短板会很快地被弥补好。”董润年说道。
顿河坦言,创投是青年导演的舞台。《鹦鹉杀》导演旅居海外,目前也没有响亮的作品,这样的剧本如果不通过创投平台亮相,很难被大家完全相信。
2021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项目洽谈会。图片来源:上海国际电影节
在创投上,“好的项目就会自己把自己往前推”。沈越告诉界面文娱,《吉利拳王》现在的监制顾晓东,就是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遇到的。而被上影节工作人员引荐给顾晓东时,沈越还不知道,顾晓东是今年春节档影片《人潮汹涌》的监制。
知名监制加入项目之后,《吉利拳王》的推进明显变得更加顺利。经过协商,项目预算提高,预备延请的演员阵容也变得更加强大。“最开始你是骑着自行车往一个地方走,过了一段时间觉得是开车,但现在你就是坐飞机了。”
“你把高铁跳过了。”坐在一旁的唐承骎善意提醒。
“他肯定是超过高铁了吧。”沈越笑道。
资本退潮,这里依然人潮汹涌
创投市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洽谈场数也从2020年的509场恢复到646场,而2019年的洽谈场数是645场。
据顿河观察,来洽谈的人都在考虑电影创作和后续制作发行的事情,而不是像去年5月一样讨论影院如何卖小商品维生。在他看来,重心转移回内容生产,这就是电影行业中“大家都在想办法复苏”的表现。
不过,他还是捕捉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今年来聊创投的基本都是传统电影公司,往年见到的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并未出现。
顿河能感觉到,这两年影视行业有一点投资的退潮。不过,电影行业一直是潮汐感很强的行业,而前两年“真的有人把影视行业当掘金行业,给演员不合理的高片酬,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一点点行业的生态。”
带着文艺片《内沙》来到创投的制片人、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献民也表示,资本退潮其实是正常情况。“某几年(行业大热时),也是极少一部分人变得非常有钱。你看大厅里,总共坐了100个人的话,里面至少有98个不是某几年突然有钱的受益者。”他认为,电影生产应当回到控制成本的“低碳”生产方式。
从今年创投项目预算规模来看,500万元以下的共137个,占42.3%;介于500万元至1000万元之间的共98个,占比30.2%;1000万元以上的共89个,占比27.5%。在顿河看来,参与者都比较务实,大部分项目的成本控制都是较为得当的。
“我们需要寻找合理的体量来做电影,不要一直抱有以小博大的心态,”顿河再次强调稳定健康的市场状态的重要性。期待300万投资的文艺片收货5亿的票房显然是不可取的。关键点在于每一类型影片找到自己的市场、观众和商业模式。
“任何一种类型的故事,判定商业标准是它在这个市场里能不能养活自己。如果能把一个有意思的故事讲得轻巧,小成本的文艺片也能在它的体系里正常循环起来。”
热钱退去,留下的都是在影视行业里真正做事的创作者和公司。在顿河看来,这反而是一件好事。
“行业潮来潮去,真正对电影有热爱的人还是会一直在这个地方。”
娱乐
电影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