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不仅为当下科幻文艺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出版平台,更带动科幻文艺在文体、类型、内容、产业等层面不断突破,助力“科幻热”升温,激发出更多创造活力。
网络科幻文学将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类型与科幻类型进行嫁接,促进科幻文学推陈出新。在科幻影视领域,题材和内容也有所突破,不断涌现高品质、深内涵的新作品。
网络创作成为探索科幻本土化的重要力量,年轻的创作者既拥有全球视野,又坚持中华文化立场,许多作品在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彰显本土特色上做出有益探索。
新时代科技事业的发展激发了科技题材文艺创作的热情,势头强劲的科幻文艺正是其中代表。近年来,科幻小说、科幻影视、科幻漫画等领域新作不断涌现,科幻文艺从小众走向大众,影响力、辐射力显著提升。
梳理近年来科幻文艺创作生产的新趋势,可以发现,互联网正推动科幻文艺迈上新台阶。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不仅为当下科幻文艺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出版平台,更通过“网络+科幻”带动科幻文艺在文体、类型、内容、产业等层面不断突破,助力“科幻热”升温,激发出更多创造活力。
年轻化、多元化、科普化,网络创作加速科幻文艺推陈出新
历史地看,20世纪中国科幻文学创作实践经过了3个主要阶段:世纪之初以现代启蒙为主题,六七十年代侧重儿童科普,八九十年代题材内容开始多样化。进入新世纪,尤其是近10年来,伴随网络文学异军突起、发展壮大,网络科幻文学也不断发力,引人注目。如今,越来越多的作家从事网络科幻小说创作,许多读者常年在网络平台追更科幻作品。
相比于之前以文学期刊、杂志、图书出版为主要发表途径的传统科幻文学,网络科幻文学呈现出年轻化、多元化、科普化等新特点。当前,95后、00后不仅是网络科幻文学创作队伍的生力军,还是最主要的阅读人群。科幻是基于现实的对未来科技和生活方式的想象,年轻人视野广阔、想象力活跃,这正是创作科幻作品的突出优势。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深空和深海探测、大数据等当代高精尖领域的科技突破,被《深空之下》《千年回溯》等一批网络科幻文学及时捕捉和表现。科幻作者与读者之间也在网络上形成更强的互动。科幻小说《我们生活在南京》讲述两个年轻人通过无线电跨时空交流的故事,对此,有无线电爱好者专门为广大网友解释小说中专业名词的含义和用法。在科幻小说《学霸的黑科技系统》中,主人公攻克一个个科学难题,揭示了宇宙深处的秘密,有读者详细解析作品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数学难题等。
在科技理性与人文思想的相互碰撞下,网络科幻文艺不断探索主题变奏、文体革新与类型实验的新路径新方法。比如,科幻文学素有“硬科幻”“软科幻”之分,前者强调技术想象,后者以社会想象为主。网络科幻文学则发挥网络文学的类型化特色,在科幻文学原有的“硬”“软”之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出未来世界、星际文明、时空穿梭、超级科技等类型,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期待。网络科幻文学也不断探索融合科幻与其他文学类型,特别是将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类型与科幻类型进行嫁接,促进科幻文学推陈出新。
不只是科幻文学,在科幻影视领域,题材和内容也有所突破,不断涌现高品质、深内涵的新作品。比如,网络科幻动画剧集《红荒》表现人类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让深受重创的大地重现生机,剧集深入挖掘科幻主题的同时,借助新的网络技术和视听手段,增强作品视听表现力和震撼力。在网络科幻动漫领域,一批“硬科幻”作品在“国漫”崛起的背景下持续发力,科幻元素也渗入其他类型的动漫作品中,一再引发关注。网络力量还加速科幻产业联动的步伐,《三体》动漫化、影视化的IP资源开发与转化,就是典型案例。《三体》动画剧集上线1天,播放量就过亿,后续的网络剧集也将陆续播出,产业上下游之间的联动效应越发凸显。
仰望星空、脚踏大地,网络创作成为探索科幻本土化的重要力量
科幻文艺是舶来品,无论是科幻文学还是科幻影视,都经历了漫长的本土化过程,中国风格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而今,网络创作成为探索科幻本土化的重要力量,年轻的创作者既拥有全球视野,又坚持中华文化立场,既仰望宇宙星空,又脚踏中国大地,许多作品在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彰显本土特色上做出有益探索。
网络科幻文学《千年回溯》展现面对人类文明危机时中华民族的韧性与拼搏精神,以跨时空交流为叙事线索的《我们生活在南京》凸显东方智慧……许多科幻作品都自觉发挥“中国式想象”,善用传统文化资源,在对未来科技和人类命运的追索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理念和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为科幻文艺注入中国精神和中国美学。
在网络文学出海的背景下,一批科幻网络文学凭借鲜活的时代气息、别具一格的中国场景以及鲜明的审美个性,亮相海外平台,受到海外读者喜爱,成为以文学方式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2021年被国外著名图书馆收入馆藏的中国网络文学作品中,就有科幻文学作品。如《地球纪元》以五卷本的宏大篇幅想象人类文明的未来,不论是赵华生为拯救人类文明与等离子生命体生死搏斗,还是肖云运用传统博弈思维抵御机器怪物,都因其对中国人民勇敢奋斗精神、中华传统智慧的展现而让人过目难忘。如今,一批年轻创作者在敏锐把握科幻发展趋势的同时,注重和中国今天的科技现实、生活现实相关联,力图写出这一代人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并形成特色表达。
在科幻影视领域,不少作品一方面得益于国产动画电影制作水准的提升,展现出更有未来感和科技感的审美意境;另一方面,充分继承动画艺术“中国学派”的优良传统,将东方美学、传统韵味和现代情感融会贯通,体现出融合国际化潮流和本土视野的文化诉求。随着《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随着《三体》《流浪地球》《独行月球》等作品的成功,科幻影视的本土化探索展现出更多可能。
科幻是科技时代的见证,同时通过对科技未来的书写和展望,释放人们的想象力,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依托新生代的创作力量,网络科幻文艺将继续运用新技术新媒介书写中国科技文明,以更为扎实的科学技术构想和对未来世界的审美想象,实现中国精神的美学表达。期待有更多网络科幻文艺佳作涌现,不断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鲍远福)
电影
科幻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