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臧花(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汉轻工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讲师)
最近,“电子榨菜”成了网络热词。该词顾名思义,是在用餐场景下观看,像榨菜一样被赋予“下饭”功能的视频。
情景伴随式观剧,成为当下不少人的生活习惯。拆开外卖盒,拿出手机支架,滑动屏幕打开想看的视频。这充满仪式感的一幕成为当下年轻人吃饭的主要场景。大家经常在社交平台热烈讨论哪些影视作品更“下饭”,欣赏“电子榨菜”成了很多年轻人吃饭甚至日常文化生活的标配,构筑了一道独特的社会景观。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认识这一新兴现象及其在当代社会流行的原因,同时审视其盛行对文艺创作乃至社会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应成为业界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手机、电视、户外大屏、pad等视频观看渠道越来越多,人们对视频的观看诉求出现了碎片化、即时性等新特点,观看场景也从原来电影院、客厅电视机前的固定模式,演变成睡觉前、吃饭中、地铁上等多种样式。所以,“电子榨菜”这种能刺激吃饭食欲、获得心理慰藉、实现娱乐放松的影视作品概念应运而生。起初,它出现在就餐场景中。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结构演变,独来独往的情况越来越多,很多观众喜欢在吃饭时由“电子榨菜”陪伴。后来随着这一概念不断演变,逐渐发展为媒介赋权时代人们消磨闲暇时光的新常态。不论是繁忙工作之余需要娱乐身心,还是无聊等待时需要排遣寂寞,抑或压抑焦虑时想要排解压力,“电子榨菜”成为人们有限闲暇时间的重要陪伴,有些都市人群尤其是Z世代甚至对“电子榨菜”产生了一定的精神依赖。
什么样的作品能成为“电子榨菜”?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主要看用户的喜好和选择。梳理被很多人称为“电子榨菜”的内容,我们发现,它糅合了影视剧、纪录片、短视频等多种形态,具有生活化、节奏慢、不费脑,让人轻松愉悦,缺乏戏剧冲突,信息增量有限等特点。它可以是美食类影视剧。在观众独自吃饭的情境下,这类作品如同“吃播”一般陪伴左右,给人一种心理支持。作品中表现美食从制作到食用的画面,又从视听层面刺激了受众的味蕾,让人们食欲大开。它可以是种田类影视剧。中国农耕文化根植于人们的心灵深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满足感令无数都市人心生向往,所以越来越多观众选择在种田剧营造的世界里寻找精神寄托,获得心灵治愈。《花间提壶方大厨》《卿卿日常》等可纳入这一范畴。这些作品着力展现平凡日子里的家长里短、人际互动。它也可以是契合人们情绪舒缓宣泄诉求的喜剧。《脱口秀大会》《武林外传》等“梗”和“段子”频出,让观众从戏谑、调侃、自嘲等感受中获得心理慰藉。它还可以是体现慢生活的影视作品。这类作品节奏舒缓、氛围轻松,能让观众暂时抛去生活中的繁杂琐事,沉浸在闲暇惬意的生活氛围中。
归根结底,“电子榨菜”只是小菜,能下饭,且仅能下饭。这些作品剧情逻辑无需仔细推敲,精神内涵不必深层挖掘,没法提供更多的精神营养、思想启迪或情感体验。作为片方在场景化营销过程中使用的标签,本无可厚非,一旦将这个概念从标签上升到文化现象乃至创作趋势,则必须引起业界的关注和警惕。当下影视行业已出现为了“下饭”制造“电子榨菜”的不良倾向。一些创作者迎合用户浅阅读、碎片化等低水平欣赏诉求,满足大众浅层的感官愉悦,在创作中回避深邃,解构崇高,追求浅白,注重视听效果却忽视现实逻辑、注重娱乐性却放弃引领性,消解了影视创作对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的价值追求。有的作品情节低智无脑,有的作品内容注水乏味,有的作品一味通过叠加流行元素增加“网感”,还有的作品直接以“下饭”为卖点。这些作品给创作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若任由这种“走捷径”的创作方式发展下去,此类简单迎合的作品越来越多,“电子榨菜”将沦为供人消费、为人牟利的快餐式商品,甚至失去审美价值变成电子污染物。而一旦“榨菜化”创作成为影视餐桌的“主菜”,观众对艺术创新、精神引领的追求也将停滞不前,社会审美取向将受到深远影响。在低级趣味与低俗之作的恶性循环之间,最终使文艺创作患上“失语症”。
因此,当下各界都应警惕“榨菜化”创作欣赏问题。在创作层面,创作者应力求在作品的艺术属性、社会属性、娱乐属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在疏导社会情绪、观照受众诉求的同时,展开对历史的解读、现实的洞察,对人类情感、人性命运的深度思考,力求将作品从“榨菜”变成“营养餐”。在观赏层面,广大受众应该意识到,即使是娱乐,也要有自我把控意识,不能盲目地被营销控制、被噱头吸引、被评价误导、被观感驱使。过度沉迷于通俗娱乐的虚幻满足中,容易在不知不觉中降低审美鉴赏力,失去社会行动力。“电子榨菜”好吃也不能多吃,我们应该摄取更多“营养餐”。此外,宏观层面日趋规范的监管与引导机制,也为影视创作传播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多管齐下,“电子榨菜”之问当可破解。
(本文系2022年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电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的民族化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2023年03月01日15版)
影视创作
剧情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