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娱乐 > 正文
民族的“小放牛” 春天的“放牛班”
2023-05-05 10:16:55
文章来源
北京青年报

  冯丽媛教学生唱《小放牛》

  尤国通为学生讲授演唱技巧

  近日,由北京青年报社主办的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青山绿水乐课堂”之“民族的‘小放牛’,春天的‘放牛班’”在西城区德胜中学开讲。青年歌唱家尤国通和冯丽媛一同走进校园,为学生们开启了一堂活泼生动的音乐课。通过歌唱家们对民歌的历史文化的讲述,对歌曲背景的详细讲解,并亲自示范和教授,同学们对经典歌曲又有了细致深入的了解。整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生们在寓教于乐中体会到了民歌这一经典艺术的魅力。

  这是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青山绿水乐课堂”的最新一期。本期直播由北京青年报社、北京新春音乐会和北京市西城区德胜中学共同主办。

  起源

  根在人民,源于生活

  民歌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能够表达人们对劳动的追求,对爱情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歌也承载着独具地方魅力的乡土文化。

  “打起鼓来敲起锣,推着小车来送货……”走上讲台的尤国通以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东北民歌《新货郎》开场,让学生们体会到了民歌的魅力。“我们的民歌就是来源于我们劳动人民的口口相传,这是我们民歌的第一个特点。所以说大家记住民歌也是民谣,就是流传于我们广大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当中的传唱的一种形式。”尤国通从民歌的起源开始,为学生们普及民歌发展的历史,“从原始社会开始,就有了民歌的传唱,比如《诗经》里记录着西周到春秋500年间流传于黄河流域的这15个诸侯国当中的民歌,就充分地反映了我们当时的社会生活,是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

  讲解

  从号子到小调,教授演唱技巧

  了解了民歌的起源,尤国通又进一步帮助同学们理解民歌的分类。尤国通以东北民歌《新货郎》等为导入,结合民歌最主要的号子、山歌、小调三种题材穿插故事素材为学生们讲授演唱技巧和特点。“号子的特点就是跟我们的劳动紧密相连,这类型的歌曲节奏感强、铿锵有力、易于传唱,让我们一听就干劲儿十足。”

  “山歌是在我们宽广辽阔的自然当中,为了表达老百姓的生活情况,或是达情传意的一种民歌。山歌又分为北方山歌和南方山歌。北方山歌相对来说比较粗犷豪放,比如陕北的信天游、青海的花儿等,音域比较宽,铿锵有力。南方山歌音域比较小,但是旋律比较优美。”尤国通以陕北民歌《赶牲灵》和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为例对比了北方山歌和南方山歌的区别,“山歌不同的风格,我们要去感受它不同的地域特色和语言。”

  尤国通进一步跟大家探讨,“号子主要是劳动场合,一人唱,众人和。山歌是在田间、山间、牧场,它的特点是有独唱,有对唱。《赶牲灵》是独唱,《槐花几时开》是对唱的形式。小调,其实也叫小曲,在人们生活当中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也就是说除了劳动以外的生活场景,传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比如我刚才一出场给大家清唱的那首东北民歌《新货郎》就属于小调,江苏民歌《茉莉花》,也是最经典的一首小调。” 尤国通指挥同学们一起唱起了熟悉的《茉莉花》,一曲结束,尤国通为孩子们鼓起了掌,“大家听到了这些民歌,觉得小调这个题材有什么特点?从它的地域和环境来说,它应该跟号子和山歌有什么区别?”尤国通用问答的形式让同学们自己思考问题,“没错,就是更丰富、更多元了。它来自于城镇、集市、乡村,跟田间、牧场、山间有区别。这属于我们中华 5000 年留下的优秀文化,我们作为继承人应该去了解它。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大家把民歌传唱出去,这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作为河北籍军旅歌手,尤国通在日常表演中经常演唱具有京津冀地方特色的民歌,比如《捡棉花》《麻雀打食》《小看戏》。在课堂上,尤国通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了民歌的内涵。另外,他还通过现场演唱介绍了蒙古族、朝鲜族、藏族等少数民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

  同学们唱起了《小放牛》

  “桃花花来你就红来杏花花来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尤国通之后,女高音歌唱家冯丽媛为学生们带来独具山西风格的《桃花红杏花白》和陕北民歌《知道不知道》独唱,“大家可以听到《桃花红杏花白》性格非常的直接,非常的热情豪放,甚至有一些硬朗的性格在这个歌曲里面。”

  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到民歌的魅力,冯丽媛一字一句地教学生们演唱了同样具有地方韵味的河北民歌《小放牛》,“这个歌呢,它就比较有趣,就是它是一问一答的形式。赵州桥来什么人儿修,玉石栏杆什么人儿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压了一道沟。然后第二段就是回答我第一段提出来的问题,赵州桥来鲁班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压了一道沟……”冯丽媛教唱《小放牛》时对乐谱进行讲解,“大家注意在演唱的时候,要有语气,要有强弱轻重。”

  在冯丽媛看来,民歌是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一笔非常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数量很多,历史很悠久,然后品位也很高,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办法与我们中国相媲美的。”

  感受

  民歌文化博大精深

  在尤国通看来,青山绿水乐课堂活动恰恰能够帮助广大学子们发扬和传承我们民族的这些优秀的文化,“让我们追随着这些优美的旋律,优美的民歌,让我们去寻找我们先人、前辈的足迹,传承他们的优秀文化,我觉得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的。”

  几位老师的讲解,也让在场的德胜中学的学生们受益匪浅,通过与老师们的互动,认真聆听,同学们学到了很多音乐知识。“通过这堂课,我对民歌的认识更加深刻,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民歌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了我对民歌的兴趣,今后有机会一定要现场听听民歌专场。”初三学生在课后兴奋地表示。

  “青山绿水乐课堂”由北京青年报社主办,北京新春音乐会编导组支持。北京青年报文化云播栏目“后台”通过北京青年报客户端、北京青年报官方微博以及北青旗下相关直播账号对活动进行直播。“青山绿水乐课堂”是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0年度的资助项目,以艺术家走进学校的方式播撒音乐的种子。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13期的活动,著名歌唱家单秀荣、钢琴家朗朗以及第五代江姐的饰演者王丽和中央歌剧院的女高音歌唱家尤鸿飞、歌唱家吕薇等人都曾参与该项活动。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是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起设立的公益性基金,重点围绕舞台艺术创作、文化传播交流和艺术人才培养三大领域展开资助。

  关注

  中国人有了属于自己的民歌音乐会

  “北京新春音乐会”是首都新春佳节期间的一台品牌音乐会,自2005年,每年定时在春节前,定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演,已成功举办了19届。

  “20多年以前,有一次我带我两岁多的女儿在景山公园玩,当时喇叭里传出一段段民族经典旋律。我女儿坐在我肩上,我一边走一边跟她讲,这是山西的,这是内蒙古的,这是云南的。那是我第一次萌生了我们要做民歌的想法。”“青山绿水乐课堂”活动现场,眼前的学生们一双双明亮的大眼睛,勾起了刘国超多年前的回忆。他坦承自己做北京新春音乐会的初衷缘于自己的女儿,“当时大家都在做流行音乐,我看着年幼的女儿,总在想为她和她的同龄人在成长过程中留下什么。”

  在此基础上,刘国超进一步思考,“过节了要有一个仪式,我们看到西方国家每年有一个新年音乐会,它影响了全世界很多国家的人们,世界很多国家都有新年音乐会。那中国人的春节做什么?我们应该在春节之前,做一台中国民歌的音乐会。”最初,刘国超还与同事们就选择做民歌还是民乐上产生过纠结与犹豫,最后还是选择了民歌,“因为民歌有词,大家好理解,简而言之就是民歌更加接地气。”

  为了普及民歌的定位,刘国超将北京新春音乐会的时间定在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的那天。“当时广播语是这样定的——‘小年夜,大会堂,听民歌,着唐装,歌王汇聚迎春日,人民歌曲大会堂’。我们选了一个最大的场地来唱响中国民歌。其实当时我们确实是有这样一个想法,我们要影响今天的中国各个城市,应该有这样一个报春的音乐旋律,民歌的旋律。”回忆起当初的创想,刘国超仍然激动万分,“当时我们联系了北京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当时全国有二十几个省市的电台也都连线播出了我们的节目,中央电视台也录制播出,所以音乐会覆盖了当时有5个多亿的人群。到今天 20 年过去了,它成了最有影响的一场民歌的盛会。我想我们把它做成一个城市的符号,做成了春节文化的旋律。”

  文/记者 郭佳 田婉婷 实习生 虎巾杰

  摄影/记者 王晓溪

  延伸

  山东巨野唱响中国经典民歌

  中国经典民歌展演演唱会日前在山东巨野唱响。此次演唱会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刘和刚,以及2022年首届中国经典民歌展演评选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同台演出。演唱会当晚,一首首广为传唱的民歌经典以电声乐队伴奏的形式接连呈现,近万名观众在耳熟能详的旋律中领略到民族文化的质朴厚重和民族音乐的时尚魅力。

  “巨野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生活过的地方,如今两个姐姐也在这片热土上生根。故乡是内心深处始终的记挂。”作为中国经典民歌展演系列活动的发起人,刘和刚担任了本场演唱会的客串主持。他表示,此次能够带着中国经典民歌展演演唱会来到麟城巨野,“我要用自己的方式,用经典民歌的歌声感恩家乡父老的支持与厚爱,希望通过中国经典民歌展演,为宣传家乡献上一份力量”。

  从农村黑土地走出来的刘和刚离开军营后,始终在思考如何助力民歌新人的成长。他于2022年成立东北民歌艺术促进会,打造中国经典民歌展演系列品牌,搭建面向青年的交流展示平台,让更多热爱民歌的年轻人多一些艺术实践的机会,在一次次评选、排练、走台、演出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成长,收获艺术道路上的成功经验。

  据了解,中国经典民歌展演还将于近期举办系列活动,走进校园、走进军营、走进厂矿和乡村振兴示范点,传播民族音乐、传承民族文化、传递民族精神,在系列艺术实践中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传承守护好民歌经典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文/记者 田婉婷

  统筹/满羿


责任编辑:孙霖

青山绿水乐课堂

文化艺术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